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下载七一APP

七一文学|“生命线”系列㉙创造精神的倡导|张倩专栏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2-12-04 15:02:51



作者简介:张倩,中共党员,思政课教师,心理咨询师,特殊教育专业指导老师,重庆市优秀班主任,时政评论员。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在全社会弘扬创造精神。创造精神意味着“辛勤劳作,发明创造”,这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当代中国人亮丽的精神标识,是我们创造更伟大的中国奇迹的力量源泉。创造精神,已经让奇迹在中华大地上不断涌现,更会让我们不断创造出一个又一个更新、更大、更震撼的人间奇迹。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否具有创造精神与探索能力,关系着国家发展速度与强度。但如今,由于受一些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部分青少年缺乏创造意识和创造精神。

有些青少年认为创造是专家、科学家的事情,他们自己的字典里没有“创造”二字,觉得与他们无关。就拿我们有些学生来讲,他们学习动力不足,学习上遇到困难就退缩,不去刻苦钻研,不去寻找问题的突破口,认为只要完成老师布置的各科作业就好,只要按父母要求来做就好。在他们看来,与其探索科学的解题方法,还不如多刷几道考试题;与其搞创造发明,还不如多背几个英语单词;与其提高综合素质,还不如为自己考试加分。有些学生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后,做事情按部就班、循规蹈矩,认为只要做好领导安排的工作就好,只要不犯错误就好。所有这些,都是严重缺乏创造力、想象力和行动力的表现。

青少年在创造的路上会遇到许多“拦路虎”。因此,国家要在全社会营造创造精神的氛围,给想要创造发明的人提供条件、舞台、机会和通道;要建立容错机制,让他们大胆地想象、认真地干、努力地创造。学校要充分挖掘校内教师资源和潜能,组建一支热爱创造发明的的教师队伍,利用第二课堂对学生展开教育引导;要建立激励措施,对创造成果进行评比、奖励和表彰;要多组织科技创新比赛,为学生提供机会和平台。家长要从小培养和激发孩子的好奇心、想象力,给孩子提供良好的创造环境,少给孩子制定限制创造力的“清规戒律”。

青少年的创造精神,直接关系着国家知识经济的发展、关系着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青少年应该充满文化自信,充分挖掘自己的创造潜能。首先,思想上要敢于“吃螃蟹”,敢于打破旧的思维模式,敢于探索别人不敢探索的问题。其次,行动上要敢于“异想天开”,敢于斗争、敢于胜利,努力变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再次,要敢于“标新立异”,发扬创造精神,变不可能为有可能,进而用心补短板、强弱项、固底板、扬优势。最后,要敢于“别出心裁”,不轻易怀疑自己的能力,要在实践中历练自己的心智和斗争,努力创造前人不敢创造的新业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党和人民百年奋斗,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新时代,青少年要努力培养和发扬自身创造精神,勇敢扛起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勇毅前行再创辉煌。


编辑:郭羽 贺兴梅

声明:凡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七一网的作品,均系CQDK原创出品,欢迎转载并请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转载作品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