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文学|胡杨泪——西行游记(十八)|赵利辉专栏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3-01-06 15:38:31我们在满目荒凉的沙漠深处跋涉,目之所及是灰黄的单一色调。忽然,前方出现了一片绿色的原始胡杨林,心情不禁为之一振。“谁到过万里沙漠,谁知道路远。谁走过茫茫戈壁,谁见树心甜。千里戈壁一棵树,就是世外桃源。”这是诗人郭小川当年在新疆写下的诗句。
骆驼缓慢的脚步加快了,原来它是可以奔跑的啊,为了林中那些嫩绿的草。进入胡杨林,顿觉得空气清新,心情舒畅。一阵风过,林中落英缤纷,仿佛置身于一个童话般的世界。我在驼峰上仔细观察一棵高大的胡杨树,但见枝叶间结着一串豁嘴的小果子,正随风不停地吐着一种白色的雪绒花。一把抓住了,看看比芝麻还小。骆驼客告诉我,这些雪绒花是胡杨树的种子。它们凭借身上的绒毛随风飘荡,荡在哪里算哪里。一旦落在湿润的泥砂地上,只要几十个小时,就能生根发芽,长出幼苗来。这高大的树原来和卑微的蒲公英一样,是以这样的方式来传播自己的后代的。
千百年来,自生自灭的胡杨林,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生活资源。胡杨的嫩枝、树叶,营养丰富,是牛羊、骆驼最爱吃的饲料。所以,沙漠中的胡杨林就是天然的牧场。我们在胡杨林中穿行,遇到了好几拨羊群。可是牧人呢,看不到他的身影,也许正躺在一棵胡杨树下睡懒觉呢。几只矫健的马鹿,在眼前闪过,定睛望去,它们正在相互追逐,寻求自己的配偶。这种野生的马鹿,一向为牧人所珍爱。骆驼客说,每年六月,野麻开花的时候,居住在沙漠边缘的牧民,就会骑马前来捕捉刚刚生下的仔鹿。牧人将仔鹿抱回鹿场驯养,能有一笔可观的收入。但是捕捉野生的仔鹿,是不容易的事,惊险且相当有趣。牧人不仅要学会潜伏,忍受饥渴和蚊虫的叮咬,还要有娴熟的骑术和辨认马鹿足迹的本事。经验丰富的牧民,可以根据马鹿足迹的大小、深浅、干湿,迅速找到胡杨林深处仔鹿隐藏的地方。他立刻纵马驰去,将惊慌失措的仔鹿撵得力尽,擒拿到手。胡杨林中还有许多的黄羊、野猪、狐狸、草兔、田鼠,它们在林中觅食,自由地奔跑。各种猛禽和小鸟,在林间飞翔跳跃,在胡杨树上栖息。我们几个匆匆过客,并不曾扰动了它们的岁月静好。
胡杨,又名胡桐,是一种杨属的乔木。它的树干通直,可高达二十米以上,寿命在一百五十年左右。胡杨因为顽强的生命力,被人们誉为“沙漠中的勇士”。它耐干旱,耐盐碱,抗风沙,能在严寒酷暑,降水量只有十几毫米的恶劣自然条件下生长。像所有沙生植物一样,胡杨有着发达的根系,厚厚的树皮,体内还贮存着大量的水分。生长的环境越干旱,体内贮存的水分就越多。我对此感到十分好奇,难道胡杨和骆驼一样,也有一个水囊肚皮。骆驼客见我有些狐疑,就用一根随身的小齿刀在胡杨树干上来回锯。锯了几寸厚,树干处突然喷出一股股的黄水,宛如泉涌。胡杨贮水的特质,是许多树木所没有的。这种树干伤口处积聚着的一块块白花花的苏打,土名叫作“胡杨泪”或者“胡杨碱”。因胡杨是最耐盐碱的树种之一,木质部和树叶里都含有很多的盐分,据说一株20年生的胡杨,落到地面的树叶腐烂分解后,能给土壤表层增加一斤的盐类。新疆尉犁县的一个胡杨林区,一年产的胡杨碱产量达十几万斤。胡杨碱用途很广,可以食用,还能制作成肥皂,当地人也用作罗布麻脱胶和皮革脱胶。
新疆的胡杨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杨树品种,我们野外考察时,就在敦煌铁匠沟的第三纪地层中,发现了它的化石。如今,世界上的胡杨已经很少见了,除了中亚、北非一带的沙漠尚有少量生长以外,新疆是胡杨分布最广、面积最大、资源最多的地方。特别是塔里木河两岸和叶尔羌河、和田河两岸,构成了几道长达数百公里的天然绿色走廊。在塔里木盆地的南缘,克里雅河、安迪尔河的下游,也有着大片的胡杨林。这些原始胡杨林的存在,对阻挡流沙和改变恶劣气候,有着巨大的作用。这是世界干旱荒漠地带中独一无二的。
当我们走到塔里木河的一条故河床时,眼前展现了一副枯木遍地,纵横交错的景象。故河床旁,原来有着大片的胡杨林,由于历史上河流的自然改道,胡杨已经相继死亡。看着这些横七竖八倒下的“沙漠勇士”,它们躺在沙漠中不知有多少年了,我心中有种无言的凄怆。树犹如此,人何以堪,任何生命都有它的极致。当地牧民却说,胡杨能活三千年,长着一千年不死,死后一千年不倒,倒地一千年不烂。胡杨死了,伤口处没有一滴泪。
我从沙漠的此处捡回一截胡杨,中心空的,底部实的,恰好用来做个笔筒。它风干的木质坚硬,不翘不裂不腐,皮相早已脱尽,满脸的皱纹。这一棵胡杨,它的泪已尽,它的魂永存。
(作者系西安市作家协会会员)
编辑:王耀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