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下载七一APP

新春话“春联”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3-01-18 22:24:37

还有几天就是一年一度的新春佳节了。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贴春联是春节必不可少的年俗之一。

春联亦名“门对”“春贴”,是对联的一种,因在春节时张贴,故名“春联”。春联源于古代的桃符,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文学艺术形式,它以工整、对仗、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春联较多用大红纸书写,当新春佳节来临之际,千门万户,到处是鲜红的春联,确实能显示出一派盎然春色。

在民间还流传着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妙书春联的奇趣故事。有一年,王羲之从山东老家移居到浙江绍兴,此时正值年终岁尾,于是他书写了一副春联,让家人贴在大门两侧。内容是:“春风春雨春色,新年新岁新景。”不料因为王羲之书法盖世,为时人所景仰,此联刚一贴出,即被人趁夜揭走。家人告诉王羲之后,王羲之也不生气,又提笔写了一副,让家人再贴出去。这副写的是:“莺啼北星,燕语南郊。”谁知天明一看,又被人揭走了。可这天已是除夕,第二天就是大年初一,眼看左邻右舍家家户户门前都贴上了春联,唯独自己家门前空落落的,急得王夫人直催丈夫想个办法。王羲之想了想,微微一笑,又提笔写了一副,写完后,让家人先将对联剪去一截,把上半截先张贴于门上:“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夜间果然又有人来偷揭,可借着月色一看,发现这副对联写得太不吉利。尽管王羲之是书法名家,可也不能将这副充满凶险预言的对联取走张贴啊。来偷揭的人只好叹口气,又趁夜色溜走了。初一早晨天刚亮,王羲之即亲自出门,将昨天剪下的下半截分别贴好,此时已有不少人围观,大家一看,对联变成:“福无双至今朝至,祸不单行昨夜行。”众人看了,齐声喝彩,拍掌称妙。

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钜编写的春联专著《楹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一一论述。当时春联的种类已经很多,按照其使用场所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楣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春联在当时已成为一种文学艺术形式。

在民间,每年的腊月二十三“小年”一过,街道上就已经开始卖春联了。只见街道两旁摆满了红彤彤的春联,一望无际,顿时让人感觉心里暖洋洋的,年真的到来了,写春联,贴春联,过年了。此情此景,让我想起了儿时在家贴春联,给村里的人写春联。

农家的房子多,门也多,像院门、前门、后门、房门、各类饲养牲口的小屋门,过年图喜庆和吉祥,这些门都要贴春联,一般农家少则五六副,多则十几副。虽然街上有出售的成品春联,但真正买的农家很少,大多数是请村里会写春联的人书写。

父亲是村里的民办教师,肚子里有些“墨水”,毛笔字还算可以。我记事的时候,每到腊月二十以后,父亲就准备好几瓶墨水,义务给村里的家家户户书写春联,一直写到大年三十下午才收笔。而写春联的人家都会买来好几张大红纸送到我家,我就在一旁帮着父亲裁剪春联纸。当父亲书写春联时,我帮他按住春联纸。此时,家里的桌子上、地面上摆满了父亲书写好但墨迹没有干的春联。庄户人家实在,每当来取写好的春联时,总忘不了带一些家里制作好的年货食品,并说很多感激的话,每当此时,父亲的脸上总洋溢着幸福。

我家春联写好后,一般是大年三十下午由我和弟弟负责粘贴。由于上一年的旧春联还粘在门上,一般撕不干净,于是我们就用热水清洗门面,待干干净净后,我和弟弟提着糨糊,一个门挨一个门张贴春联。春联全部贴好后,离吃年夜饭就不远了。

我上学时写得一手漂亮的毛笔字,也许是受了父亲给村里人写春联的影响,我十几岁时,就跃跃欲试。从那时开始,父亲就教我写春联了,随着父亲日渐老去,我从父亲手里接过了给村里人写春联的“重担”。每年春节前几天,我都要给村里人写春联,直到我参加工作到外地后,才很少给村里人写春联了。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村里人渐渐开始购买成品的春联,乡村写春联的人也越来越少了。

春联,是春节的名片,是春天的请柬,是新年的眼睛,是日子的笑脸,是祝福家国的心愿,也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春节符号,家家户户都离不了。写春联,品尝着喜庆和幸福,收获着团圆和希望。贴春联,这流传千古的风俗,预示着来年五谷丰登,日子红红火火!

(作者系甘肃省张掖市作家协会会员)

编辑:邓莉

声明:凡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七一网的作品,均系CQDK原创出品,欢迎转载并请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转载作品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