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下载七一APP

“品质之城”当可期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2-09-28 11:47:03

重庆城市景观(2022年7月14日摄,无人机全景照片)。图/黄伟

城市是人民群众幸福生活的重要载体,城市工作是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方面。过去5年,重庆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全面加强,功能品质持续提升,2021年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0.3%。市第六次党代会报告将“城市综合实力显著提升”作为今后5年六大目标之一。我们要紧紧围绕进一步把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全面落实在重庆大地上这条主线,深入贯彻市第六次党代会精神,围绕国际化、绿色化、智能化、人文化现代大都市建设,认真践行“致广大而尽精微”的成事之道,优化空间布局,完善功能配套,彰显城市魅力,不断提升城市经济品质、人文品质、生态品质和生活品质,不断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undefined

重庆城市夜景

深化优化空间规划布局

提升城市经济品质

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引领,以“经济实力显著提升”为首要目标,深化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大力推动“一区两群”协调发展,不断增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等经济发展优势区域的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为打造全国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和动力源筑牢空间基底。

全力提升主城都市区发展能级和综合竞争力。突出主城都市区的“极核”定位,以中心城区为引领,瞄准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高端,统筹打造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现代服务、国际交往等重大功能性平台。梯次推动中心城区和主城新区功能互补和同城化发展,加快形成“研发在中心、制造在周边、链式配套、梯度布局”的产业分工体系。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提高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利化程度,塑造梯次互补的空间发展格局。

全力推动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突出“壮美长江、诗画三峡”意象,强化在三峡库区生态保护、“江城”特色城镇化发展、生态产业体系建设上的示范作用,规划建设“一心、一廊、四片”的带状网络城镇空间,促进“万开云”同城化发展,支持忠县、万州区、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共建“三峡库心、长江盆景”。

全力推动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文旅融合发展。突出在筑牢生态屏障、促进文旅融合、联动武陵山区周边地区发展上的先行先试作用,丰富拓展生态康养新业态,建设具有山地特色和独特魅力的国家级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

强化历史文化保护传承

提升城市人文品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城市规划和建设要高度重视历史文化保护,不急功近利,不大拆大建。”市第六次党代会报告提出,“留住更多乡愁记忆,让历史文化活在当下、服务当代”。重庆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人文底蕴深厚、文化资源富集。我们要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和利用,增强城市人文气质,大力塑造和培育城市人文精神。

加快构建自然资源文化保护和利用体系。完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作用,加快建立全市“三层五类”历史文化遗产要素体系,塑造“一核三片”文化区域,打造“三江四廊”文化路线。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着力建设“山水、人文、城市”三维一体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力保护“两江四岸、四山六岛”的山水人文格局、历史城区和各类历史文化资源。

加强历史文化保护。深入推进历史文化资源普查,加快建立重庆市历史文化资源信息库,加强普查成果梳理研究和挖潜阐释。将历史文化保护融入城市规划,加大对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力度,全力保护好老建筑、老巷子、老街区,为市民留住城市记忆、留下“烟火气”。

注重活化利用。加强对传统风貌区和历史建筑的保护修缮及活化利用,加快推进两江交汇核心区、大田湾—文化宫—大礼堂文化风貌区、开埠文化遗址公园、红岩文化公园、湖广会馆、戴家巷、金刚碑、鲁祖庙等重点项目和重点区域保护提升,延续城市历史文脉,让其焕发新风采。

彰显山水之城独特魅力

提升城市生态品质

市第六次党代会报告强调,“深入推动绿色发展,进一步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我市生态优势突出,生态责任重大。我们要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学好用好“两山论”、走深走实“两化路”,以“双碳”目标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大力唱响“山水之城、美丽之地”城市品牌。

加强“三区三线”空间统筹。坚持国土空间的“唯一性”,推进国土空间规划全生命周期管理,围绕形成集约高效的生产空间、宜居适度的生活空间、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严格按照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的顺序统筹划定“三区三线”,确保“数、线、图”一致。

大力推动发展方式转变。贯彻内涵式发展理念,严格落实“精明增长”“紧凑城市”要求,强化城镇开发边界划定的反向约束和正向约束,用好每一寸土地。加快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步伐,大力发展绿色制造,提高产业园区和产业集群循环化发展水平,全面增强经济发展绿色动能。

强化生态保护修复。进一步优化完善生态安全总体格局,统筹生态建设布局,逐步调整不符合自然地理格局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土地利用方式。统筹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强化“四山”管控,加强森林草原湿地保护修复,科学推进石漠化、荒漠化综合治理,大力开展历史遗留废弃矿山修复治理行动。

undefined

小朋友在重庆市南岸区改造后的长江村小区内玩耍。图/王全超

积极健全完善功能配套

提升城市生活品质

城市的核心是人,城市规划建设做得好不好,最终要用人民群众满意度来衡量。市第六次党代会报告强调,“从最突出的问题着眼,从最困难的群体入手,从最具体的工作抓起,持续增进民生福祉”。我们要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紧围绕市民需求,坚持问题导向,完善城市功能配套,高品位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城市,让市民生活更方便、更舒心、更安全。

优化完善功能布局。坚持以高水平的国土空间规划引领高质量发展,统筹产业园区、生活社区、商贸街区、文旅景区建设,围绕职住平衡、公共服务配套健全、短距离通勤和公交优先等,完善城市空间布局和功能配套,加快建设“轨道上的都市区”,着力规划打造一批便民生活圈,让居民工作、生活、就学与居住地尽可能近、出行时间尽可能短、出行方式尽可能便捷。

改善提升人居环境。以城市更新提升为重要抓手,进一步摸清老旧小区底数,合理确定更新改造内容,大力推动影响市民居住体验和城市功能品质的老旧小区更新改造,优化政策措施,加快实施“硬设施+软环境”一体化改造提升,积极完善水电气讯、电梯、市政道路等配套设施。

全力维护城市安全运行。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统筹发展和安全,切实把安全工作落实到规划自然资源工作全过程、各方面。增强抵御自然灾害、处置突发事件和危机管理等能力,加强城市防灾避难场所规划建设。优化改造城市管网,全力提升城市防洪排涝能力,增强城市韧性。完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及救援处置体系,全力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作者系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党组书记、局长)


编辑:陈一豪

声明:凡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七一网的作品,均系CQDK原创出品,欢迎转载并请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转载作品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