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山论”理念体现了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与方法论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微党课一百讲之第五十七讲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党课参考》发布时间:2023-01-13 10:21:37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这指明了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发展方向和战略路径。新征程上,我们要更加积极主动作为,乘势而上,砥砺前行,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征程中作出更大贡献。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涵和本质特征。牢固树立和践行“两山论”理念,坚持保护优先、绿色发展,着力化解保护与发展的矛盾,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必由之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指导下的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理念。“两山论”理念体现了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与方法论,蕴含着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与方法。
“两山论”理念坚持人民至上的立场,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需要是推动绿水青山转变为金山银山的价值前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人的生存来说,金山银山固然重要,但绿水青山是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内容,是金钱不能代替的。”人民群众对清新空气、清澈水质、清洁环境的需求不断增长,转换为对生态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大,能够激发绿水青山中蕴含的生态价值。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绝不是对立的,怎么把生态价值转变为经济价值,关键在人,关键在思路。因此,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依靠人民群众推动美丽中国建设,为绿水青山转变为金山银山带来源源不断的动力。“两山论”理念体现了新时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和实践的自信自立。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持“两山论”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更加健全,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我们的祖国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我们有信心能够走好绿水青山转变为金山银山的中国道路,推动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和谐共生。“两山论”理念体现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守正创新,它既有中国优秀传统生态文化与生态智慧的传承,也有中国共产党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形成的系统完整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体系,更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观点在新时代中国的创新发展。“两山论”理念从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实际出发,直面现代化建设中出现的环境和发展的冲突问题,以问题为导向,跳出概念的争论,真正实干兴邦。“两山论”理念从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的系统性出发,辩证统一地看待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体现了自然观、世界观、文明观和谐统一,完成了现代化观念的重大转变。“两山论”理念是中国解决人类共同关心的生态环境问题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不仅心系人民,也胸怀天下。
〔作者系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哲学教研部战略哲学教研室副主任、副教授。更多党课见《党课参考》〕
编辑:周丹 邓莉 陈呈 王耀东 贺兴梅 郭羽 汪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