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文学|农家写意|查晶芳专栏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2-12-24 09:56:47前些天,一个毕业多年的学生程君邀请我们几个老师去他家玩。
车子驶出县城不过十分钟,拐进一条宽阔的水泥路,转个弯,我们就看到了程君。他正站在高高的石阶上迎我们。“啊哟,老师唉,都好多年没见了,真想你们呢!”一张口,还是读书时那般嗓大声高。细看,也还是记忆中的浓眉大眼,只是略有了些岁月的痕迹。
程家是带院子的三层小洋楼,黑墙,白柱,大气阔朗。一进院子,我就被竹竿上那片可爱的暖红吸引了。那是削了皮的柿子,一个个用绳子串成串挂在那。地上还放着大半筐没削皮的,个个溜圆,艳红,阳光照耀下,光灿灿,亮闪闪的,诱人得很。柿子一直是我的爱物,但今年还没饱过口福,这会儿,乍见这甜蜜蜜的小红果,真真如遇故人,喜从心来。“老师你喜欢这个呀,都是山里的野柿子,等下你带串儿回去啊!”见我盯着柿子两眼放光,程君的母亲,一个精神矍铄的小老太笑盈盈地对我说。呵呵,这可真是意外之喜。
屋内,客厅敞亮,装修考究,沙发、电视、绿植一应俱全。我们连连赞叹。老太太笑眉弯眼地谦虚着:“我们农村里,条件不行哦!”“阿姨,您家这条件还叫不行啊?比城里许多人家都好哦,起码比我家强多了!”听了我的话,老太太笑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线,连声招呼我们:“喝茶!喝茶!”转身又进厨房忙活去了。
沿着村中的水泥路,程君带我们闲闲地逛。这村子背倚青山,一溜两层或三层小楼后面全是密密的林木;前面有稻田,更多的是水塘。最先见到一个方形水塘,面积不大,四周皆是高大的杨树。枝头树叶虽稀疏,然色彩斑斓,映在清凌凌的塘水中,颇显清俊雅逸。隔不多远,又遇一泓水,这显然已不能称之为“塘”了,它完全可用辽阔来形容。其时,正风行水上,清波潋滟,似有妙手轻弹,悠悠乐音,不绝如缕。偶有白鹭翩然飞过,像一首轻灵的绝句。岸边长满了素白的芦苇,并不觉苍茫,惟清新静谧。
近岸的水面上有一层褐色的漂浮物。“把它捞起来摘干净,就是街上卖的菱角菜哦。”程君告诉我们。“老师,你看那是什么?”他又指着凫在菱角旁边的小动物问我。“不是野鸭吗?”“是水葫芦哦。这是一种水鸟,因体形短圆,在水上沉浮宛如葫芦,所以这么叫它。”我蹲在岸边看着它们,小家伙们一动不动好像趴那闭目养神。其中一只偏头看了看我,立即又缩了回去,那小模样羞涩又呆萌。水塘对面,山青树茂,白墙黑瓦隐现其中,天然一幅水墨。
一路陪伴我们的是叽叽啾啾的鸟鸣。串串清音恰如春阳下的新叶,通体透亮,银光流泻,绿意与清芬直抵心肺。路过小院,看见躺椅上坐着个老大爷。他手机里放着戏曲,一颗花白的脑袋正跟着节拍慢悠悠地晃动。初冬的阳光薄薄的,软软的,老人一脸惬意。他双眼微闭,口中咿咿呀呀地哼唱着。他的身侧是水泥砖垒成的围墙,砖缝间一丛狗尾巴草也在摇头晃脑,仿佛在为老人打拍子。看着他一脸陶醉的模样,忽然想起一句话:无论走过多远,享受其中就是对岁月最温柔的回应。
一幢幢小楼沿路依次排开,很多人家院子里五色缤纷。红辣椒、黄玉米、黑芝麻、银鱼干……有户人家摊了一堆褐色的小圆果在晒。凑近一看,是苦槠子。我在山里的大姑姐家看到过。姐姐用这些小圆果做成槠子豆腐,炒香,入口嫩滑得很。同事说,他们小时候还经常拿根细麻绳穿进苦槠子,用力一拉,呜——小圆果立马就成了个简易的陀螺,快速旋转起来,是个有趣的玩具呢。
路边一丛丛的野菊花,团团簇簇,黄得耀眼。凑近了看,细细长长的黄丝瓣密密层层,像无数个笑靥齐聚眼前,着实喜人。那串串红艳艳的,是鞭炮花,倚在墙根,引颈张望。也遇见枯萎的藤蔓,或匍匐于地面,或悬挂在墙根,那是季节留下的草蛇灰线,伏脉千里,只待春风。
我们原路返回时,那个静坐听戏的老人正在院子里踱着步子打电话。“现在日子越过越好了,身体健康最重要哦!”伴着爽朗的大笑,老人的声音清清楚楚地传来。回到程君家,他母亲已摆出了一桌子菜。老太太热情得很,不停地叫我们“吃菜吃菜”。她很开朗,也健谈。她告诉我们,她是早年间从芜湖过来的,原本一直想回城,和程君父亲结婚后仍没定下心,只是为了孩子没办法离开。“哪想到现在农村里日子也这么好哦!自从我家程君做了这房子,我芜湖的哥哥姐姐们都羡慕得不得了,每年国庆节都要来我家住好几天,他们还带朋友来过。那些朋友也都好喜欢我家这环境,有个人还把我家房子拍了视频,发到抖音上,引来一大批粉丝呢!”说到最后,老太太的脸笑成了一朵大大的菊花。
午后,几个同事坐在院子里喝茶,我起身转悠。这院子可真不小。右墙角前面拦了块大木板,后面几十平的空地是专门养家禽的。里面热热闹闹,鸡鸭同居。咯咯咯,哦哦哦,你叫你的,我喊我的,一派和谐。左边池塘里,红金鱼瞪眼摆尾,自在游弋。院子正前方的墙根下,隔出了一长溜菜地,青菜、萝卜、大蒜、菠菜齐聚一堂,密密挨挨,个个婴孩般水灵娇嫩。大门外的墙角边,野菊花在探头探脑。忽然觉得,眼前这农家小院,枕山依水,鸟鸣花香,不正是许多人心心念念的诗与远方吗?
离开的时候,老太太给我装了一大袋柿子,我喜滋滋地拎着出了门。回头望,蓝天白云下,小楼安坐在阳光里。院门檐下,两只大大的灯笼高高挂着,右边廊柱上还贴了块红色的长方形小木牌,上面写着“共产党员户”五个大字,下面落款是“泾川镇太美村党总支”。
原来,这里是太美农家。
(作者系安徽省作协会员,文字见于《散文百家》《散文诗世界》《散文诗》《雪莲》《中国青年报》《文汇报》《工人日报》《羊城晚报》《扬子晚报》等百余家报刊)
编辑:郭羽,贺兴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