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时评|人不可纵欲|官秀镇专栏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3-01-16 15:41:30写下这个题目,是因为看了《零容忍》反腐专题片中一个个落马官员的贪婪嘴脸,特别是看到贵州省政协原主席王富玉说“我不知道要钱干什么,我吃喝不愁啊。你要钱干什么,埋你啊!”后,引发的挥之不去的思考。党的十八大以来,万千贪官为何从位高权重之巅跌落囹圄之中?答曰:纵欲使然也。
“欲”,何物?欲望、欲求、欲得也。 孟子说:食色性也。凡人皆有欲望。人的欲望,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本性,是每个人潜意识里存在的一种思想、一种追求。人从娘胎里来到尘世间,便有食欲,渐渐长大后,便有穿着的欲望、金钱的欲望、性的欲望、权利的欲望……
然而 ,面对欲望,人有一种“劣根性”,也就是不知足的“贪性”。俗话说,“人心不足蛇吞象”或云“欲壑难填”。古时有一首《十不足》之歌,对人的贪婪之心之行作了活灵活现、淋漓尽致的描写:“终日奔忙只为饥,才得有食又思衣。置下绫罗身上穿,抬头又嫌房屋低。盖下高楼并大厦,床前却少美貌妻。娇妻美妾都娶下,又虑出门没马骑。将钱买下高头马,马前马后少跟随。家人招下数十个,有钱没势被人欺。一铨铨到知县位,又说官小势位卑……”还有人们所熟悉的《渔夫和金鱼的故事》中,渔夫妻子的贪婪之心。上面之说,虽是文学作品,但它来源生活,反映生活,反映了人性的一个侧面或弱点,说明人的欲望无穷无尽。
当然,话又说回来,人之欲望本身不是坏事、可耻的事情,相反它是人生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人有欲望才有生命力。人没有欲望不仅没有生命的繁衍,也没有世上的一切科技、物质、文化的产生和发展。也就是说,人的欲望是我们生命内在或内生的驱动力量,是人类生存渴饮的甘苦杂糅的源泉。正是有了欲望的驱动,人类才会创造伟大的文明,创造满足衣食住行的社会。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人皆有此心此欲。人的一生,就是不断在满足欲望的过程中,不断成长进步的,社会也是在不断满足人类欲望中不断前进发展的。
凡人都有美好的愿望、欲望,都想自己有一个更好的生存环境和物质基础,这本身没有错,也无可厚非。问题是在追逐欲望之时,要有一个清醒的头脑,懂得流水离开河道,定会泛滥成灾;欲望失去控制,势必酿造悲剧的常理。分清哪些欲望是正常的,合理、合法、合乎社会公德,有利于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哪些欲望是非正常的,背离社会道德和法规的。对合理合法的欲望追之无妨,对违规违法的须节欲止步。
吾日三省吾身,不断对欲望进行控制、修剪、管理,把握分寸。老子说:“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唐代史学家吴兢在《贞观政要刑法》说:“乐不可极,极乐成哀;欲不可纵,纵欲成灾。”如果让欲望膨胀或放纵欲望,就会贪得无厌。王富玉不知道“我要那么多钱干什么”,答案就在这里:纵欲也。一个人不论你是官者还是百姓,如果对欲望放纵,让欲望跅弛不羁,终究都不会有好果子吃。不仅不能给人带来美好的生活,相反毁了自己前程,也给社会带来危害。
从古至今,因为放纵欲望,对金钱、权势、女色贪婪无度,有多少位高权重的官者落马成囚,又有多少富甲一方的草野之民最后一贫如洗。《零容忍》电视中一个个贪官身败名裂便是例证,渔夫妻子贪婪所带来的结局也是一个活生生的教训。
人不可无欲,也不可纵欲。有人把欲望比作风筝,既要放飞它,也要控制它,这不无道理。智者在放飞欲望之时,懂得控欲、节欲,守得住本心、本分,不为欲望所祸,因而活出健康精彩人生。贪者则放纵欲望,被欲望掌控,违背道义、本心,结果往往被欲望所毁,落个不齿于人类狗屎堆的下场。这就是朴素的人生哲学,也是人不可纵欲的真谛。
编辑:龙宣辰,卢韵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