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下载七一APP

七一文学|寻找消失的楼兰古城——西行游记(十二)|赵利辉专栏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2-09-23 15:35:03

出了古阳关,便是苏木图,从此踏上去南疆的大路,我心里忽然感觉有些恓惶。过湖录寺台、安南坝、塔什山口,再经过木兰便到了漠南交通要地的婼羌县。

婼羌县东通安西,西通和阗,北通焉耆,是大漠边缘商队驼帮的歇脚补给地。彼时,公路尚未全通,我们必须在那里和驼帮会合,得到他们的帮助,才能继续走下去。我们地质队在此等了七天七夜,队员闲极无聊,四处游荡。我因而听当地人讲述了许多楼兰故事,犹如天方夜谭。传说很古以前,黄河从西方的昆仑山发源后,流入一个叫“泑泽”的湖泊。河流由此潜入地下,到了东边的积石山才冒出来。但这个泑泽究竟在何处,无人知晓。自张骞从西域归来,汉朝人始知泑泽就在塔里木盆地的东端。因为水是咸的,又叫作盐泽,是通往西域的必经之地。这个盐泽,就是名噪一时的罗布泊。

罗布泊位于婼羌县北,为新疆最荒凉的戈壁,曾经是一个相当大的湖泊。据说湖水深处不可测,浅处插手可摸到底。湖面长满了芦苇,人驾木船硬钻进去,忽然上不见天,下不见水。芦苇高有八尺,茎节被热风吹折,倒伏于地变成了浮桥,人可以从上面踏过。到湖中央,果然广大无垠,湖中全是大大小小的沼泽。泽中有小岛及半岛,其上伫立千年以前的烽火台。台周边竟是无数的坟墓,刮风时,忽而有刀剑碰撞之音,人们奔逃之足音,湖水汹涌澎湃,转而死寂,只听得见自己的心脏跳动。讲述者绘声绘影,并未曾踏入罗布泊一步,故事虽荒诞却似乎有据,让我想起一首老歌《楼兰姑娘》:“一千零一夜,楼兰姑娘;在那太阳落下的地方,是否还在你的梦乡;楼兰姑娘,楼兰姑娘;你那神秘沉睡的模样……”

汉朝时,楼兰只是西域三十六国中的小国,人们以饲养骆驼、牛羊,狩猎谋生,都城就建于婼羌县的东北方,罗布泊的西侧。楼兰古城为丝路南道的第一个城市,商旅驼队出了古阳关,长途跋涉,经过人烟渺渺的沙漠逶迤到城边。他们看见这里绿草如茵,湖水荡漾,牛马成群,无疑是人间的天堂。疲惫的旅人终于可以在此歇歇脚,喘口气,给骆驼补充一下粮草饮水,准备更遥远的旅途。楼兰城因优越的地理位置而繁荣,但曾几何时,战祸也因此悄悄掩至。

张骞通西域后,汉武帝便将楼兰作为汉军西击匈奴的第一关,这里亦是匈奴向东入侵中原的必经之地。双方你争我夺,都想把这个战略要地占为己有。如此一来,楼兰夹在两强之间,只好时附汉朝,时附匈奴。最后,楼兰终究逃不过亡国的命运。汉昭帝元凤四年,汉朝派遣傅介子入城计杀楼兰王,立其弟为王,并改国名为鄯善,迁都于罗布泊西南的伊循城。亡国后的楼兰都城,盛况不再,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变为废墟。到了唐代,整个城市竟然从沙漠中消失了。罗布泊干涸了,水鸟飞走了,树木凋零,庄稼枯死,道路毁坏,屋舍倾圮。一切有生命的东西,跟水一起消失了。罗布泊成了死气沉沉,风沙遍地的大戈壁。西行的玄奘路过此地,在《大唐西域记》里写道:“行四百余里,至睹货逻故国,国久空旷,城皆荒芜。从此东行六百余里,至折摩驮那故国,即沮末地也,城廓岿然,人烟断绝。复此东行千余里,至纳缚波故国,即楼兰地也。”文中对前两个故国遗址都略加描述,唯独对楼兰国没有任何记载。想必它早已沉睡在沙底。

楼兰古城重新为世人发现,是因为一个外国人——瑞典的探险家斯文赫定。1901年3月,他重返罗布泊宿营地,在他的眼前,一个沉睡了1500多年的城市废墟宣告它始终存在。废墟中,密集倒塌的房屋下,露出雕刻精美的木板和许多古钱,发掘出大批汉文木简和残纸。其中有两件佉卢文书,文字为中古印度雅利安语的西北方言。随后而来的,还有英国考古学家斯坦因,他在1904年和1914年,先后到楼兰发掘,共获佉卢文书48件,内容包括国王谕令、官府文书、公私往来书信、契约和籍帐等等。由于罗布泊独特的气候土壤条件,发掘出的尸体干燥不易腐烂,故而体貌特征十分清楚。据称死者双颊不宽,头发卷曲如波,须短而黑;头戴棕色毡帽,以啮齿动物之皮围绕帽上,帽左边饰羽毛五支;周身以毛织物包裹,足穿红色鹿靴,有明显的游牧人居住特征。斯坦因据此大致推定,认为楼兰国人与兴都库什、帕米尔及阿尔卑斯人种相似,居民兼营牧畜渔猎,过着一种半游牧的生活。这与《汉书‧西域传》所载“民随畜牧逐水草”的记述相吻合。

楼兰古城究竟是如何消失的?有人认为是古代战争的破坏,有人认为是丝绸之路改道所致;有人认为是气候变迁的结果,有人认为因塔里木河改道断了水源。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这个神秘的地方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至今还是一个谜团。而我要寻找的楼兰姑娘,也许还沉睡在沙底,也许会出现于狂沙吹尽后浮现的海市蜃楼中。

(作者系西安市作家协会会员)

编辑:王耀东

声明:凡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七一网的作品,均系CQDK原创出品,欢迎转载并请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转载作品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