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下载七一APP

七一文学|古代诗人登高时的内心呈现|周丁力专栏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2-11-07 14:12:05

站得高,看得远。在不同季节登高远眺是我国的文化传统之一。因此,众多的古代诗人为后世留下了许多令读者心神激荡的登高诗。

这些登高诗中包含着极其丰富的景观描绘与内心呈现,记录着古代诗人们置身高处时的“心灵史”,也描绘出不同轨迹的人生际遇与富有个性的内心感慨,有的还揭示出诗人们登高时独到的发现,折射出不同时代的风云变幻。阅读这些登高诗可以开阔视野与心胸,丰富我们的情感内涵,充实我们的认知。归纳起来,这些登高诗按内容大致有如下几类。

天高地阔,人在远方。诗人们在高处思念亲朋,表达怀想。

孟浩然的《秋登兰山寄张五》写得情真意切:“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试登高,心飞逐鸟灭。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天边树若荠,江畔舟如月。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其中“相望试登高,心飞逐鸟灭”的抒写,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将思念与怀想之情表达得十分生动。

在这方面很有名的诗歌还有王维那首奇特的登高怀人之作《九月九日忆山东诸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写此诗时,诗人并没有登高,而是想象远方的兄弟们登上高处,正在想念自己。一去,一来,在丰富的想象中,将自己对兄弟们的怀想之情与远方的兄弟们对自己的情谊交织在一起,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其中。

神思游走,由表及里。诗人们在高处展开深刻的观察,发现并揭示哲理。

大概读过唐诗的人都知道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首诗以通畅平实的表达,描绘出一种阔大的自然图景与心灵境界,并从中形象生动地揭示出一种现在早已深入人心的哲理。

苏试登庐山时留下了著名的《题西陵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在诗中,作者以变换的视角,揭示出一种富含哲理的独特的发现,诵读之后,读者会产生恍然大悟的感受,并由此及彼产生许多关于人生与社会的联想与思考。

杜甫那首著名的《望岳》,是在一种真切的在想象中登高:“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在这首诗里,杜甫虽然并未亲身登临,然而在这想象中的登高之作,却构建出无比壮丽开阔的诗境,令人神往。末尾两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千古名句,仔细品味之后,读者会发现,诗句揭示出的哲理,既与自然有关也与人生有关;既与登山有关也与心灵有关。

情随景生,借景达情。诗人们在高处开拓视野,澄澈怀抱。

李白在《与夏十二登岳阳楼》中写到:“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这时的李白在流放途中,正好遇赦,心情轻快。其中“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的句子十分突出,作者的一片澄澈之心、欢欣之情,全部呈现在对眼前美好的景物描绘之中。

黄庭坚在《登快阁》中说:“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在诗中,“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其展示出来的视野十分开阔,景致历历在目,呈现出诗人内心的一片清明。“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两句,则表达诗人要以悠扬、清脆的长笛声为心曲;以洁白矫健、自由飞翔的江鸥为心志。读者倘能随作者沉浸其中,心灵也可以变得澄澈。

陆游在《登拟岘台》写到:“层台缥缈压城堙,倚杖来观浩荡春。放尽樽前千里目,洗空衣上十年尘。萦回水抱中和气,平远山如酝藉人。更喜机心无复在,沙边鸥鹭亦相亲。”此时的诗人虽然年事已高,但“倚杖来观浩荡春”,表示其情怀并未衰老。其中“放尽樽前千里目,洗空衣上十年尘”在句子,集中表达了诗人登高时,借景物表达自己心情的清爽与澄净,对自己怀抱进行梳理与洗涤。

举目四望,放飞心情。诗人们在高处舒展胸怀,抒情言志。

王维《汉江临眺》:“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全诗格调清新,其中的名句“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视野悠远,意境优美。诗人在景色的描绘中,抒发出一种乐观情怀,给人以美的享受。

戚继光《登盘山绝顶》雄健有力:“霜角一声草木哀,云头对起石门开。朔风虏酒不成醉,落叶归鸦无数来。但使玄戈销杀气,未妨白发老边才。勒名峰上吾与谁?故李将军舞剑台。”诗人在诗中表达了自己虽然白发生,却不改向汉代保家卫国的名将李广看齐的志向,其雄心壮志动人胸怀。

白居易《登郢州白雪楼》:“白雪楼中一望乡,青山簇簇水茫茫。朝来渡口逢京使,说道烟尘近洛阳。”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路过湖北钟祥时,听说藩镇吴元济兵犯洛阳之后,登上白雪楼写下了这首忧国忧民的感愤之作。表达出他虽遭贬谪,却不以个人得失为意,而一心想着国计民生的高尚情操。

情接古今,神思漫游。诗人们在高处抚今追昔,由近及远。

世间的一切,都将不可阻挡地走到现在,只有胸怀宽广的思绪才能去很久、很久以前。

这方面最著名的登高诗恐怕要算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诗人的浩荡思绪似乎充盈了天地古今。品读这首闪烁古今的登高之诗,读者可跟随诗人进入一个无比阔大、无比悠远的境界,令人感到万千空间、悠悠时间都在眼前汇聚,令读者与诗人一起总揽古今、思接旷远,获得一种独特的审美感受。

崔颢《黄鹤楼》也非常著名:“昔人已乘白云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在诗中,作者登楼眺望,挥笔成诗。于是,过去与现在,去者与来者、昔日的白云与今日的绿树,眼前的景象与远方的故乡,便在一种浓浓的乡情之中融汇在一起了。

编辑:陈呈

声明:凡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七一网的作品,均系CQDK原创出品,欢迎转载并请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转载作品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