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下载七一APP

重庆6个案例入选“2022年度百个两新党建创新案例”

文章来源:重庆党员教育微信公众号发布时间:2022-12-16 11:55:38

近日,全国党建研究会非公专委会会刊《非公有制企业党建》杂志发布了“2022年度百个两新党建创新案例”名单,其中,重庆有6个案例入选获奖案例名单。

重庆入选的案例分别是:

01 两江新区党工委组织部选送的“党建引领强治理,园区党建增活力”案例;

02 北碚区委组织部选送的“聚焦关键点,以党建助推民营经济示范小镇高质量发展”案例;

03 永川区委组织部选送的“以‘党群在线.云谷呼应’为路径,打造高质量非公党建引领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案例;

04 江津区委组织部选送的“多措并举凝‘新’聚力——破解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难题”案例;

05 铜梁区委组织部选送的“探索建立产业链党建‘铜’盟,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案例;

06 荣昌区委组织部选送的“坚持‘选育管用’并举,锻造高素质非公党务工作者队伍”案例。

据了解,“党建引领强治理,园区党建增活力”案例,紧扣两江新区60%的实体性企业聚集在各类园区的实际,运用区域化党建模式,引领园区治理、助推园区发展。在组织体系上,依托国有平台公司和街道社区,成立保税港区等4个工业开发区非公党委、星系列楼宇等5个区域性功能型联合党委,形成区域统筹、纵横联动的党建工作格局,指导推动各园区党组织覆盖率均达到80%以上。在服务平台上,坚持需求导向,设立“1+N”的党群服务平台,即每个园区设立1个党群服务中心,设置群众咨询接待、党群服务、政务服务等窗口,开辟党群活动室、创客空间、心理咨询室、法律援助室等功能场所;在龙头企业或楼宇物业管理中心设置“N”个党群服务站,并将企业服务专员、党员物业管家作为兼职党建指导员,直接上门服务,构建“五分钟”服务圈。在运行机制上,建立党建联席会议制度,把区域内相关职能部门、街道社区、国有企业、民营龙头企业纳入成员单位,形成“上下联动、共促共建、共治共享”的工作格局,现已协调解决问题460多件,满意率达到95%以上;建立党建带群建机制,将适合群团组织开展的服务项目交其负责,引导职工群众加入到园区治理中,形成“党建引领治理、人人参与治理”的工作格局。在作用发挥上,以“双强双带”“双亮双争”活动为载体,以党建工作项目化为抓手,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园区治理痛点难点问题,确定党建引领发展项目,通过党组织领项目、党员领任务,成立党员攻坚组、党员突击队、党员志愿服务队等,把党员有效组织起来,积极服务企业发展,帮助职工解决困难,主动参与园区治理服务,现已完成技术攻关、任务攻坚、社会公益等项目300多个。

卢作孚民营经济示范小镇位于北碚区,定位为以文创为主的文商旅融合发展现代服务业,现已成网红打卡地和民营文化创客集聚地。而“聚焦关键点,以党建助推民营经济示范小镇高质量发展”案例,则体现了将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聚焦“惠企纾困”,打通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成立服务企业“稳存量、扩增量、提质量”专项工作领导小组,由区领导、党建指导员和企业结对子,区领导上门服务、解决问题,党建指导员作为联络员全程跟踪问效,最大程度帮助企业纾困解难。聚焦“环境优化”,激发民营经济发展动力。延伸拓展党建工作述职评议,探索和创新“民企评部门”考核评价机制,通过“日常评议+集中测评”的方式,解决企业所需、对接发展所盼、清除服务之“绊”。聚焦“引才育才”,建强民营经济发展关键力量。成立校地党建工作联盟,创办卢作孚民营经济学院,开办“作孚讲堂”,线上线下累计培训民营企业家和经营管理人员12万余人次。优化“碚有引力”“缙云英才”等人才政策,在住房、子女入学入托、医疗保障等方面加大对企业引进人才的服务保障力度。

 重庆云谷·永川大数据产业园投用产业楼宇70万平方米,累计引进阿里巴巴、百度智行、达瓦大数据先进影像中心等企业445户,从业人员达1.9万人。“以‘党群在线.云谷呼应’为路径,打造高质量非公党建引领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案例,则着重在新兴业态党建工作上探索破题。线下线上齐发力,筑牢党群服务“云谷堡垒”。搭建“智慧红云”线上服务平台,推行“一企业一网页、一支部一窗口”,打造“云小生”虚拟党建代言人,提供沉浸式用户体验,让党员随时随地“掌上学习”“云上充电”。建设“1个党群服务中心+N个党群驿站”,构建一核中心凝聚、多点联动开花的党群服务格局,打造“10分钟党群服务圈”。用心用情同使劲,构建政务服务“云谷家园”。整合涉园、涉企所有服务内容,实行一站式服务,集合办理各类服务26项。安排“一对一”项目秘书,累计走访企业168次,解决场地装修、员工住宿、人才招聘等具体问题568件,定制园区公交2条线路、8个班次,充分保障园区员工便捷出行。依托“服务公社”信息惠民平台和“永企惠”企业服务综合平台,接入28个区级部门咨询业务824项,推送稳企惠企政策400余条,实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建设“智慧医疗健康管理园”,提供心理疏导、健康饮食、中医调养等服务,为员工提供便捷、惠民的智慧医疗服务。内外循环架桥梁,打造互促共赢“云谷联盟”。聚焦园区产业和人群特征,重点打造集文化展示、人才服务、学习共享、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年轻化服务平台,如:整合群团资源,在中心打造“云谷青年之家”,定期开展创业帮扶、新个税培训、情绪管理、关爱视力、职场精英精修、普法宣传、相亲联谊等活动,增强党群服务的体验感和幸福感。聚焦云计算、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等新兴业态,梳理产业链图谱,紧盯龙头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精准招商,新引进科大讯飞、华为云能力中心、完美世界等25家企业。以引才引智为目标,落实落细“大数据发展20条”“创新驱动30条”“数字文创产业高质量发展17条”,先后引进重庆英才优秀科学家夏庆友、重庆英才青年拔尖人才卢琪等行业领军人才和技术研究团队,带动在永川转化数字媒体应用等相关科研成果29项。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依托于数字经济、互联网平台,灵活多样的新职业应时而生,新就业群体日益庞大。而“多措并举凝‘新’聚力——破解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难题”案例,则体现了江津区坚持系统思维和问题导向,着力破解新就业群体党建难题的做法。组建条块结合“集团军”。建立起由区委非公工委牵头,网信、交通、市场监管、邮政等部门和园区、街道等20余家单位参与的工作专班,成员单位间定期会商、信息互通、资源共享、活动联办,变“分兵作战”为“集团会战”,破除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九龙治水”难题。打好关爱凝聚“组合拳”。坚持问题导向,通过常态化+集中调研摸清“小哥”诉求,有针对性地建立覆盖广泛的“小哥驿站”,开展“我为小哥办实事”活动,解决“小哥”进小区难、停车难等问题,开设“小哥充电站”,以“我为小哥讲堂党课”为载体举办党性教育、交通安全、职业规划等讲座,提供心理辅导、青年交友、亲子观影等暖心服务。共绘基层治理“同心圆”。建立“小哥”参与社会治理“微积分”,提供积分兑换“微服务”,定制4款专属徽章,引导“小哥”平时参与“微公益”,在疫情防控等突发事件中争当“急先锋”,形成“社会服务小哥、小哥反哺社会”良性循环。

针对产业链企业生产经营“上下游联动难、资源同步难、供销对接难”,以及两新党建与生产经营容易“两脱节”、党建工作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探索建立产业链党建‘铜’盟,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案例,则反应了铜梁区以产业链为基础建立党建“铜”盟、推动实现链上企业互利共赢的探索实践。创新组织体系。按照一链一“铜”盟原则,围绕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3条主导产业链,建立3个党建“铜”盟,串联起N个“铜”盟党组织成员,构建“1+3+N”的组织架构。落实“1+1+1”的工作责任链条,每个“铜”盟明确1名高新区副职领导包链、选派1名党建指导员驻链、邀请1家企业党组织作为轮值单位。健全四项机制。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共同协商决定“铜”盟重要事宜;建立定期轮值机制,统筹做好各项会议、活动的组织等;建立清单管理机制,收集资源清单、需求清单加强成员单位合作对接;建立动态管理机制,对退出和吸纳企业进行共商共议。落实“五同”任务。聚焦理论“同”学,把分散的党员聚集到轮值企业党组织,统一开展理论学习;聚焦活动“同”办,共同策划开展外出学习考察、专家授课等活动;聚焦队伍“同”建,互学支部建设经验,互鉴党员管理理念,搭建技术骨干共育共用平台;聚焦资源“同”享,“铜”盟企业间互相引荐人脉,促成订单对接;聚焦发展“同”谋,共同举办链上产业经济形势分析会、研究会等。

做好两新党建工作,党务工作者是关键力量。“坚持‘选育管用’并举,锻造高素质非公党务工作者队伍”案例,介绍了荣昌区大力加强两新组织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的生动实践。拓宽渠道“选”。坚持“双向进入,交叉任职”,优先考虑将“两新”组织中高层管理人员中的党员,特别是党员出资人(负责人)选配到书记岗位上。注重从高校毕业生、退伍军人中选聘人员专职从事两新党建工作。从业务主管单位中选派中层干部到企业担任兼职党建指导员,现有专职指导员8名,兼职指导员155名。精准滴管“育”。每年组织书记和专兼职指导员集中轮训,邀请市委党校、市委组织部专家讲理论、讲专业知识、讲工作方法。每年组织到省外实地考察学习,拓展思路和眼界,增强创新本领。逗硬制度“管”。 制定《荣昌区非公经济和社会组织党组织书记综合管理考核办法(试行)》、《重庆市荣昌区非公党建专职指导员管理办法(试行)》,每季度将两新党建工作纳入基层党建工作督查。对于表现优秀、实绩突出的党建指导员优先推荐评优评先,动态调整不能履职尽责的党建指导员。聚焦中心“用”。线上利用两新党建信息系统、“两群一号”,线下坚持走访调研,查找“隐形党员”“口袋党员”;与出资人(负责人)、党员和职工代表交心谈心,了解企业生产经营中的问题,了解职工群众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难,并协调解决;引导两新组织出资人(负责人)重视和支持党建工作;指导开展“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制度,做好党员教育管理、发展党员等。

编辑:熊冬梅

声明:凡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七一网的作品,均系CQDK原创出品,欢迎转载并请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转载作品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