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下载七一APP

七一文学|“生命线”系列㊱克服交往的猜疑|张倩专栏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3-01-21 03:39:02


作者简介:张倩,中共党员,思政课教师,心理咨询师,特殊教育专业指导老师,重庆市优秀班主任,时政评论员。


猜疑就像谣言一样,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猜疑者戴上“有色眼镜”选择性地忽略别人的观点,捕风捉影、吹毛求疵、无中生有,看待和处理一切问题,并给你贴上“嫌疑人”的标签;可怕的是猜疑被所有人相信,然后折磨着你的心灵。对于涉世未深的青少年而言,成为猜疑者和被猜疑者都会心烦意乱、忧心忡忡、无法心平气和。处理不好,容易产生各种矛盾,不但会影响学习,影响人际关系,影响家庭和睦,还会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如若猜疑在心中生根发芽,那么负能量就会在脑海中肆意生长。

有一天,任同学突然发现自己的手表不见了,翻箱倒柜怎么也找不到,于是她怀疑有人偷了她的手表。手表到底是谁拿的呢?经过推测,最后她把猜疑放在了家庭经济条件不太好,而且一直喜欢她手表的李同学身上,而且越观察越觉得是李同学。于是,她在寝室里指桑骂槐,在教室里说李同学是小偷,以泄心中之愤。李同学对任同学的无端猜疑和不问真相的挑衅忍无可忍,两人在宿舍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唇枪舌剑”。事后,两人变成了冤家,形同陌路。直到任同学妈妈打电话告诉她,手表在她卧室的枕头下找到了,任同学这才明白自己冤枉了李同学,后悔地在寝室哭了起来。

猜疑在人际交往中实在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那么,该如何克服人际交往中的猜疑呢?作为猜疑者,首先,遇事一定要冷静分析,不要冲动;其次,实事求是地看问题,不要妄加猜测,更不能无中生有、侮辱他人人格;最后,学会换位思考,站在别人的立场,心平气和地与猜疑对象进行沟通,争取解除疑惑。作为被猜疑者,不要默默承受,不要自我折磨,不要逃避问题,不要去实施攻击行为,更不要激化矛盾,应该理性、勇敢地面对猜疑。如果认为自己处理起来有困难,那么可以寻求家长、老师的帮助,听取他们的建议和意见。找到正确处理问题的方法。这样既避免了人际交往中的“坑”,又维护了同学情、朋友情,何乐而不为!

朋友变成敌人,同学变成仇人,师生变成陌生人,亲人变成伤心人,都是因为猜疑惹的祸。因此,我们要以沟通为桥梁,勤于沟通、经常沟通、真诚地沟通化解矛盾,使两颗冰冻的心相融在一起,可以使敌人变成朋友。我们要以信任为翅膀,拉近两颗心之间的距离,呵护好珍贵的友情、真诚的同学情、良好的师生情、浓浓的亲情;我们要以真诚为钥匙,打开彼此间紧闭的大门,做错了要勇敢地承认错误,敞开心扉,带上智慧和修养解决问题,争取得到对方的原谅,让阳光照进大家的心里。

大地需要阳光雨露来滋养,心灵需要爱来呵护,猜疑需要相互理解来消除。大到民族、国家,小到团体、个人,都要严防“猜疑”的迫害和折磨。远离猜疑的民族,才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民族;远离猜疑的国家,才是一个拥有美好未来的国家;远离猜疑的家庭,才是一个有幸福可言的家庭;远离猜疑的朋友,才能拥有走得长远的友谊。为了我们人生的大船能够行稳致远,为了我们大家的身心健康,希望大家都不要做猜疑者,摒弃可怕的猜疑。


编辑:郭羽,贺兴梅

声明:凡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七一网的作品,均系CQDK原创出品,欢迎转载并请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转载作品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