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下载七一APP

七一文学|母亲的葫芦瓢|乔加林专栏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2-11-25 14:53:02

在我的老家,还保存着许多几十年前的老物件,其中有许多是已经毫无用处的东西。在厢房墙角早已不再使用的面缸里,还有一件,是母亲过去天天必用的葫芦瓢。她用这个瓢子搲面和面,舀水煮饭,数十年没有换过。看到葫芦瓢子,思绪就仿佛穿过时空,回到了我们快乐的童年。

葫芦,是生长在乡村间普通的爬藤植物,每年谷雨时节,在房前屋后或者菜园的边上只要随便点上种子,任其爬上篱笆或藤架就能长出葫芦。在物资匮乏的20世纪70年代,葫芦瓢是农村家庭必备常用器具。葫芦瓢主要用来舀面、舀米、舀水等,在那个年代是人们离不开的日用品,因此,每家每户都有大大小小的葫芦瓢。

我的老家在苏北一个偏僻的乡村,家家户户都有属于自己的菜地。我家院子前面是一块用树枝和竹子扎的篱笆小菜地,菜地里有韭菜、辣椒、西红柿、豆角、黄瓜……一到夏季,院墙和篱笆上都挂满大大小小的丝瓜和葫芦等,这块小菜地使我们四季都有新鲜的瓜果蔬菜可食。葫芦生命力特别强,不管是贫土还是沃土,也不管是土坎还是石缝,它都能茁壮生长。葫芦的藤蔓四处蔓延,相互缠缠绕绕,或攀墙或缠树,常常根在东家果结在西家,肆意地蔓延着大片的绿色和清凉,就像纵横交错的轨道。初生的葫芦非常诱人,碧玉般的垂在叶子下面,上面嫩生生地长着一层绒毛。秋天来临,大大小小的葫芦,渐渐由青变黄变灰,一个个显出高贵的真身,皮壳变成坚硬的木质,在枯萎的藤上错落有致地垂着,悠荡在乡亲们阳光下欣喜的目光里。

葫芦最大的用途就是做瓢,做瓢的葫芦都是些形态匀称、模样圆滑、左右对称的葫芦。做成的水瓢装水清凉甘甜,无异味、绿色卫生。葫芦摘下来晾晒一段时间待完全干了,用刀具将葫芦表面那层白色的外皮削掉,根据葫芦的形状,小心翼翼地用锯子从中间顺势剖开成大小完美对称的两瓣,掏出里面的瓤和籽后洗净,再将葫芦放在通风透气太阳又不直接照射的地方晾晒后,坚硬且带有金石质地的两个瓢便浑然天成。葫芦瓢一头大而圆,天然的造型,晶莹别致,正好盛水;一头窄而长,正好用手相握,从缸里一瓢一瓢往锅里舀水,既轻巧又实用。用手指弹之,葫芦瓢狰然作响,外表颜色鲜亮,往往泛着细瓷一样的光,以一种美丽朴实映照着农家或清贫辛苦和欢乐温暖的生活。

夏天,放学到家,我第一件事就是跑到水缸前,舀一瓢水喝,老家的土井水甘甜解渴。父母亲在干完农活回家也是到水缸前用葫芦瓢舀水解渴。

除了葫芦,菜地里,最有用的就是丝瓜,结成果实的时候,母亲常常会在篱笆前细细地观察,把那些形状最美、长得最丰实的果子留住做种子,其他的就摘下来做菜。被留下来的丝瓜长到全熟以后,有时一直留到深秋,我们才摘下干的丝瓜,将它剥皮,显出它干燥坚实的纤维,母亲把它剪成一节一节的,成为我们终年使用的“丝瓜布”,可以用来洗油污的碗盘和锅铲,丝瓜子则留着隔年播种,这样一棵丝瓜就被完全利用了。

现在再细细看着手中的葫芦瓢,瓢里依然有一层雪白的面粉附在上面。它已经在时光中老去了,表皮也有着裂痕,但我们的记忆像那瓢子里的清水,永远晶明清澈,沁人肺腑。

现在的人们已经习惯使用铝瓢、塑料瓢了,葫芦瓢作为舀面、舀水使用工具已经退出人们的日常生活,也渐渐淡出了乡村人家的视野,而用葫芦做成的工艺品却受到越来越多的小朋友们的青睐。在我们不断地和葫芦瓢告别时,却发现这些乡村的老物件虽不值钱,但却是那样的朴实亲切,是那样的温暖醇厚,对于经历过贫寒岁月的人们来说,家乡的那一瓢瓢水,永远是晶明清澈和沁人肺腑的。我想,有些东西大概只有珍存在记忆深处才更有鲜活的生命力吧!

(作者系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

编辑:王耀东

声明:凡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七一网的作品,均系CQDK原创出品,欢迎转载并请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转载作品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