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手写信,一种并肩前行的浪漫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2-11-29 14:02:07“亲爱的爸爸妈妈,在危险的时候你们总是先来到现场帮助人民,你们为我们创造了一个美丽而又安全的环境,感谢你们,最后愿你们平安回家!”
正在处理疫情防控工作的王行鹏收到了孩子发来的一封手写信,她欣慰地说道:“他们的理解,让我觉得这段时间的工作意义非凡,再累再辛苦都是值得的。”
王行鹏是南岸区迎龙镇社保所工作人员,此轮疫情暴发后,她作为志愿者支援了铜元局街道,接着又马不停蹄地加入迎龙镇的疫情防控工作。核酸信息录入、街面巡查劝导、蹲守卡点、秩序维护,疫情防控工作中哪儿需要她,她就出现在哪儿。
她的丈夫,迎龙镇北斗村副主任何燕翔同样也坚守在防疫一线。这些日子,王行鹏住在迎龙镇社保所内,何燕翔住在北斗村,一双儿女居住在迎龙镇的老家里,由爷爷奶奶照顾。一家几口,分隔三地。
“何主任,你可以送点物资过来吗?”
“何主任,我家老伴高血压的药用完了,你能帮我们带吗?”
“我地里的白菜都要开花了,我可以去收点儿菜回来吗?”
作为村委会副主任,何燕翔在这个特殊时期,一人身兼数职。他不仅是为村民购买生活必需品的“外卖员”,还是做好疫情防控解释工作的劝导员,同时也是蹲守卡点维护秩序的安全员。
“儿子才三岁,女儿九岁了,现在在家上网课,爷爷奶奶也没法辅导作业。”夫妻俩希望能为疫情防控贡献自己的力量,疫情结束后回家陪陪孩子。
在南岸区迎龙镇,这样的抗疫夫妻档还有很多。迎龙镇农业中心主任张世江和迎龙镇倒座庙社区副书记冉茂莉也是一对抗疫夫妻。
在南岸区疫情形势严峻之时,夫妻二人严格按照疫情防控措施,未曾回过家,见面也是极难。早上六点,张世江已经戴上志愿者红袖套、手拿场所码,守在迎龙镇卡点处,细心排查,耐心回答居民的问题。
认识的人碰着了,不免好奇地问一句“张主任,你也太早了吧”。张世江解释道:“我是晚班,还没到下班时间呢。”到了下午核酸采样现场,又能见到他的身影。“张主任,你也是来做核酸检测的吗?”张世江笑着说:“我先看你们做,我最后再做。”因人手不足,志愿者队伍人员都是一人多岗,张世江晚上守卡点,白天要维护核酸检测秩序,虽然工作安排得密集繁多,但张世江表示,没有大家何来小家。“虽然我不能够回家和家人团聚,但相信在家那边也有像我一样的志愿者,在帮助服务我的家人,瞬间就觉得安心了。”
妻子冉茂莉则是在疫情暴发后参与核酸信息登记工作,换班后又要维护核酸检测秩序。
现在,夫妻二人难得见面,冉茂莉说:“现在我们各自的手里都有工作,我们早日战胜疫情,才能舒心安心地团圆。”
编辑:蔡雨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