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下载七一APP

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须正确把握文化的民族化与世界化的关系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微党课一百讲之第四十六讲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党课参考》发布时间:2023-01-02 15:06:32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是铸造中华文化新辉煌、增强文化自信自强的关键路径和关键举措。

文化对于个人是精神食粮,对于社会是价值观,对于国家是意识形态,文化存在于人们生活的每个角落,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势在必行。在新征程上更好地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须正确把握文化的民族化与世界化的关系。

在世界多民族、多文化林立的大家庭中,一个民族要想生存发展,就必须有自己的文化根源,必须有自己的文化形象,否则就很难自立于世界文化之林。同样,一种文化要想存续发展,也必须有自己的民族根基和民族形象,才能自立于世界文化之林。充满生命力和创新力的民族文化,必然是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的文化,任何民族文化都不会、也不能孤立地存在和发展。

坚持文化的民族性,不是把民族文化封闭起来,与世隔绝,而是在坚持自主发展、自我创新、自我超越的同时,进行全球化的竞争与交流,并在竞争和交流中实现更高层次的超越和创新。全球化并不一定导致文化一体化,即使最新出现的网络文化、元宇宙文化,其交流的内容本身也带有各种民族文化的痕迹和印记。我们不能将文化的民族化和文化的世界化对立起来,而是要倡导文明互鉴、文化多元。

(作者系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教授。更多党课见《党课参考》)

编辑:王耀东 汪佳 陈呈 邓莉 郭羽 贺兴梅 周丹

声明:凡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七一网的作品,均系CQDK原创出品,欢迎转载并请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转载作品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