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下载七一APP

学好用好批评这门必修课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3-01-06 01:00:00

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我们党永葆生机活力的优良传统和重要法宝,也是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锐利武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让批评和自我批评成为党内生活的常态,成为每个党员、干部的必修课。”与自我批评吹响自省自警、自励自胜的“冲锋号”相比,批评作为挑刺找茬、揭短亮丑的技术活,更能检验担当、考验水平。岁末年初,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正紧锣密鼓筹备召开,党员干部要学好用好批评这门必修课,让党内政治生活成为锤炼党性的“大熔炉”、增进团结的“催化剂”、推动工作的“强引擎”。

首在“有理有节”。批评只在会上,功夫却在会外。现实中,一些人开展批评含糊其辞、寡淡无味,不是放“空炮”就是打“哑炮”,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不合实际、不落实处,抓不住真问题、真矛盾,只能照猫画虎、张冠李戴,讲一些到不了心里、扎不到痛处的空话套话。要坚持实事求是、有的放矢,杜绝无中生有、主观臆断,注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多一些“脱鞋入田”的调研,弄清来龙去脉、是非曲直,勇于捅破“窗户纸”,把话摆到桌面上讲,不回避、不遮掩,不夸大、不缩小,不将一般问题作为严重问题、把一时失误当成一贯错误,说话一针见血、直击要害,论理公正严明、不徇私情,确保所“批”所“评”皆有依据、皆存公心、皆见精神。

重在“有法有情”。“事必有法,然后可成。”方法是过河的桥和船。方法对位就会事半功倍,反之则会事倍功半,甚至无功而返。倘若批评不讲策略、不分场合,即使合规在理也可能惹人反感,达不到预期效果。要把批评严肃性和艺术性统一起来,把握好火候、拿捏准分寸,善用“团结—批评—团结”的“三明治效应”,以肯定对方积极面、闪光点传递善意、化解抗拒情绪,指出问题点名道姓、打准靶心,大是大非切勿轻描淡写、鸡毛蒜皮不可上纲上线,对“闻过则喜、知过能改”者只需恰到好处、点到即止,对“左耳进右耳出”者必须当头棒喝、猛击一掌。同时,“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要带着关爱之情、帮助之情、信任之情开展批评,多些平等交流、少些盛气凌人,多些和风细雨、少些狂风暴雨,做到尊重人格、耐心细致、触动思想。

贵在“有为有效”。实践证明,大批评大进步、小批评小进步、不批评难进步。但批评只是手段和起点,做好整改落实的“后半篇文章”才是重中之重。要交心谈心解开心结,用身边人、身边事讲透“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的道理,引导被批评者放下思想包袱,涵养知过不讳、改过不惮的胸襟气度,避免产生自我怀疑、自我否定。要真刀真枪解决问题,“红脸出汗”的同时分享心得感悟、经验技巧,针对“病灶病根”提出指导性意见建议,协助制定整改“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促使稳扎稳打、真改实改。要持续加强跟踪问效,防止整改“虎头蛇尾”、问题“涛声依旧”,对顽瘴痼疾、长期工程扭住不放,不解决不松劲、不彻底不罢休,真正达到纠错正向、治病强身、成长进步的效果,进而凝心聚力、团结奋斗,共同成就一番事业。

编辑:冉开梅

声明:凡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七一网的作品,均系CQDK原创出品,欢迎转载并请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转载作品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