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下载七一APP

七一文学|美食里的哲学⑫不可貌相的菜蒲头|孙凤国专栏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2-09-28 11:19:08

在浙江萧山,菜蒲头河虾汤深受食客们的喜爱,它有一个响亮的名字:“神仙汤”。原汁原味的神仙汤,简直就是萧山人心中最极致的鲜,只需一口,就能把全身的细胞调动起来。

从名字上看,制作菜蒲头河虾汤,两样原料必不可少,菜蒲头和河虾。对其背后渊源不了解的人,认为这道汤的鲜味主要来源于河虾。实则不然,在这道汤里,虾只是配角,神仙汤的鲜,恰恰来自于不起眼的菜蒲头。

菜蒲头,是九头芥的菜根和菜帮。九头芥,又名雪里蕻,叶嫩梗脆,是制作梅干菜的理想材料,但靠近根部的一截菜帮,因为太老嚼不动,便连着菜根被切下来丢到一旁,被当地人叫做菜蒲头。正是这些看似无用的菜蒲头,成为了萧山人的心头宝,为萧山贡献了一道极其鲜美的食物。

菜蒲头经过腌制、晾晒,在时间的培育下,苦涩渐渐褪去,咸香成倍增长,继续在时间里滋养,等到它变得如老树根般干瘪后,表面挂满盐霜,就摇身一变,成了煮汤的无上妙品。不懂得菜蒲头味道、故事的人,在挑选时,会选择饱满好看的,而有经验的萧山人专门挑选外形不那么好看,甚至是丑陋的,因为他们知道,看菜蒲头,不能看外表,而是需要看内在,越丑越鲜。

锅内食材是美味佳肴,锅外食客是烟火人生。人生的舞台上,像菜蒲头一样,往往那些不起眼的角色才是最厉害的主角,正所谓人不可貌相。

人不可貌相,最早见于《韩非子》,讲述的是孔子与门生澹台灭明的故事。澹台灭明相貌不佳,“额低口窄,鼻梁低矮,不具大器形貌”,连孔子也不太愿意搭理他。他见不受孔子待见,就离开孔子,自学儒家思想,并南下楚国、吴国讲学,传播儒家思想。后来,他的名声越来越大,弟子遍布五湖四海。孔子知道后,大为惭愧,并说了这样的话:“以容取人乎,失之子羽;以言取人乎,失之宰予。”这就是“人不可貌相”的由来,如今泛指那些深藏不露的人。

小说《天龙八部》中,武功高手层出不穷,却无出少林寺扫地僧之右者。萧远山、慕容博先后到少林寺藏经阁偷学武功,在几十年的时光里,对扫地僧熟视无睹,然而,自己一生的武林博学在扫地僧面前不堪一击,因此扫地僧也被公认为是《天龙八部》中最厉害的角色,扫地僧也和“人不可貌相”一样,成为一鸣惊人的代指。

那些被称为不可貌相之人,不仅要不张扬,深藏不露,更要有绝活,一鸣惊人。

被称为“布鞋院士”的北师大教授李小文,简衣住行,衬衫、马甲、布鞋,是他的日常“三件套”,几十个人的课堂如此,上千人的学术讲座亦是如此,走在路上,如同普普通通的路人甲,很难将他和院士的身份联系在一起,然而他的经历和取得成就却让人叹为观止。孤身求学,低调行事,在外求学期间,虽然每次考试都在中游水平,他却把所有的知识都装进自己的肚子里。六年时间,不动声色地完成了地理学博士的学习内容,甚至学完了电子工程与计算机科学的硕士内容。潜心研究,一心报国,李小文学成归国后,致力于我国遥感事业,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重点项目到国家攀登项目等,牵头建立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研究中心,凭一己之力带动遥感领域向世界先进水平迈进。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他创办专门的教育基金,用于支持地理和遥感科学的建设,为该领域培养人才,奖励自主钻研,在他的带动和基金培育下,我国遥感领域人才辈出,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真正吸引人的不是外表,而是内核,就像菜蒲头一样,不懂得挑选之人,往往喜欢那些好看饱满的,而真正懂得的人,却知道那些外形怪异、干瘪的菜蒲头,才是历经风霜,把时间的味道藏在心里的,只有它们,才是制作“神仙汤”的上等原料。

万物如此,你我亦然。


编辑:孙茜

声明:凡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七一网的作品,均系CQDK原创出品,欢迎转载并请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转载作品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