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下载七一APP

七一文学|声音的世界|陈裕专栏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2-09-23 15:48:03

我们生活在有声的世界里。各种声音混杂,带来了世界真奇妙的体验。声音是这个世界上不可或缺的一面,如果没有了声音,世界短时安静是美好的,但长久了便觉得还是有声的可贵。

从出生开始,声音的旋律就伴随着生命而悸动。接受或是排斥,选择声音的决定权不都取决于你。声音不请自来,那些欢快的,谁都愿意倾听;那些嘈杂的,可能会引起内心的损伤。

音乐

音乐的产生无从考究,不过它是人们喜庆时祝贺的附属品和衍生物。击打节拍,高低起伏,随着人们的意愿,声音被融成各式各样的律感,不仅声形美观,而且口味上佳,成了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

从小学开始,我们就接受音乐殿堂的洗礼。从最初的音阶到后来的曲调,在老师的手指里学会了怎样张开嘴,吐露心声。哆、来、咪……音调逐渐高亢,引起情感的最终释放,兴奋总是与尖锐的回响张扬。学会了一首歌曲,喜悦的心情铺满了脸,连梦中都是在哼唱的伴奏下开始进入异域之地,音乐的刺激使得细胞异常活跃,大脑在这个时候呈现少有的扩张。

孩子们挤满了音乐教室的门口,还没到上课时间。手中的音乐书被揉磨得卷了边,淡了色,相互之间的嬉闹,杂乱的令人烦躁。而一旦钢琴声响起,童声随着旋律自动排成形,此时他们摒除顽皮的外表,显得格外乖巧。我们小时候最熟悉的歌曲,仍然传唱不止,优美的旋律,还有寓意深刻的歌词,使它一直成为音乐课本上的主角。

音乐的舒缓有着非凡的功效。它似一把锋利无比的刀,切除你思想上的顽疾,抚平你难以康复的裂痕。所以有的心理病症在治疗时配以舒缓的音乐,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形的疾病,无形的药方,医生的医术在音乐上得以延伸,看不见的手把恶魔撕碎,狂躁的人止于音乐的轻柔,呆傻的人被优美的旋律唤醒。阿炳的二胡演奏从不用眼睛对视,因为音乐是从心头漾起,贝多芬的命运不仅在乐器上奏响着激昂与高亢,连他自己也在同病魔的抗争中占据了上锋,虽然听力几近丧失,可音乐的才华让其魅力四射。这些为音乐而生的人,注定谱写出人类生命的最强音。

同时狂欢也伴随着节奏明快的音乐曲调。铿锵有力的律音,让人兴奋而迷茫,动感十足的音响效果,让人的精神极致膨胀。歌厅里有节奏的DJ曲彻夜无眠。甩头、劲舞、摇摆,释放了心情的身体随高昂的乐曲起伏不定。烦噪的彻底告别,狂乱的愈加疯癫,这是律动的音符穿透身体的魔力。我惊诧于电视画面上的劲歌舞蹈,人类内心潜在的野性与音乐如此相近,音乐改变了人的思想体貌,就像善恶只在一念之间。

语言

区别于其他动物的叫声,人的语言彰显着神奇。声带的特殊构造,使得气流在体内的碰撞发生质的飞跃。

人体的结构是一套完美无缺的组合体,血管遍布全身,滋养肌体,肌肉有了营养的供给充满活力而可以行使权力,大脑的支配地位更显至高无上,生生不息的活体,受命于其的统一部署,而发号施令的速度用出神入化也不为过。人用声音的高低,态度的软硬表明心机。

人有人言,兽有兽语。每一类的物种都有自己独特的交流方式。蚂蚁通过触须彼此传递信息,飞禽以叫声沟通关系,陆地上的大型动物则用低沉的吼声表示愤怒和惊喜,在我们看来,它们都是用我们未知的语言进行着情感和态度上的理解、转化和实施。连落地生根的植物,都有自己的手段表情达意。开花的用花粉借助风或蜜蜂传播身体里的秘密,不开花的却用隐藏在地下的根须,盘错着,相互吸吮。在移植树木时,挖开泥土,根部的密连细腻令人惊异。粗的根须深入地下,细的根须努力汲取水分。相隔不远的两树之间,交错的根须紧密相联。地上的浓绿鲜活,地下的暗色根茎也一样充满吸引的气息。

朗读、讲演,饱含深情。用声音配合着文字的叙述,描绘出幽远的意境。我陶醉在人为设置的虚拟环境里,仿若置身其中。这样的情景与催眠有异曲同工之效。缓慢的话语,力量蕴含其中,魔法的功效借助语言的外衣。我不知道催眠是否真的存在像电影中的神奇,那情景就好比时光倒流,也可以说是深层次的回忆,生活中的场景再一次被复印,只是缺少了时间的同步性,演变成实况转播。

男人的嗓音粗犷,女人的调门精细。我们在孩提时代,男女的发音基本相同,随着青春期的来临,一场变革在身体内暗流涌动。你不得不佩服声音的魔力,它既可以让男性嗓音富含磁性,浑厚而带有强烈的底蕴,如金属般的响亮回声。它也可以使女性嗓音婉转如轻歌,曼妙似弥音。人间尤物,世间奇男,我想不仅只有外表能哗众,而声音的质感与温婉也同样不可缺少。

杂音

缺少韵律上的统一调度,没有协调一致的整齐步履,杂音在演奏着没有指挥的一种混曲,因此我们无法从其身上获得愉悦的听感。

刺耳,没有章法,引起耳膜的排斥,如同咀嚼着难以下咽的食物,我们的耳朵在杂音的强大攻势下无力反抗,有时被迫受伤。

礼堂里即将上演电影,孩子们坐在座位上左顾右盼,相互的打闹声,开演前的议论声,在狭小的空间里,溢满。声音是一种波,它没有翅膀,却善于飞翔,学会了隐身之术,穿越于无形。每个人的话语声纠集在一起,高低起伏却没有秩序,礼堂的回音效果本是电影宣传的有效手段,在此时演变成倒戈下的帮凶。没有人会愿意在如此的场景里停留,只是纪律上的约束,让人懂得了忍耐。一旦电影开始,那些杂声瞬间消失,被幽禁于漆黑的角落,电影里的声音赢得普遍欢迎。

我曾听到电锯在整理木材时,切割得尖细响声,木屑飞溅,锯片深入木头的深处,伴随着难以入耳的阵鸣,我怀疑是不是木头因为疼痛而呐喊。明亮的刀片在速度的催促下,异常凶猛,凡是接近的物体都不免带有危险,一旦尖叫响起,一场惨剧已经发生。音乐是天使的福音,而杂音却是魔鬼来临的讯息。这好比神话中的人物,正义的脚踏祥云,而邪恶的却是黑云滚滚。

上大学时,有一同学喜欢乐器,经常提一把小提琴在宿舍里拉奏。每当晚饭过后,他必弹奏练习。因是初学者,拉出来的声音无疑是一种噪音。我们受困于他持续奏响的“音乐”,其实那声音并不能算是音乐了,更多是一种人为制造的吵闹,那段时间是我们宿舍内最可怕的时光。“咯吱,咯吱”声从昂贵的琴盒里传出,难免让人生疑,美妙的音乐都是这样丑陋于出生,脱胎换骨于成熟期吗?美好的东西的背后大多是成蝶的艰苦历程,那些震烁古今的名曲不外乎是无序音符上的重新排序。我们同学都厌烦这晚饭后的弹奏,纷纷逃离,连旁边宿舍的兄弟都有一些怨言。

声音的世界有多美妙,有时我们根本不在乎,也许是“身在福中不知福”罢了。无论是美音丑音好音坏音,只要用心去聆听,用情去专注,一样可以获得心灵上的共鸣。为听得到生命中的声音而欣喜,更应值得珍惜。

(作者系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

编辑:王耀东

声明:凡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七一网的作品,均系CQDK原创出品,欢迎转载并请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转载作品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