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下载七一APP

七一时评|新时代青年要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3-01-13 16:47:11

为了满足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需要,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不断提升,表现为我国研究生的数量不断攀升,体现出国家对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从国情出发,从中国实践中来、到中国实践中去,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这不仅是对我国广大的理论工作者的嘱托,也是对青年学子们的要求。因此,在新时代,中国青年不仅要锤炼品德,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要把握历史大势、树立学术理想、发出时代声音。

把理想孕育于浩如烟海的书本之间,发掘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术议题。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青年学子更需加强思想建设,更多地从书本中汲取力量,明晰自身的人生追求、探寻未来的发展方向。利用好在校的闲暇时光,广泛地阅读各类书籍,从美学艺术、历史考古到天文地理、化学生物、能源交通,去感受无边的知识理论,去碰撞热烈的思想火花。同时,青年学子们更需聚焦于我国的现实语境,以发掘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术议题为己任。例如在注意力经济时代,短视频作为当下最活跃、影响力最大的新兴媒介形态,凭借其形象化、碎片化、裂变化的传播特性,受到不同国别、年龄、阶层用户的追捧,被视作我国文化输出的重要途径。因此,关注短视频传播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术议题,不仅有助于反思多模态的传播现象,审视传媒行业的前沿发展,更为增强我国的国际传播力提供了思路。

把理想熔铸于脚踏实地的奋斗之中,输出具有中国风格的学术成果。改革开放不断推进,中国社会高速发展,为学术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沃土。青年学子当结合民族志、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等研究方法,线下深入城市记录社会发展、深入乡村感受振兴变化,线上参与互联网平台的多元化活动,在此过程中挖掘深刻的学术问题、收集一手的数据资料、访问相关的研究群体、生产前沿的学术成果。当然,学术是一场孤独的个人修行,在此过程中或许缺乏鲜花、也了无掌声,不可避免地要经历各种困难。青年学子需要练就坐得住冷板凳的韧性和耐性,对学术研究始终保有敬畏之情,遵循学术道德,只有通过长时间的默默耕耘,探寻兼具研究价值与人文情怀的问题,做到审时度势、引领思潮,才能实现对自己有意义、对学界有贡献、对社会有价值的学术理想。

把理想绽放于祖国大地的沃土之上,深化具有中国气派的学术体系。伴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学者也紧跟世界潮流,关注各国学者的学术理论和前沿动态,借以丰富和充实我国的学术体系,这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学术繁荣发展。但在此过程中,部分青年学子出现过度依赖西方理论的问题,将西方的观点或方法简单地移植到我国现实议题中,反而陷入语境错位和逻辑断裂的困境。学术理论不能纸上谈兵,沉浸在脱离于现实基础的“阳春白雪”中。我们要扎根于本土化的理论资源,不仅要继承前人留下的文化传统,更要发展契合于当下社会语境的理论前沿,旨在建构与完善具有中国气派的学术体系。在研究方法上,一方面,要避免迷失于大数据时代的定量数据分析,秉持用数据证明风险、用数据解决问题的思路;另一方面,要强化逻辑论证的思维,鼓励自由探索,敢于质疑现有理论,勇于开拓新的方向,实现理论的落地化、沉淀学术的本土化,推进体系的中国化。

于新时代青年学子而言,我们唯有继承前辈们的治学精神,深化本国的学术理论,才能承担起深入社会现实,洞察问题本质,追问矛盾焦点,引领社会思潮等任务,进而产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术成果。

编辑:卢韵竹,陶一晨

声明:凡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七一网的作品,均系CQDK原创出品,欢迎转载并请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转载作品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