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文学|踏雪而行|贾绪康专栏
——写于小雪前夕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2-11-23 18:33:47立冬之后,冬季的第二个节气——“小雪”紧接而至。“小雪封地地不封,大雪封河河无冰。”明代学人王象晋在《群芳谱》中说:“小雪气寒而将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意思是说,到“小雪”节气由于天气寒冷,降水形式由雨变为雪,但此时“地寒未甚”,所以雪下的次数少,雪量也不大,因此称为“小雪”。
雪是最能代表冬天的事物。从某种程度上说,进入小雪节气,也意味着真正意义上的冬天的到来。古人根据对大自然的观察,将“小雪”分为三候:“一候虹藏不见;二候天气上升地气下降;三候闭塞而成冬。”意思是此时彩虹不会出现了,万物失去生机,天地闭塞而转入严寒的季节。每个节气都有自己的特点,而“小雪”单从名字来说,就足够让人喜欢,更别提它独有的风景韵味了。
俗话说“瑞雪兆丰年”,农民朋友们最期盼的就是风调雨顺、年年丰收,而雪恰好是吉祥的象征。“丰年佳瑞此先知,莫恨无多莫恨迟。”在北方,农民朋友都在盼望一场小雪,“小雪要是下雪多,来年五月旱天多”便是证明。即便来得迟、下得小也无妨,因为小雪可以让田地变得温暖而湿润,起到抗旱防寒驱虫的作用,因此有“小雪雪满天,来年必丰年”的说法。而在南方,小雪依然是农忙时节,上海和江浙一带正“油菜定植麦续播”,再往南到了广东一带,农民们则忙着收获晚稻、播种小麦,田地里呈现一片“小雪满田红”的热闹景象。
农时不可违,人勤地不懒。小雪到冬至是冬灌的好时机,俗谚有云,“小雪到冬至,浇麦正适时”,“麦子浇五水,馍馍送到嘴”,“有水无肥一半出,有肥无水望天哭”。农人不敢有丝毫懈怠,在寒冷的冬季让小麦吃饱喝足,来年定会回馈一个丰收年。修整田埂、兴修水利、灌溉浇水,忙得不亦乐乎,因此谚语又云,“千家万户,沫子粪土”,“小雪不破股,大雪不出土”,“地埂不修,有田也丢”,“农闲全在冬,水利莫放松”。
千百年来,文人墨客对雪情有独钟,一场小雪总能唤醒他们的灵感,为后人留下千古名句。提起小雪,首先映入脑海的是白居易那首脍炙人口的小诗《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雪花飞舞,火炉正旺,推杯交盏,何其快哉!南宋诗人陆游曾在《小雪》里写出“檐飞数片雪,瓶插一枝梅”,室外的飞雪、瓶中的梅花,静谧的环境,惬意的心情,四者完美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绝美的冬景图。“愁人正在书窗下,一片飞来一片寒。”唐代诗人戴叔伦则喜欢坐在窗前,将满怀的心事寄托在飞舞的雪花上,任其随风飘扬,散落在山川、树林的每一个角落。
庄子在《知北游》中有云,“澡雪而精神”,意思是通过洗涤清净神志。小雪时节,枯寂与寒冷并至,正是考验一个人精神毅力的时候。与其被昏沉寒冷所压抑,不如以雪为镜、以雪洗身,照出冬日暖阳,洗出斗志昂扬。小雪时节,党员干部也不妨多到群众家里坐一坐,看一看其是否住得好、穿得暖,让老百姓充分感受到党的关怀和温暖时刻在身边。还要时刻以雪检身,照一照初心使命是否还在,歪心杂念是否沾染,增强斗争精神,苦练斗争本领,在这个寒冷的季节里干个热火朝天,赏雪而歌、踏雪而行,在不懈奋进中绽放绚丽之花。
(作者系中共山东省莱州市委组织部干部,山东省青年作家协会会员、散文学会会员)
编辑:贺兴梅 郭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