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文学|聊年岁,道属相,说纪年(上)|郝安专栏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3-01-30 10:50:37辞暮尔尔,烟火年年。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新年的岁首也最动人心。人们用最热烈最积极的方式送别过去,迎接未来。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人类发明了一些时序概念,把周而复始的过程生生地划分成一段一段。于是,有了开始,有了结束;有了从前,有了以后;有了过去,有了未来。
随着文明的演进,人类越发聪明起来,创造了许多记事记时的方法。比如日晷、漏刻、一炷香、打更等。再往后,仓颉作书,仰观天象,俯察万物,盖依类象形,谓之文;其后形声兼备,即谓之字。于是,就有了年,有了月,有了日,有了时。
年和岁,现在是同义词,在古时还是有严格区别的。早先,从某一节气到下一个同一节气的时间长度,谓之一岁;从农历正月初一到下一个正月初一的时间间隔,谓之一年。
年,这个字3000多年前就有了,是个饱经世故的元老级寿星会意字。
在最早的甲骨文中,“年”由一人一禾组成,上部是个“禾”字,下部是一个面朝左、臂向下斜伸的“人”,表明庄稼丰收了,割下来捆成一束,顶在头上搬回家去。
金文就更为清楚了,上部的谷穗是向左下垂的“禾”,下部也是一个面朝左的“人”,同样是顶在头上搬运庄稼的意思。
小篆的“年”,上部仍为“禾”,下部变成了“千”。千人背禾,其义不变,像庆丰收舞蹈的形态。古体隶书年,字形变化不大。楷书的“年”,其形体就伪变得厉害了,已经看不出“人”顶着“禾”的样子了。
经过漫长的演变,年的字形早已符号化了,但其含义一直变化不大,就是禾熟为年,五谷大熟为大有年。秋收冬藏,就是用秋收表示四季的时光,会意为年。丰收的谷物要手背肩扛。所以总结起来,年这个字,就是人扛着沉甸甸的谷穗,表示年成,收获丰收的意思。庄稼收割完毕,要庆丰收,这个节就称为年。
卜辞里“年”“禾”二字可以通用。如今虽然不通用了,但两个字的关系依然十分密切。所谓“年成”“年景”,都是指谷物收成。人寿年丰、丰年、歉年的“年”,还是指农作物的收获。
以后逐渐引申为岁数,称为年龄。年高德劭,形容长者年龄大、德行好。在汉字大家庭,“年”犹如泰山北斗,居于很重要的地位。
在古代神话里,“年”是一种怪兽,头长尖角,凶猛异常,过年放爆竹就是驱赶年兽。这是关于年的另一种传说。
岁,也源深流长,本为象形字。说文解字,岁,木星也,从步戌声。其实作为星名,并不是岁的本义,而是假借义。岁的本义是兵器。
甲骨文的“岁”,就像长柄的斧钺形状,斧刃朝左,有两个小点表示斧刃上下尾端回曲中之透空处。
古时候每年要杀牲举行岁祭,所以到金文,这两个小孔就变成了两个“止”,“止”即脚,是肢解动物的标志,上下二“止”组成“步”。以后的简化字,没来由将岁的上部分“止”字头讹混成外形相近的“山”字头,显然是“止”字的变异了。
最早称年为“岁”,是在夏代,取岁星运行一次为一岁,即一年,也相当于大自然向前跨过一步,故岁字从步。后来,又进一步引申为光阴、年月、年龄,凸显岁月之意。譬如,日月逝矣,岁不我与。一岁而更,是说一年更换一次。又譬如说,年十三岁。
年谷之成曰岁,“岁”亦通“年”的禾熟义。比如《左传》里有“国人望君,如望岁焉”句。这里的“岁”,解释为年或年龄,都讲不通。这个“岁”是年成收获的意思,说一个国家的人盼望国君,就好像盼望一年的收成一样。
上古每个朝代对“年”和“岁”的叫法各有不同。夏曰岁,商曰祀,周曰年,唐虞曰载。现在“年”和“岁”是近义词。但其含义与意义,以及习惯用法上还是有细微差别。一般来说,生命的周期,即年龄,称之为“岁”,而其他就还是称之为“年”。比如年成不能说成岁成,忘年交不能说成忘岁交,过年、守岁也不能说成过岁、守年。
鲁迅笔下的旧历、过年,说的是农历,民间也有叫古历、阴历的。准确说,农历是阴阳历。
大家耳熟能详,较为了解的,是中国古代的两套纪年历法,一个叫阳历,一个叫阴历。
阳历,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运动周期为基础制定的历法。二十四节气就属于阳历,用来指导耕稼陶渔,教导人们日出而作。
阴历,是按月亮的阴晴圆缺周期变化制定的历法。月球绕行地球一周为一月。每月初一为朔日,十五为望日,所以阴历一个月又叫朔望月。这种历法创始于夏代,所以又称为夏历,也叫旧历。用来提醒安常守故,嘱咐人们日落而息。
现在我们使用的公元纪年,从古罗马统帅儒略·恺撒执政的时候制定的“儒略历”演变而来,是人们最熟悉的一种阳历。这种历法规定,全年12个月,365天。逢单月包括8月、10月、12月,31天,称月大;逢双月包括9月、11月,30天,称月小。只有平年2月28天,每隔四年的闰年2月29天。所以一年当中,公历每个月份的天数都不统一,有的31天、有的30天、有的28天或29天。这是目前公历的一大特点。
一个朔望月平均约29.5天,一个农历平年为354天或355天,比公历年少大约11天。由于阳历和阴历中间有着十几天的差距,这个时间差若长期推算下去,肯定会出现在夏天过春节的情况,所以智慧的先贤又设置了一个有闰月年和没有闰月年的阴阳历,也就是农历,来使月份和季节对应。这是兼顾了太阳、月亮与地球关系的一种历法。
纵观全球,到目前为止,从分类标准来说,阴历是和阳历对应的,再加上阴阳历,只有这三种历法。世界上任何一种历法也跳不出这三种历法的分类。
编辑:石俊豪 冉开梅 全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