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岩精神是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重要资源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2-07-22 10:08:31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老师要用心教,学生要用心悟,达到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以此激励广大师生继承优良传统,赓续红色血脉。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正是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的重要渠道。
7月1日,《重庆市红色资源保护传承规定》正式施行,“弘扬红岩精神”首次被写入地方性法规,作为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一脉,红岩精神是红色基因、红色血脉的历史注脚,也理应成为高校思政课教学资源库的重要内容。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红色文化的育人功能。因此,将红岩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具体体现,是增强党史宣传教育实效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客观需要,有利于引导学生传承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在红色文化的浸润中牢记初心使命、投身强国伟业,以时代新人的昂扬姿态在青春的赛道上踔厉奋斗、实现梦想。
红岩精神与高校思政课在价值目标上的一致性和思想内涵上的契合性,是红岩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内在逻辑。在价值目标上,形成于风雨如磐的革命战争年代的红岩精神是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的源头活水,有利于青年学生补足精神之钙、夯实信仰之基。在思想内涵上,红岩精神体现了爱国、奋斗、团结、奉献的思想意蕴,是恢弘博大的红色文化殿堂中的璀璨明珠,也是思政课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当前,应深入挖掘、充分运用红岩精神,从供给侧视角探究红岩精神与高校思政课融合的实践路径,在构建思政课教学的方法论中开辟新的教学思路、形成新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从红岩精神中获取永不衰竭的澎湃动力。
思想内涵和时代价值的融入是基础。红岩精神是以周恩来同志为代表的中共中央南方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领导、团结广大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在争取民族解放和人民民主的艰辛斗争中孕育、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伟大革命精神。作为诞生于波诡云谲、纷繁复杂的历史环境下的红色文化,红岩精神始终是中共党史、中国革命史、党的建设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等研究领域的重大课题,思想内涵博大深邃、时代价值历久弥新。红岩精神是中国人民在血与火的革命斗争中坚守理想和信念、通往自由和幸福的指路明灯,也是新时代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在构建高校思政课程体系的过程中,高校应将红岩精神蕴含的思想内涵和时代价值淬炼成知识点、知识链、知识库,让教师通过讲授式、专题式等教学方法,把深刻的红岩精神讲得透彻,在思政课教学中展示出红岩精神的真理性光芒,让青年学生感受红岩精神的思想品格和精神魅力。
英雄故事和文艺作品的融入是重点。红岩精神的诞生,是无数革命先驱用青春、智慧乃至生命凝结而成的,因此,以反映历史背景、讲述历史故事、讴歌历史人物为主题的红岩文艺作品甚为丰富。这些承载着伟大红岩精神的文艺作品,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和精神感召力。在诗词方面,既有毛泽东同志赴重庆谈判期间写下的《沁园春·雪》等雄词,也有周恩来、董必武、叶剑英等中共中央南方局共产党人创作的《题双乐天图》《悼平江惨案烈士》《三八节日红岩嘴桃李花盛开偕办事处同仁登山即景戏题五绝句》等佳作,还有叶挺、陈然、余祖胜等被关押在重庆军统集中营的革命志士留下的《囚歌》《我的“自白书”》《晒太阳》等诗篇。此外,《在烈火中永生》《周恩来在重庆》等影视,《红岩的灯》《红梅赞》等歌曲以及《红岩》《千秋红岩》等文学,都是红岩精神的文化载体。高校思政课教师应通过互动式、案例式等教学方法,将红岩历史、英雄事迹及其所衍生的特色文艺作品有机融入思政课,大大提升思政课的生动性和鲜活性。
革命遗址和历史文物的融入是支撑。重庆是红岩精神发祥地,“红岩精神”则是重庆的文化标识。红岩革命纪念馆、重庆歌乐山革命纪念馆(重庆歌乐山烈士陵园管理处)及“红色三岩”(红岩村、虎头岩、曾家岩)片区的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旧址、周公馆、桂园、《新华日报》总馆旧址等众多革命遗址,已经成为享誉海内外的文化品牌,成为广受欢迎的红色研学旅游精品路线。通过整合革命遗址群资源而建设的红岩文化公园,成为重庆的文化地标、全国一流旅游景区。作为具有影响力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党性教育基地、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科普教育基地,红岩革命遗址还展示有丰富的历史文物档案。高校思政课教师可以通过情景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依托革命遗址和历史文物档案创设思政课现场教学场域,让学生切身感受红岩先驱的革命足迹和奋斗伟业,在深沉厚重的红色文化遗产中激荡爱党情怀、砥砺复兴梦想。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提出:“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长征路上,包括红岩精神在内的红色文化资源在优质教育资源的供给上意义更加重大、地位更加凸显。要以强烈共识、强力措施、强大干劲持续深化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包括红岩精神在内的红色资源供给与融合,在立体化教学策略方法加持下,真正让学生在思政“金课”中坚定历史自信、掌握历史主动,在红岩精神的学习与体悟、传承与弘扬中提升境界、砥砺品格、练就本领,以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的昂扬斗志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青春的华美篇章!
(作者单位:重庆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编辑:陶一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