追溯红色历史 传承红色精神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2-07-22 09:09:21为追溯红色历史、传承红色精神,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做革命精神的传承人,契合“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主题,7月16日至18日,在西南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党委统筹领导下,国际经济法教研室党支部与涉外实验班党支部合作策划,将“三个一”结对师生服务活动与 “三下乡”党史学习教育活动结合起来,共同组织带领涉外实验班“三下乡”党史学习教育团“扬帆”队前往重庆市江津区,通过参观红色基地、重温入党誓词、访谈抗战老兵、进行红色展演及宣讲红色故事等为主要内容,以“师生同做一件事”为主要形式,开展了一次别有意义的党史学习教育主题党日活动,引导师生党员共同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知史爱校,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深刻认识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帮助青年学生更好地传承红色基因、担当时代责任。
追寻红色足迹 缅怀致敬英雄
涉外“扬帆”队党史学习教育团在涉外实验班党支部书记鸿雁的带领下,首先去党史学习教育第一站——江津区烈士陵园,缅怀先烈,致敬先辈。
站在烈士英名录前,带队老师鸿雁神色凝重地对大家说,先辈为国家的安全和我们的幸福付出了生命,我们需意识到今天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必须努力学习,报效祖国,成为有用之人。
学习百年党史 做时代新青年
7月17日上午,国际法学院副院长宋云博、支部书记徐忆斌、教研室副主任田路和组织委员钟英通四位老师,以及涉外实验班党支部书记鸿雁带领涉外实验班“三下乡”社会实践队伍“扬帆”队一同出发,前往鹤山坪陈独秀旧居陈列馆开展参观教育活动。
参观中,师生们在讲解员的带领下了解了陈独秀先辈寻求救国之路,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旗手、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以及被捕入狱、流寓江津的革命经历。
在陈列馆党的“一大”展厅内,国际经济法教研室党支部教师代表与涉外实验班党支部及参与“三下乡”社会实践团所有成员一起,面对鲜艳的党旗, 在结对支部两位书记徐忆斌同志和鸿雁同志的共同带领下,高举右手庄严宣誓,重温了自己对党忠诚的誓言,表达了为党的事业奋斗终身的决心。
传承革命精神 赓续红色血脉
7月17日下午,国际经济法党支部、涉外实验班党支部与“扬帆”队全体成员一同前往江津区聂荣臻元帅陈列馆,开展参观学习教育活动。
两个支部师生党团员在一件件珍贵文物史料前驻足观看,认真聆听讲解,重温聂帅波澜壮阔的革命岁月,深刻体味聂帅对于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
随后大家进入聂荣臻故里景区游客中心,为当地村民开展“学党史,暖乡情”红色节目展演,为老百姓带去歌舞、武术、合唱表演,把爱国主义精神寓教于乐,在节目过程中穿插党史知识有奖竞答活动,以村民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党史。节目结束后,在游客中心会议厅外进行党史教育和普法。
访谈红色乡村 做合格接班人
7月18日上午,国际经济法教研室党支部党员代表宋云博副院长、涉外实验班党支部书记鸿雁和“扬帆”队全体成员与吴滩镇党委书记刘胜和其他村镇干部代表一起座谈。刘书记在会议上从“聂荣臻故里”、“绿色吴滩”两个纬度,分别介绍了吴滩镇特色农业、红色文旅、区位优势、红色美丽乡村四个方面,详细讲述了吴滩镇依托郎家村红色基地的良好发展趋势。宋云博副院长对刘书记的介绍大家赞赏,称刘书记是聂帅精神的“超级讲解员”,其讲解让大家又受到一次精神洗礼,让青年学子忆苦思甜,居安思危,更深入了解红色精神。会议交流环节,涉外“扬帆”队队员就吴滩镇人才引入、中小学红色教育培养等向刘书记提问,刘书记一一作答。
座谈会结束后,全体党团员在几位村镇干部的带领下,走访慰问了吴滩镇8个村1个社区的9位抗美援朝志愿军。目前健在的李杰武、黄国荣、蒲祖荣、兰光华、杨绍发、余家财、何树金、廖明辽、杨蔚银老人,均于朝鲜战争时期先后入伍参战。
在“扬帆”队成员对老前辈进行采访时,91岁高龄的兰光华老人表现出极大的热情。老人说,他存有两本很厚的书,一本是歌词歌谱,用歌词记录军旅生活;另一本是党的纪律章程。为国奉献是流淌在老人血液里的精魂,国家利益高于一切是老人的价值取向。老人唱起军歌,拿出复员登记表,和“扬帆”队成员一同回忆过去的戎装岁月。同学们从老人身上学习到敢于牺牲自我,随时准备为国家献身的伟大爱国精神。
“扬帆”队队员无不为老军人们的精神所打动。鸿雁老师指出:“老人们虽然高龄,但革命精神面貌仍然昂扬不减。同学们作为新时代党旗下成长的大学生,应该从课本走向实践,真正把革命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访谈结束后,师生党团员启程前往留守儿童家庭进行慰问,讲红色故事、赠送小文具、一起画画等,关爱当地留守儿童。
在两个支部“三个一”结对师生服务行动指南的指引下,西南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涉外法律人才实验班2022年“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圆满结束。
编辑:李凰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