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下载七一APP

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2-11-08 08:48:50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新发展阶段、面向新时代新征程,对建设科技强国的再动员、再部署,为科技创新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全市科技系统要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秉承内激活力、外引资源的思路,奋力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努力让科技创新“关键变量”成为重庆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坚持创新引领,提升全域科技创新能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完善党中央对科技工作统一领导的体制,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优化配置创新资源,优化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企业定位和布局,形成国家实验室体系,统筹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加强科技基础能力建设,强化科技战略咨询,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我们要突出从点到面、从一域到全域的全面创新,完善科技创新体系,着力打造“一城引领、多园支撑、点面结合、全域推进”的创新格局。加快培育战略科技力量,建设大科学装置、重庆实验室等一批高能级科技创新基地,支持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和科技领军企业发展,推动市属科研机构改革创新,健全研究开发体系,夯实科技创新基础。高质量建设科创中心核心承载区,加快推动科学城和大学城融合发展,支持两江新区协同创新,打造“一带一路”国际技术转移中心,支持广阳湾智创生态城智能化、绿色化技术创新。加快推进区县科技创新,深化市区(县)科技协作,着力打造“一区一平台”,努力形成“一区一特色”,优化全市科技创新版图。

坚持“四个面向”,增强高水平科技供给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我们要深入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行动计划,加快前瞻性、引领性、交叉性基础研究布局,突出原创,鼓励自由探索,围绕应用数学、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等优势领域潜心研究,努力实现原始创新重大突破。把握科技创新的变革方向,聚焦智能科技、生命科技、低碳科技三大重点领域,围绕工业软件、电子器件、智能制造、大数据、生物医药、食品健康、现代农业、绿色能源、生态环境、节能减排等重点方向,启动实施科技创新重大专项和重点专项,整合优化资源、创新管理机制,充分发挥政府引导带动作用,激发汇聚全社会创新力量和资源,推动企业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提升有组织创新能力水平,加快攻克一批关键领域的核心技术,抢占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新高地,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坚实科技支撑。

坚持目标导向,加快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强化目标导向,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科技成果转化贯穿了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覆盖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发展、成果应用、科技服务等科技活动全过程,是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相结合的关键环节。我们要聚焦“高”和“新”,加快集聚高端创新资源,培育壮大高新技术企业,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强化科技金融支撑,设立科创培育基金,完善种子、天使、风险投资体系,推动科技界、产业界、创投界融合发展,为科技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资金“活水”和强劲动力。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重点壮大研究开发、科技金融、检验检测认证产业规模,显著提高技术转移、创业孵化、知识产权、科技咨询、科学技术普及服务水平和质量,以西部(重庆)科学城、两江协同创新区等为重点打造科技服务业集聚区,形成覆盖科技创新全链条的服务体系。提升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聚焦建设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着力构建“点、线、网、面”成果转移转化体系,促进人才、技术、成果、资本双向流动。

坚持人才为先,建设高素质科技人才队伍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迫切需要坚实的高素质人才支撑。我们要深入贯彻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聚焦建设全国重要人才高地,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构建“近悦远来”人才生态,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科技人才。以更实举措培育人才,深入实施重庆英才计划,发挥科技人才计划作用,以基础研究、科技专项为牵引,全方位支持优秀人才和创新团队快速成长、担当重任,大力支持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建立联合培养人才模式,努力培养造就更多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等。以更好服务引进人才,深入开展“为科技工作者办实事、助科技工作者作贡献”行动,加快引育“两院”院士、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研究制定“高精尖缺”外国人才认定标准,完善外国人才工作管理体系,优化外国专家平台建设和服务体系,办好国际人才交流活动,为更多顶尖科技人才和外国专家在渝开展科研工作创造良好条件。以更优政策用好人才,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向用人主体充分授权,积极为人才“松绑”,完善人才管理制度,持续开展减负专项行动,构建充分体现知识、技术等创新要素价值的收益分配机制,积极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氛围。

坚持开放创新,主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推动科技创新,必须坚持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科技创新,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在开放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扩大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加快建设“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区和国际技术转移中心,打造“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响亮名片,加强国际化科研环境建设,形成具有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加快集聚高端创新资源,针对性引进一批一流大学、大院大所和头部企业,加快培育一批新型研发机构,着力提升产业创新能力。深入推进川渝协同创新,合作共建研发平台,联合实施科研项目,开放共享科技资源,强化创新平台、创新成果、创新政策协同。

坚持深化改革,不断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重庆必须持续深化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在宏观统筹上做“加法”,在微观管理上做“减法”,转变政府职能,狠抓改革政策落实,提升科技管理效能,激发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以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为契机,制定科技体制改革攻坚三年实施方案,出台科技激励、青年科研人员减负等配套文件,深化科技评价改革,加大多元化科技投入,深化财政科技经费分配使用机制改革,加强知识产权法治保障,形成支持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培育创新文化,大力开展科学普及,弘扬科学家精神,涵养优良学风,营造创新氛围。

(作者系重庆市科学技术局党委书记、局长)


编辑:王雪

声明:凡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七一网的作品,均系CQDK原创出品,欢迎转载并请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转载作品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