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下载七一APP

建功新时代 英才谱新篇|陈晓虎:让中国桥梁在世界舞台上大放异彩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2-12-19 16:46:36

桥,连接着两岸的交通,既是一座城市重要的交通设施,更是不可或缺的城市景观。

对于“桥都”重庆来说,一座座跨越江河的大桥,连接着城市各个板块。节日时,人们通过桥与家人朋友团聚;休闲时,人们在桥上漫步,享受这华灯璀璨的城市风光。桥,为重庆人民带来特殊的归属感。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而陈晓虎也正是这一理念的生动践行者。对他来说,设计建造一座座气势恢宏、造型别致的桥梁,拉近地区与地区、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让中国桥梁在世界舞台上大放异彩,便是陈晓虎怀着自信与热情奋斗的事业。


淑女的“竖琴”

如今,站在重庆朝天门江对面,脚下,嘉陵江、长江汇集于此,向东奔腾而去;蜿蜒闪耀的南滨路,灯火辉煌的渝中半岛,以及高楼耸立、国际范儿十足的江北嘴屹立其上;两座造型别致的桥梁——千厮门嘉陵江大桥、东水门长江大桥,如珠帘般,连接着南岸区、渝中区、江北区,并与她们的景致一道,成为人们进入重庆,看到的一幅优美画卷。

作为“两江桥”的设计者,陈晓虎认为:“重庆是一座山清水秀的美丽城市,这里的建筑应该轻灵、淑女,更具有仙气一些。”所以,千厮门嘉陵江大桥、东水门长江大桥完美融入了两江交汇的山水画。两座桥梁以金红色、白色为主色调,其主塔采取空间曲面构造形式,外轮廓(塔柱)为圆润的天梭造型,具有独创景观效果。

然而,早在近100年前,重庆便曾规划修建“两江桥”,但却不了了之。除开当时的经济社会发展因素,重庆崎岖的山城地形、复杂的河道通航情况,也为两江桥的修建构成重重障碍。一直到21世纪初,修建“两江桥”的计划才再次摆上重庆建设者的案头。

“不仅地势复杂,由于两座桥梁两端的城市区域已经发展多年,桥梁连接隧道的难度有多大?如何与航运部门做好协商?这些都是我们从未遇到的难题。”陈晓虎回忆。除开建设需要面临的重重困难,在设计方面需要考虑的问题更多了。例如,是采取“双索面钢桁梁斜拉梁桥”,还是“单索面钢桁梁斜拉梁桥”这一问题,陈晓虎与团队都推敲良久:前者具有更强的拉力和更令人安心的稳定性,也是许多城市桥梁的首选,但后者对城市风光的遮挡更少,能够更好地融入重庆城市天际线,更显轻灵。最终,陈晓虎团队兼顾工程师的专业与艺术家的浪漫,选择了后者。

在桥梁造型方面,陈晓虎团队提出了“竖琴”创意,将两江桥的桥塔建设为“天梭”造型,而钢索则如琴弦一般拉起桥面。这样的造型,如今早已深入重庆市民以及来渝游客的心中。

在“两江桥”建设过程中,其采取的工艺令人瞩目:例如,由于两江重要的航运事业地位,两江桥建设过程中采取了在河床中间钻进,在其中修筑桥塔的工艺,能够最大限度保护河流地貌;由于材料安装难度较大,建设者选择先修建桥塔,其后通过桥塔将桥梁部件运送至指定位置组装,让桥梁如双臂般向两岸延伸……

2014年,东水门长江大桥正式通车运营,2015年,千厮门长江大桥正式通车运营。两座桥梁许多方面指标均达到世界第一,更是首创了索梁锚固形式等桥梁工艺。

回望建设历程,陈晓虎说:“我是怀着自信接手并开展两江桥项目的。这不单是因为我们团队在桥梁设计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更源于我国完备的桥梁工业体系。当前,我国桥梁发展正进入黄金期,在许多桥型方面甚至能做到世界第一,这便是我信心的来源。”

永远保持对工作的热爱

2012年秋季的一个傍晚,千厮门嘉陵江大桥桥塔竣工。

这天,陈晓虎团队来到建设现场验收,他们先是乘电梯到中途,由于桥塔特殊的造型,后半段高度则需要他们攀爬。

等抵达塔顶,在如此“孤单”的高度,江风凛冽,陈晓虎与几位同事站在这狭窄的平台上。“站人的地方太窄啦,当时我感觉还是有些‘恐高’。”陈晓虎回忆。

然而,当他适应过来,开始举目眺望,对高度的不安感烟消云散——面前,是桥面的建筑工地,广大建设者来往穿梭,一派红火;稍远,则是嘉陵江江水滔滔,以及两江交汇的全貌,其上,彩灯航船缓缓驶过;然后是特别具有重庆味道的洪崖洞景区,以及高耸入云的解放碑片区中心商务区,正华灯初上。

“这么壮美的城市风光,让我心中充满了建设者的自豪感,激励着我将加倍的责任心投入桥梁建设中去。”陈晓虎说。

责任心与自豪感,这是一位工程师前辈的箴言,更是他对陈晓虎事业的期望。

早在21世纪初,陈晓虎在美国读博时,便与桥梁结缘。让他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美国旧金山的标志——金门大桥。这座在世界范围内闻名遐迩的桥梁,以其红色的主色调和大气磅礴的钢结构,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

“近一百年过去,金门大桥依然屹立在金门海峡之上。”陈晓虎心中并非只有对外国桥梁工业的羡慕,“21世纪初,我国虎门大桥、江阴大桥在建设方面已经展现出很高的工艺水平,我虽然在美国,但也见证甚至亲历着中国桥梁的发展。”

那时候,陈晓虎便展望,不久后我国将进入桥梁工业发展的“腾飞期”。

“20世纪中叶,西方国家数月竣工一座桥梁的成绩,如今便要由中国人来实现啦!”2009年,已经在美国工作近6年的陈晓虎受公司委派,来到了位于重庆的林同棪国际工程咨询(中国)有限公司,由此开始了他在中国的桥梁事业。

“每个桥梁工程都是一个巨大的项目,我们必须保持高度的责任心。”陈晓虎说,“对工程师而言,他们必须保持务实的工作态度,敢于质疑新事物,又要敢于面对他人对新事物的质疑。同时也要永远保持对工作的热爱。”

让中国独创的桥梁工艺造福世界

“2009年10月,我来到重庆工作,几乎没有花费任何时间,我便适应了重庆这边的工作节奏和工作氛围。”陈晓虎回忆。

作为江苏人,来到重庆参与“两江桥”设计,还是陈晓虎第一次来到重庆这座山城。重庆人耿直、热情的性格,很快消除了陈晓虎心中的陌生感。

“我们团队中有一位欧洲工程师,他对重庆的喜爱到了什么地步呢?每过一段时间,他就要带着他的家人去吃火锅,吃了多少年了都不觉得腻呢!”陈晓虎笑着说。

在陈晓虎看来,重庆积极且令人舒适的氛围,源于重庆开放、包容的人才生态。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强调:“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来到重庆不久,陈晓虎便享受到了当时重庆的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重庆在人才服务方面的效率真的很高!”陈晓虎回忆。

自重庆英才计划开始实行后,陈晓虎很快享受到了重庆在人才服务方面的各方面福利。“重庆始终与人才做朋友,为我们提供‘一站式’‘人性化’的服务,让我们在人才退税、子女教育方面没了后顾之忧。”陈晓虎回忆,“重庆的人才服务,真的是‘快而实在’。”

作为重庆的朋友,陈晓虎也为重庆的发展感到自豪,并为她的发展奉献力量:“重庆桥梁建造技术一直处于全国前列。而今,重庆正在加快轨道线网建设,红岩村大桥、南纪门大桥等与地铁接轨的桥梁,正是由林同棪国际的中国团队在负责设计并全程参与修建。”这些桥梁修建过程中采取的部分工艺,已经实现世界领先。

“过去,国外是我们的老师,当前,我们正始终致力于本土国际化,让中国独创的桥梁工艺造福世界。”陈晓虎自豪地展望,“未来,重庆桥将成为中国向世界展示自我的新品牌!”


编辑:冯驿驭 石俊豪

声明:凡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七一网的作品,均系CQDK原创出品,欢迎转载并请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转载作品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