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⑨让“生态资本”成为群众的“幸福资本”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3-01-29 14:17:37“露染霜干片片轻,斜阳照处转烘明。和烟飘落九秋色,随浪泛将千里情。”
2023年1月2日,巫山县境内巫峡两岸,从沟谷到山顶,层层叠叠的红叶延绵起伏,成为长江三峡冬季最艳丽的色彩,前来观光的游客纷纷拿出手机拍照留念。
“今年的红叶较往年更红,来自湖北、四川等地的游客络绎不绝。”在抱龙镇青石村松峦峰边上的金大姐农家乐里,挂满了全国各地摄影家拍摄的红叶照片。
“青石村有十来家村民开办的农家乐,每到红叶观赏旺季,几乎家家满员。一年下来,我们经营农家乐的收入至少6万元。”金大姐笑得合不拢嘴。
巫山红叶在长江三峡最具特色,有着面积最大、种类最多、景观最美、观赏周期最长、观赏价值最高的特点,既能涵养水土又能形成风景。
“所以,我们一边扩大种植面积,让红叶变得更美;一边打造三峡红叶品牌,让红叶传得更远。”巫山县相关负责人称,“以前村民们都将黄栌、乌桕这些红叶树砍了当柴烧。现在,大家逐渐意识到保护红叶树的重要性,从砍树卖树转向看树护树。”
随着红叶旅游品牌效应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巫山人意识到要盯住红叶这一座“宝山”,守住长江这一江“绿水”,才能让手中的这碗“旅游饭”更香。
截至目前,巫山县共栽植黄栌、枫香、红枫等红叶树2000余万株,总面积达120万亩;连续举办了16届中国·重庆长江三峡(巫山)国际红叶节,以叶为媒,多措并举推动全域旅游发展,全县近10万人吃上了“旅游饭”。
而“红叶经济”只是巫山绿色产业发展的其中一个缩影。
近年来,巫山不断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启动巫山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
一棵脆李树,从开花到结果,打通了赏花、采摘、农家乐、民宿、果品贸易、李子酒、李子面膜等李子面膜等环节在内的全产业链,托起了巫山的绿色经济。2022年,巫山脆李种植面积30万亩,产量11万吨,产值10.8亿元;全县旅游接待总人次年均增长17%左右,综合收益超过400亿元。
依托三峡地区独有的生态环境、气候资源,巫山县全力打造巫山云雨生态康养旅游度假区,探索“康养+旅游、农业、文化、医疗、运动、研学”等融合发展新模式。经过几年的建设,摩天岭壹号、凯创·中央公社、“三峡·云嶺江山”生态康养小区等一批高端康养旅游度假项目已经吸引数千人入住。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市委六届二次全会指出,要“着力打造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大力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未来,巫山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市委六届二次全会精神,继续打造“一江碧水,两岸青山,三峡红叶,四季云雨”的生态美景,加快建设生态旅游、生态农业、生态康养为主的绿色低碳产业体系,让“生态资本”真正成为群众的“幸福资本”。
编辑:卢韵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