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下载七一APP

七一文学|菜地里的对话|张春燕专栏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2-12-12 09:04:48

那个雨后初晴的日子,我暂居的山区小镇天宇明净,空气清新,泥土松软,蝉儿的歌声高亢、明亮又富有激情。我和家人沿小镇边一条溪流转了一大圈,返程途中,见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通向背阴、清幽且有几分神秘的林间菜地。寻幽探奇的心理驱使我们舍弃大道,奔小路而去。

穿过苞谷林,走向菜地,立在最前面的四季豆架挡住了我们的视线,但菜地前的说话声豆架挡不住。谁在这山前的菜地里说话?难不成有几个人在干活?那话是说给对方听,还是说给庄稼听?一群人热热闹闹在地里干活的劳动场景,我已好久不见。于是,脚步更快了些。

走过四季豆架,却不见想象中的几个人,只有一位40多岁的女子,戴着棉纱手套,在躬身拔草。她把头发挽起束在脑后,穿着一身黑红相间的运动套装,看上去整洁干练,干活时手脚协调,动作干脆利落,很有韵律感。

声音是从田埂上一个小型音乐播放器里放出来的。我问她:“是你在听书?”“是啊!一个人做农活太枯燥,听点书或者音乐就好多了。”她停下手中的活,抬起头,脸上洋溢着笑意。那是一张涂过防晒霜、泛着红润光亮的脸。

她正在听梁晓声的长篇小说《人世间》。一男一女两位主播根据小说角色和情节设定,变幻出不同的声音。怪不得远远听上去,像几个人在说话。

“感觉你很享受边劳动边听书的过程啊!”眼前的场景,让我来了兴致。

“平时家务多,上有老,下有小,难得有时间看书,只要一个人干活,我都会听点新闻、听点书、或者听点音乐。虽然做起事情来有时听不完整,但总能得到些乐趣,淘点见识。”

聊天中,我了解到:她以前在浙江打工,是流水线上的一名工人。家中二孩出生后,她跟老公说好,老公继续在外面打工,自己回家照顾老人孩子。现在,公婆都快满80岁了,两个娃娃,大儿子在读初中,小女儿刚上幼儿园。她在家做家务,管管孩子的学习,有时也去小镇鞋厂上班,忙里抽空还种点菜。

以前在外面打工的时候,她把大儿子交给老人带,孩子特别调皮、任性,老人有些力不从心。班主任在微信里跟她交流,对孩子的现状和未来有几分担忧。她回来以后,经常跟老师沟通,从家庭上给孩子多一些督促和引导,平时自己有空也读书、听书,不刷那些无聊的短视频,给孩子做个榜样。现在,娃儿成绩有了明显上升,表现也好了不少,看起来更加快乐阳光。“那天老师打电话给我,表扬我孩子进步大,当上了体育委员。”说这话时,她整个人神采飞扬。

“看得出来,你是有文化、有见识的。”我由衷地赞美她。

她告诉我当年她读书的时候,成绩还不错,期待着通过考学,实现走出大山的梦想。但那年高考期间,她意外生病,上吐下泻,考得一塌糊涂。当时家里穷困,父母本来就不赞成一个女孩子读太多的书。她只好以外出打工的方式走出大山,而不是乘着梦的翅膀飞向山外。十几年里,她看到也体悟到了外面世界太多的精彩与无奈。她对自己几年前回到家乡的决定感到很欣慰:“这样做也是为了让孩子以后更有能力去外面的世界打拼。”

“我现在觉得,走出大山不光是靠双脚,更重要的还是要靠智慧,靠眼界。有了这些,在万物互联互通的时代,就是待在老家,也一样可以创造自己想要的生活。”

她的家乡是位于鄂西山区的小镇,现在是国家旅游文化名镇。到了夏天,全国各地的候鸟群都到这里来休闲纳凉。避暑经济的发展,为小镇的人提供了致富和了解外面世界的机会。她家里有一层楼租给了4家避暑客,其中有一对退休的大学教授夫妇,暑期带着孙子到这边生活。他们让孙子跟她到地里摘南瓜、掰苞谷、掐小葱,到山坡上识别各种野花野菜。他们也教她儿子英语,辅导作业。几个小孩在一起玩得很开心。山里山外的世界,在孩子们的奔跑和欢笑中,自然畅快地连接起来。

走的时候,我们提出想买她一些蔬菜。她很爽快地给我们摘了四季豆、生菜和西红柿,告诉我们,这是百分之百的绿色食品,放心吃。

跟她道别后,继续往前走,长篇小说《人世间》播放间隙的过渡句——关于这部小说的阐释——在我们身后响起:“平民子弟跌宕起伏的人生,中国社会波澜壮阔的巨变。”

编辑:陶一晨 蔡雨耘

声明:凡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七一网的作品,均系CQDK原创出品,欢迎转载并请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转载作品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