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下载七一APP

七一文学|积蓄一生换一树丰腴|胡笑兰专栏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2-10-11 10:05:49

我的住所附近有一片很大的桂圆林,林子依着茅洲河。因为它,我有缘与桂圆亲近。我想我常去那里跑步,一大半也是因为那些桂圆树。那些遒劲的树干、四散的枝柯,像是调皮乱窜的孩子,从不感到疲倦。它们让我的视野满是葱绿。

少时见到的桂圆都是干果。米黄色的壳,褐色的果肉,褐色的核。果肉的甜味刺激着味蕾,让人半天舍不得咽下去。只有产妇、老人或病弱者能有幸常吃,或者经济宽裕的人家,年节时备一包桂圆干馈赠亲友,那也是贵重得很。主人自己舍不得吃,往往拿去送人——这意味着付出了赤诚的热情,“你看,我把最好的都给你了”。得到厚礼的那一方,自然也不会轻易拆开。那包桂圆干代表一种友好的仪式,在各家周游。那已是几十年前的事了。

我在我的家乡从未见过桂圆树。第一次见到它,我这颗敏感之心便欣喜不已,投以新奇与探究的目光。也许每一个来到这里又第一次看见它的人都会像我这样。以前读杨万里的诗:“桂树冰轮两不齐,桂圆不似月圆时。吴刚玉斧何曾巧,斫尽南枝放北枝。”诵读之际,眼前并不能呈现桂圆缀满枝头的画面,唇舌间亦没有它们甘甜的滋味。及至步履踏上此地,关于桂圆我才完成了从概念到具象的认知。

四月,那片桂圆林就开花了。那些细碎的花,靠近了看竟是一个个簇在一起的小星子,远看更像是一朵花,花萼四张着,像抱成一团的小刺猬。这时岭南已经很热了,太阳直直地晒在人身上,使那片树荫更加诱人。我在桂圆树下躲荫凉,发现树下的风都是香的、甜的,香和甜裹在一起。一些蜜蜂和蝴蝶腻在那里不愿离去。还有两只花蜜鸟,它们的身体被绯红、橄榄绿、亮黄的渐变羽毛包裹着。它们轻盈地跃动于枝梢,伸出长长的喙,品尝甜甜的花蜜。它们啾啾鸣叫,叫声清脆短促,声调里似带着欢喜。

这里纯净的清香引诱着我,让我恨不能也变成花蜜鸟,为桂圆树“做媒”。花蜜鸟是称职的月老,它默默地努力,并不表明心迹。它与枝头开出的花一同沐浴阳光,一同经历风雨。它懂得花的语言,并与花交谈,在花与花之间传递情意。这种自然界的关系由来已久,想是比人类的文明更为古老。鸟儿熟悉自然,熟悉植物,也了解花朵内心的秘密。于是,花蜜鸟尝到了甜甜的花粉,桂圆树完成了授粉。它们各自安好。我想,每一场劳作、每一种付出的价值与美感莫过于此吧。

桂圆树的躁动是隐秘的。七八月,桂圆树结果了。那些淡黄色的花似乎一夜之间换成了青幽幽的果,满树满枝都是。我站在那里,有些懊恼。但又一想,于这些桂圆树而言,我始终是一个旁观者,就那么一错眼的工夫,我没能看见它结果,也没见证它蜕变的过程。或许这世间许多事情都是如此,我们只见到结果却没经历过程,这更是让人心生敬畏的缘由吧。

起先桂圆很小,嫩绿里透点黄,像贵妇人颈项上的翡翠。过几天再来时,那些绿的小串珠儿长大了、变黄了,上面裹着黄澄澄的一层粉。那是桂圆保护自己的一层果粉,像是做了亚光处理,发出柔和的微光。

正午时分阳光炽烈,把桂圆也照得透亮。阳光慷慨地遍洒下来,果子吸饱了阳光,攒着劲儿长,我似乎能听见果子生长的躁动之声。入夜,桂圆在昏黄的灯影中安静下来,它们像一个个思想者,积蓄力量酝酿着下一场生长。桂圆变得浑圆,变成了深沉的黄褐色,而果脐突出显白色,看起来像是传说中龙的眼睛,因而得美名“龙眼”。才离枝的桂圆新鲜无比,汁多味甜,实乃干果所难以比拟。

与桂圆的相遇,让我看见生命的另一番景致。在这片富庶的大地之上,它再不是人们舍不得享用的“稀罕物”,但在我心里却留存了另一份“稀罕”——稀罕的是生命千变万化、生长丰盈的模样,它让人心生感慨。因缘际会,我到了南国,像一曲婉转的黄梅调,吸饱了水磨腔,又被海盐腔、粤曲腔滋养,由圆润到精致,须用一生的积蓄换得一枚丰腴的果。

(作者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

undefined

编辑:贺兴梅,郭羽

声明:凡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七一网的作品,均系CQDK原创出品,欢迎转载并请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转载作品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