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萍专栏丨洗洗迎新年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3-01-17 09:10:31“胡萝卜,蜜蜜甜,看到看到要过年……”小时候,每当我们唱着这首家喻户晓的童谣时,年就不远了。关于过年,让我记忆最深刻的是打扬尘。打扬尘是过年最有仪式感的准备,家家户户都要给家里做一个彻底的大扫除,洗洗干净迎新年。
打扬尘这一天,几乎是全家总动员。老妈找来报纸,铺在桌上、柜子上,老爸则戴着草帽、系着围裙,拿着绑在竹竿上的扫帚,在墙壁四周、屋梁顶上蹭来蹭去。那些悬挂在角落的蜘蛛网以及上面的黑色扬尘,被刷得满屋飞扬。
扬尘打完,随后就是洗东西这个“大工程”,大到床、衣柜、桌子,小到锅碗瓢盆等小物件,都要仔仔细细、认认真真进行擦抹清洗。小小的我,从不闲着,把家里的小板凳、小凳子搬到大门外,舀上一盆水,拿着抹布,里里外外抹个遍。
洗铺盖和蚊帐,看似小事,操作起来却不简单。那个年代没有洗衣机,全靠手工慢慢完成。依稀记得我们家有三架床,从床单、铺盖到蚊帐,硬是要装几大背篓。
老妈先烧一大锅开水,倒在大大的木脚盆里,撒上白色的烧碱,用棒槌搅拌均匀后,便把要洗的衣物浸泡进去。铺盖两头属于需要重点打理的位置,老妈端来小板凳,挥舞起自制的猪毛刷子,挨个挨个使劲刷,均匀抖动的双臂,伴着“噗嚓噗嚓”的刷洗声,成了一抹忘不掉的洗衣剪影。
最难收拾的还数我家那床“老古董”——麻布蚊帐。它质地厚实,颜色黑黄,帐顶上满是补丁,每次拆洗它都是个“老大难”。麻布蚊帐一旦下水,变得无比沉重,加之蚊帐体积太大,木脚盆根本放不下。老妈便一半一半地进行浸泡,等到浸泡一阵后,再操起木槌,使劲敲打。随着“嘭嘭嘭”的敲打声,发黑的蚊帐慢慢恢复本色,沿着脚盆溢出的水又黑又脏。
在家里捣鼓一通后,老妈和大姐还会把浸泡初洗后的铺盖蚊帐等抬到河里进行再次清洗。老家屋后的南河水清澈无比,水面宽阔,河边有很多大石头搭起的天然洗衣石。老妈双手扯起蚊帐的一角,往冰冷的水里使劲摇晃,不停地反复搓揉好多遍,直到脏水变清,蚊帐泛白,这才抬回岸上。
老妈和大姐两个人,各执一端,开始反方向挤压铺盖的水分,相当于洗衣机的“脱水”环节。铺盖在她们的手里,搅来搅去,挤得像麻花辫一样,水一股脑儿往下流。凛冽的冬天,河水刺骨,偶尔手冻麻木了根本握不住,铺盖就“唰”的滑落在地上。
“你没吃饱哦?”每每这时,老妈一边生气地责怪,一边捡起沾满泥土的铺盖,嘴里絮絮叨叨着,悻悻地又朝河边走去……
儿时一直无法理解,每次老妈洗完铺盖床单后,为什么总是要放在白色的米汤里过一遍,然后开始晾晒。后来才慢慢晓得,这是一个很有智慧的民间小窍门,因为铺盖上浆后,会有一层物质在表面,可以阻止人身上的脏东西进入纤维组织,铺盖也变得耐脏又好洗。
过年前洗被子和床单,还要学会看天气。能逮住一个大太阳天,那真的恭喜你,晒干后的被子和床单当天就能泛着悠悠米香,带着暖暖的太阳味道。倘若遇到下雨天,这些大件衣物根本无法晾干,等着用“赶洗”铺盖的人们,只有想出土法子:一个小火炉,外面罩着用竹子编织的镂空大晒篓,湿润润的被子整整齐齐铺在晒篓上,把火炉围得严严实实,就着微弱的火光把衣服烤干。
如今,洗洗迎新年的习俗依然在继续,但洗洗刷刷的繁重活儿变得格外轻松起来,自来水、洗衣机、烘干机……不断降低着我们的劳动强度,带来了更多方便、快捷、舒适的新体验。事实上,改变的又岂止是这些?我们的日子,在岁月的长河里,涓涓流淌出了更多的幸福和期待。
编辑:池莲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