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文学|冬至,已至|邓训晶专栏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2-12-24 17:30:48一
屋檐边的树枝在寒风中摇曳,飞下片片黄蝴蝶,摇着摇着一年的岁末即将来临。冬至,已至。
冬至在我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冬至时太阳黄经达到270度,这时太阳高度最小,阳光直射南回归线,向北半球倾斜。《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是这样解释冬至的:“十一月中,终藏之气,至此而极也。”说冬至是一年中我们北半球白昼最短的一天,但过了冬至就变成白长昼短了。“冬至一过长根线”,有经验的母亲说,做鞋可以多纳一根线了。
早在2500多年前,聪明的古人用土圭法观察太阳测影,冬至是二十四节气当中最早被测定出来的,因此为二十四节气之首。
冬至过后就是三九寒天,逢壬就开始“数九”。明代《帝京景物略》记载:“冬至日,画素梅一枝,为瓣八十有一。日染一瓣,瓣尽而九九出,则春深矣。曰九九消寒图。”古人数九的方法多么有趣,在每天的染瓣中得到一份快乐,寒冬就多了一份温暖。
几千年来,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风俗,华夏大地都很讲究。这一天餐桌上的各式各样冬至佳肴应运而生,而且南北风俗差异很大。
北方讲究吃饺子,传说医圣张仲景告老还乡时,见到家乡百姓缺吃少穿,饥寒交迫。他便用羊肉加上一些驱寒药材,用面皮包成耳朵样子,煮熟以后叫“驱寒娇耳汤”,分给百姓吃。从此,每逢冬至人们就用羊肉包饺子。冬至吃饺子就这样约定俗成了,还说“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除了吃饺子,北方还要吃冬至面、南瓜饼、年糕。
南方则习惯吃汤圆,寓意团团圆圆。江南一带,有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据说可祛病防灾。还要吃麻饼、糯糕、酿冬至酒,是一种米酒加桂花酿制,香气浓郁。
尽管南北方的习俗不同,但冬至喝羊肉汤南北却很相同。喝下那热气腾腾的羊肉汤,不仅暖了身子,更是养身美食。
二
梅与冬至有什么契约吗?一到冬至,它就踏着节令的韵律来了,“寒梅点缀琼枝腻”,在寒风中盛开的梅,就散发出阵阵浓郁的花香,大街小巷就有了卖花声。
梅的花语是:高洁正直,坚强独立,忠贞不屈。它冰清玉洁,凌寒独放的品格令我深深钟爱与敬佩。
认识梅,是我还在读小学时,我的同桌小华家门口有一棵梅树。那年的冬至,正好是星期天,天上飘着小雪,我们在小华家门口用手接雪花玩。这时一股花香扑面而来,这是什么花这么香?小华告诉我是梅花。我围着树转了几圈,第一次认识了梅。
梅树的枝干瘦骨嶙峋,虬枝盘旋,旁逸斜出却支撑着一树的盎然生机。满树摇曳的花枝,我折了一枝细细观赏。明艳的黄色花瓣,细小的花蕊,几朵簇拥在一起缀满枝头;有的含苞欲放,秀色可餐;有的袅袅娜娜,含羞待放;有的含情脉脉,风姿绰约;闻一闻,氤氲的幽香扑鼻,沁人心脾。
我想摘几支回去插在瓶子里。小华说她妈妈不准人摘,说花香让大家闻。我怏怏不乐地准备回去,小华妈妈叫住了我,说今天是冬至,她炖了萝卜骨头汤,让我吃了饭回家。我妈妈是不允许我们随便在别人家吃饭的,那时大家都困难,有点吃的不容易。但小华妈妈执意要我吃了饭才回去,临走时还特意折了几枝梅送我。冬至与梅,就这样镌刻在记忆深处。后来,每到冬至,我就会去买几把梅插满大大小小的花瓶,一边赏花一边喝着香气四溢的羊肉汤,那份惬意和满足,真是岁月静好。
长大后,我更喜欢梅花。也知道了自古诗人也爱梅,它盛开的每一朵花里都是一首诗,一阕词的意境。所以,重要的冬至,诗人们怎能缺席,当然要留下脍炙人口的诗篇。岁暮寒冬,万里霜天,此时大地万物宁静,侧耳聆听,“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冬至夜晚,孤身在外的白居易,本该和亲人团聚,却只有影子相伴。此刻,能不忆亲人,能不想家乡?“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杜甫乐观地认为,寒冷只是短暂的,不久就会阳气初生,春将来临;此时梅独领风骚,林逋的“疏影斜横林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被誉为千古咏梅绝唱,他把梅清幽香逸的风姿,写得超凡脱俗,俏丽可人又有几分孤独凄美之意;王维的“来日倚窗前,寒梅著花未?”你刚从我的家乡来,我家雕花窗前那株梅花开没有?切切的思乡情跃然诗中……梅就这样旖旎地走进我的心灵深处。
古人喜欢“踏雪寻梅”,那年陆游,在驿外断桥边,看见皑皑白雪里,一树寂寞的梅,写下那首著名的《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而多年后,毛主席也和了一首陆游的《咏梅》:“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两首诗原韵原题,但表现的意境却截然相反。
酷爱梅的陆游,一生坎坷,借梅自况,发泄胸中抑郁,叹人生的失意;借梅言志,表达自己的报国无门,矢志不渝的情怀和抱负。
而毛主席在《咏梅》的引言中就说了:“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写作时正是在困难时期,毛主席以梅咏志,借梅花傲雪怒放,坚强不屈的品格,鼓舞人民克服困难,威武不屈,表现了坚强的乐观主义精神。毛主席的意象是全新的,一改历代文人墨客写梅的孤傲清高,他热情礼赞梅是报春的使者,让人们看到了“严冬已经来临,春天还会远吗?”的希冀。
开在冬至时光里的梅花,明丽清雅,俊逸风姿,卓尔不凡,难怪诗人都喜欢它。“枝横碧玉天然瘦,蕾破黄金分外香。”我多想在屋前种一棵梅,与它为伴;每到冬至,烹梅煮酒,吟诗作赋,岁月不瘦,冬至便更加温馨。
(作者系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
编辑:王耀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