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我的2022年关键词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2-12-30 15:25:172022年有点特殊,工作生活中的各种事情给我极大冲击。如果非要用一个词概括,我想“思考”二字是比较贴切的。
生命长短之思。人到中年,自己成了一家人的顶梁柱,对周边变化敏感了,感觉身边的生老病死也多了起来。比如哪个亲戚去世了,哪个朋友在朋友圈发起募捐了……上半年,叔叔检查出心脏病,新桥医院多数医生都不敢开刀的那种。我再一次觉得死亡离我的生活这么近。当然,后面非常幸运的是有专家接了手术,并且成功了。下半年的噩耗来得更多更急,单位一位即将退休的老同志不幸去世,朋友圈里的信息也爆发了一波,其中不乏四十岁以下的例子。有时觉得一辈子三万天很长,自己还有一大半。但人生不如意常八九,谁又能知道自己的句号画在哪一个瞬间?所以,把自己的预期调低一点,生命安排紧凑一点,或许大结局来临时就没有那么仓促了。
生活意义之思。生命的短暂让我心生恐慌。古人说“夏虫不可语冰”。其实,人类同样很渺小,哪怕拥有了创造与想象的能力,也无法突破生命的桎梏。人生长则百年,短则数十。但随手拾起的一颗沙砾却已看过沧海桑田,抬眼看见的一道星光也见惯宇宙洪荒。恰恰是这种卑微,更坚定了我对生的信念:“要找寻一个活着的意义。”人要活成什么样子?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答案。我向自己发问时,却感到了无尽的迷茫。要成就什么功业?好像成不了。要做一个什么家?好像不具备基础。要积累多少财富?好像兴趣缺乏。数来数去,就只剩下行好事、做好人了。如果可以,再带动更多人行好事、做好人。那么,人要怎样活着?虽然我们个体的力量非常有限,却不要小瞧自己,只要方法得当也能够积聚能量、创造伟大。所以,活着一定要有目标,高一点、远一点都行,一直坚定必成的信念,争取做成几件大事。多年后,我们在生命的终点回望时,哪怕目标没有实现,哪怕依然轻如鸿毛,但至少内心是充盈的、丰满的、发光的。
工作践行之思。工作是生活的重要一环,也是获取生活资源的常规操作。前些年“躺平”“摆烂”一度成为风潮,但今年却是“天选打工人”的天下。工作的态度即是生活的态度。我很难想象工作一团乱麻的人,生活井井有条,人生臻于圆满。对于工作,我觉得更该有“天选”的使命感和“打工人”的责任感,而不是放任自流、碌碌无为。做好工作就必须琢磨工作,不能一问三不知,更不能带着一脑子浆糊去工作。可以考虑抓住“三点”。站稳基点,要对自己的基本职责非常明确,日常工作有序推进,这是60分的基础。突出重点,要根据形势变化抓住工作重点和重点方向,这样才能想在前、做在前、有突破,这是80分的要求。打造亮点,要坚持探索创新和做优做靓并举,把工作亮点突显出来,把工作影响推广开去,这是90分的标准。积跬步,致千里。要相信我们的每次努力都不会被浪费,只是有时积累不够,有时机会正在路上。
人生进化之思。人的成长是需要点经历的。陪孩子长大就是很特别的一种经历。今年孩子五岁了,一面是天真烂漫,一面是人嫌狗厌;一面是“无所不知”,一面是好奇宝宝。与孩子相处,我无法用成年人的思维和视角来回答问题、处理问题、解释道理。而当我把自己放到孩子的位置,再来看这个世界,这个社会,就发现整个世界、整个社会都是新奇的、陌生的。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再学了自然循环、万物生灭、物种演化等等科学知识,重温了敬老、守信、诚实、勤俭、仁和等等传统美德,对语文、数学、物理等基础学科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古人强调格物致知,强调修身养性。给孩子解释万物之理不就是格物致知的过程吗?教孩子为人处世道理不就是自我修养的磨砺吗?工作生活中的大事小事,又何尝不是“事上练、心上磨”呢。这大概就是我们人生的进化吧。
2022年结束了,我也将带着这些有意义无意义的思考走进2023年。
编辑:李序 熊冬梅 全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