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下载七一APP

七一文学|白露通身诗意,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郝安专栏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2-09-07 07:00:00

不管一季炎夏,是如何的其兴也勃焉,其退也磨蹭;也不管极端高温是如何肆虐疯狂,让人热不可耐,苦不堪言。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终究,太阳没有晚点,秋天没有迟到,大自然更没有乱套。

光阴似水,节序如流。当太阳达黄经165度,凭栏久,金波渐转,白露点苍苔。活泼泼、俏生生的秋家小三子,娉婷着准点到了。

白露,八月节,阴气渐重,凌而为露。又,四时配五行,秋属金,金色白,故露凝而白也。大抵早温、昼热、晚凉、夜寒,一日而四时之气备矣。这正是孟秋结束、仲秋开始的时令典型特征。

经过严肃刚正的处暑,基本完成了由夏入秋的过渡。此时,夏季风逐渐为冬季风所代替,冷空气转守为攻,恼火的暑热明显败下阵来,爽快的秋凉占据了主场。

天高云淡,玉露生凉。虽然白天阳光尚热,但太阳一落山,气温便很快下降。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一场秋雨一场凉,一场白露一场霜。这是全年昼夜温差最大的时段。

寥廓凉天静,晶明白日秋。秋天是惊艳的、绚烂的;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秋天也是静谧的、淡然的。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一整个秋天都如缕如烟,如诗如画,而暄气初消、通身诗意的白露则是动人的开始。

白露,音节轻声轻气,结体翩若惊鸿。低眉是诗,抬手是画。用表示颜色的形容词来为一个节气命名,在时间里的中国智慧——二十四节气中并世无双。

关于白露,“不独为中国所有而为全世界之所有之学人”王国维说,《诗·蒹葭》一篇,最得风人深致——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蒹葭即是芦苇,秋天的芦苇荡,苍苍茫茫,忽气温骤降,晨间露珠由清澈转为凝白。苦苦思慕的心之所爱啊,就在那可望难及的水的一方。景中含情,情中有景;含蓄蕴藉,意象空灵。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恰此时节,高粱如火,棉花似云,大豆咧开了嘴,荞麦笑弯了腰。黄豆豆黄,紫萝卜紫,红苹果红。晶莹剔透、洁白无瑕的白露,既在烟火居家的日常,也指引着美好的诗和远方。

人类连同自己的肉、血和头脑,与花草树木、鸟兽虫鱼一样,都是属于自然和存在于自然之中的,都须按照季节来活动。在这一点上,号称万物之灵的人自愧弗如,而其诸多朋友则表现得更胜一筹,因而它们规律性的行动,常被看作是区分时令节气的重要标志。

每一个节气都有相应的物候。或许和金风玉露、柔情似水的秉性相关,白露三候的代表均为依人的飞鸟。大雁和小燕都是候鸟,但在同一季节却有着不一样的行程。大雁从度夏地飞来,小燕子向越冬地飞去——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白露一候鸿雁来。家鹅的祖先,大雁的一种,对气候最为敏感的候鸟。体型大,颈细长,性喜结群。季节更替常发出集体迁徙的信息,组成数十数百甚至上千的大群。诗曰,鸿雁于飞,肃肃其羽。八月雁门开,雁儿脚下带霜来。这是要准备向南飞迁了。

秋山敛馀照,飞鸟逐前侣。再五日,白露二候玄鸟归。玄鸟即燕子,大概是人们最熟悉的气候预报员了。从春暖时分比翼双飞的玄鸟至,到秋凉时节拖家带口的玄鸟归,人们从燕子的迁去和归来中,体味生命的递进相袭,品读天气的变化和节气的更替。

抢秋抢收,不抢就丢。再五日,白露三候群鸟养羞。羞者,馐也,指美味食品。一般不单用,常用词有珍馐、馐膳。秋高气爽,玉露生焉。辛勤耕作了一年的人们,期盼五谷丰登。知时守信的鸟儿也敏锐地觉察肃杀之气,开始养羞,即勤快地筹措干粮储存,藏之以备冬月之养也。

秋风何冽冽,白露为朝霜。这个时分总的气候趋势是日照减少,气温渐降,风干物燥,养生保健宜遵循敛气润燥原则,关键在养肺。

肺者,气之本,魄之处也。通于秋气,其华在毛,其充在血脉,为阳中之太阴。这时阴精阳气都处在收敛内养阶段,是故地无分南北,年不分老幼,皆宜早睡早起,充足睡眠;劳逸结合,适当运动。保持神志安宁,以避肃杀之气。

留得五湖明月在,不愁无处下金钩。我们幸得而有此生,幸得而有此身。人生人身难得,贵在用健康武装身体。朝乾夕惕,日拱一卒,功不唐捐。如是,此生此身便得神静而心和,心和而形全。

春捂秋冻,曾科学指导我们安然度过春末秋初;眼下已届仲秋,养生论曰,不可脱衣裸体,贪取风凉。谚语亦有提醒,过了白露,长衣长裤。白露身不露,露了没好处。

原来相逢白露,治气养生,只消记住从不露做起。

编辑:石俊豪 付莎燕妮 冉开梅 全丽

声明:凡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七一网的作品,均系CQDK原创出品,欢迎转载并请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转载作品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