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源不断培养选拔忠诚可靠担当作为的优秀年轻干部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2-10-10 15:51:06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是一件大事,关乎党的命运、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命运、人民的福祉,是百年大计。
诚然,年轻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生力军。近年来,巫溪县始终把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当成重大政治任务,坚决强化组织担当,着力锻造一支忠诚可靠担当作为的优秀年轻干部队伍。
坚持储备优先,破解青黄不接、急用现找的问题。优秀年轻干部培养是系统性、长期性、基础性工作,必须着眼近期和长远需要,在干部储备上绵绵用力。一是注重源头储备。把公务员考录、事业单位招聘、大学生选调等年轻干部选拔考试作为储备干部的重要来源,加大年轻干部入编力度。聚焦发展主战场、基层一线、中小企业等行业和领域,破除编制、身份、层级等“壁垒”,建立跨领域、跨行业发现优秀年轻干部工作机制。今年以来,巫溪县公开遴选、择优选调20名基层年轻干部到机关工作,调任14名年轻事业编干部进入公务员序列,计划新招录各类行政、事业年轻干部162名,进一步充盈年轻干部“存量”。二是注重分类储备。巫溪县严格落实组织推荐、多方会审、“书记专题会”审定的推荐程序,按照“好中选优、优中选强”原则,以40岁以下副处级、35岁左右正科级、30岁左右副科级及相当层次干部为主体,建立优秀年轻干部后备库。分级分类建立年轻干部配备情况的监测预警机制,坚决把理想信念不坚定、年度考核不称职、有违法违纪行为等人员调整出去,及时将优秀的充实进来,保证后备力量素质高、结构优、数量足。三是注重研判储备。一直以来,巫溪县对照县管领导班子年龄、学历、性别等结构要求,每半年对县乡领导班子结构和到龄空缺、年轻干部配备现状和缺口等情况进行分析研判,测算当前班子建设中年轻干部缺口,着眼未来5年需要,编制年轻干部培养选拔规划。
注重增智提能,破解短板突出、本领恐慌的问题。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练。培养年轻干部要牢牢把握成长规律,因人施教、精耕细作。一是强化政治历练。巫溪县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把加强党性修养作为年轻干部教育培训的“入门课”,引导年轻干部常学常新、常思常悟。持之以恒抓好党史学习教育,依托彭咏梧烈士墓、红三军司令部旧址等本地红色资源开展红色教育,砥砺年轻干部政治品格。二是加强能力训练。通过年轻干部“点单”、县委组织部“接单”的方式,实施优秀年轻干部专业能力提升工程。用好县委党校主阵地,围绕年轻干部应具备的“能力”,畅通“走出去、请进来”的学习渠道,采取“理论+实践”的学习形式,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每年开办一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选派一批年轻干部外出学习培训,为年轻干部“充电补钙”。三是突出实践锻炼。完善年轻干部“五线培养”(乡镇基层一线、招商引资一线、征地拆迁一线、信访维稳一线、中心工作一线)模式,选派70名优秀年轻干部到乡村振兴、基层治理、安全维稳、巡察等重大任务中,在招商引资、重大项目、重点产业等一线中挑重担、扛重活。充分发挥东西部协作和渝中区对口帮扶优势,推荐31名年轻干部到山东省泰安市、渝中区等地挂职锻炼,帮助他们拓宽视野,积累经验。
强化日常监管,破解动力不足、野蛮生长的问题。好干部是选出来的,更是管出来的。要坚持严管厚爱结合、激励约束并重,将优秀年轻干部管理抓在日常、严在经常。一是落实关心关爱。巫溪县采取“导师帮带”模式,35名县领导分别包联一个乡镇的选调生,乡镇党政领导班子成员、业务骨干、优秀离退休老干部“一对一”帮带其他年轻干部,教育引导年轻干部健康成长。对长期在基层一线默默无闻、辛勤付出的5名年轻干部,帮助解决其住房、子女入学等问题,缓解年轻干部后顾之忧。二是注重激励保护。多渠道搭建年轻干部干事平台,常态化举办学习沙龙、实践分享、风采展示等交流活动,挖掘选树“担当作为”年轻干部先进典型,营造干事创业、有为有位的鲜明导向。严格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建立纪检、组织等部门参与的联席会议制度,对8名“无心之失”“探索之误”的年轻干部给予充分的宽容理解,消除年轻干部成长“烦恼”。三是强化政治素质考核。建立干部政治素质评价“正负表”,梳理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正向标准13项,明确负面清单16项,让干部政治素质考核更加量化。健全完善一线识别工作法,有效利用村(社区)“两委”班子换届回访、县管领导班子回访调研等途径,架起年轻干部考察评价“超广角镜头”,查日常表现、检工作成效、问组织意见、听群众点评,全方位绘制年轻干部“政治画像”。四是从严管理监督。坚持把年轻干部监督融入日常,坚持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用好经常谈话提醒这一基本手段,做到任职交流必谈、参加青干班学习必谈、出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必谈,在“咬耳扯袖”中不断提升监管质效。建立“红黄绿”三色监管体系,定期收集年轻干部履职尽责、工作考核、学习教育、违纪违规违法等情况,按一定比例分别标注绿牌、黄牌、红牌,其中对标注黄牌的及时予以预警提醒,标注红牌的及时予以约谈,连续2年为红牌的采取调整岗位、退出年轻干部库等处理方式,确保年轻干部始终处于组织监督视野中。
鲜明用人导向,破解论资排辈、求全责备的问题。坚持“使用就是最好的培养”原则,牢固树立重实干、重实绩、重担当的鲜明用人导向,确保年轻干部用当其时。一是注重人岗相适。结合不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特征,各级各类领导职位特点,以及不同部门、行业工作对年轻干部选拔的要求认真比选,对素质好、能力强、潜力大的复合型年轻干部,有针对性放到关键岗位、吃劲岗位提拔使用;对业务精湛、技能突出的专业型年轻干部,放到对口业务部门进行跟踪培养;对缺乏基层工作经历或经历单一的年轻干部,安排到乡镇(街道)、基层一线实践锻炼。近两年来,先后选拔162名优秀年轻干部到乡镇(街道)任职交流,82名乡镇干部到县级部门任职,有效推动年轻干部多层次、多岗位历练。二是大力选拔使用。把工作实绩作为选拔任用年轻干部的先决条件和“硬杠杆”,让那些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年轻干部有机会、有舞台,做到实绩突出的年轻干部大胆用、及时用。敢于打破隐形台阶,大力破除论资排辈、平衡照顾等观念,及时将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疫情防控、安全维稳等“急难险重”任务中表现突出的182名优秀年轻干部选出来、用起来。三是做到优进绌退。建立年轻干部动态管理调整机制,根据日常考核、年度考核结果,对思想压力大、工作业绩不理想的进行谈心谈话,对实践考验不适应、不胜任的及时调整,对存在违规违纪、不担当不作为等问题的严肃处理,形成优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机制和导向。近两年,共调整干部6人,干部队伍结构得到明显优化。
(作者系重庆市巫溪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编辑:石俊豪 冉开梅 全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