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昔日冬日美食看变化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2-12-04 18:48:47前些日,已过花甲之年的大哥,在家族微信群发了几张骨头汤泡炒米的照片,说是自己做的炒米龙骨汤。看着群中的图,我的思绪连绵起来,忆起了岁月深处这道美食的往事。
20世纪六七十年代,还是一个孩子的我,生活在乡间,食物匮乏。家人为填饱肚子,往往用红薯瓜菜代粮。平时炒菜放油少,菜碗端上餐桌,里面清汤寡水,几点飘浮的油沫星子几乎可以数出来,菜吃起粗涩难咽,猪肉猪骨那更是难得一见,孩子们的腿肚青筋凸暴。
那年月,父亲在手工业联社烟熏火燎打铁,母亲早出晚归在生产队劳作,他们劳动强度大,更是急需补充些油荤营养。这可难为了在家烧火的祖母,她常常站在锅灶台前叹息说,要是偶尔能吃上一顿龙骨汤该多好啊。龙骨汤,也就是猪脊骨汤,那时这就是家人最憧憬向往的美食。
我还记得那个寒风凛冽的冬日,父亲终于从集镇搞到龙骨喜滋滋回家的情形。他一跨进青石门槛,便从挎篓里抱出个黑尼龙包裹,兴奋地交给母亲说,今儿咱们好好整整,熬一大锅给孩子们开开荤。母亲打开包裹,分明是个大猪脑袋,还带点难砍下来的猪龙骨。
母亲利索地把猪头置树蔸上剁成小块,用竹筲箕装了到堰塘洗净。端回家倒进盛适量清水的钢精锅里,搁三角炉上用硬柴火熬煮起来。一会儿水热冒水汽,母亲拿长勺舀去骨缝间的带血泡沫,她说这可减少腥气。熬上小半天,骨缝里的肉同骨头快脱节了,母亲将肉拆留,大骨拣出。再将竹筲箕里事先切好洗净的白萝卜块和生姜片一股脑儿倒入,调好盐、味精等作料。很快萝卜熟烂,一大锅黄荡油荤的龙骨汤就熬成了,郁香满屋飘荡,扑入鼻肺。
我们馋孩子围拢来,父亲用长把勺子给我们各盛一碗,母亲从拖柜里拿出大袋炒米放桌上。我们用葫芦瓢舀几把被炒得白白黄黄、干干爽爽的炒米放进碗里,用筷子搅拌,浸湿的炒米便浮在碗里油晶晶地晃人眼了。那样的食物,嗞嗞喝吃起,是怎样的美味啊:炒米被油汤浸后的香软、萝卜的清甜、久熬肉的入味软烂,以及一咬便成粉末的小骨的滑爽细碎,都一起鲜香快畅融入满口了。
在那些难得有美食的日子里,父母和祖母的呵护厚爱、兄弟姐妹的温暖互勉,以及田园景物的清新、自然欢趣多多,早已冲淡了物质生活的清贫。处在那样的家庭氛围和居室环境,吃炒米龙骨汤,是我人生中最幸福的记忆之一。
后来,国家不断发展进步,老百姓生活如芝麻开花。20世纪八九十年代后,我们常能吃到货真价实的猪龙骨排骨,乃至猪肉了。那些年的寒冷冬日,父亲每每从集市买回龙骨熬成汤,全家人关门闭户,聚龙享用。灶膛里柴火红红的,火舌舔着锅底,照得每个人身上暖融融亮堂堂的。我们泡炒米,吸龙骨,感觉油腻之际,便咬几块妈妈腌泡的脆萝卜丁,也就恰到好处地调和了油荤,使人吃起特别舒服。荤素搭配有益身体,这道理想起来也使人心里舒服。
如今全面小康,物质丰富,我们老百姓吃厌了大鱼大肉,吃饭也讲求健康,炒米龙骨汤因油荤太重增血脂,倒是使人不敢吃了。有时我想,随着时代变迁,我们对先前的美食产生别样的看法,这恰恰印证了我国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作者系湖北省作协会员)
编辑:邓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