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下载七一APP

七一文学|聊年岁,道属相,说纪年(下)|郝安专栏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3-01-31 14:26:37

我们很多传统的节日,都是根据阴历,也就是农历来制定的。

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敬天法祖,报本反始也。意思是人作为一个自然的产物,要法于阴阳,也就是要随着日月星辰自然的变化,相应调整自己的劳作和生活规律。

于是,根据阴历衍生出了很多传统节日。春节、元旦、元宵、端午节、中秋节的起源,都是由上古时代的祈年祭祀演变而来。如今在很多地方,乡村集市仍旧沿袭着农历“逢五排十”的规矩赶场赶集。

农历腊月三十,又叫除夕。被岁月打磨过的寻常生活,终于在一年里终末的夜晚开出了花。这是中国人充满仪式感的最后匆忙。天一擦黑,鞭炮响起来,便有了过年的味道;这种味道,晨钟暮鼓般,以其独有的方式唤醒游子对家的眷恋,提示人们认清明天的去向,不忘昨日的来处。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除夕夜,家就是整个世界,蕴藏着中国人的乡愁与浪漫,连着中国人的根。令每个中国人骄傲的是,他与这片土地上的文化融合成一体,皮肤、眼睛、头发的颜色让我们认祖,农历里的文化让我们归宗。

大年初一,就是春节了。春节,本来是岁节。什么是岁节呢?就是从节气到节气的一个循环,比如从上一个立春到下一个立春。传统春节名正言顺就在立春这天。从秦朝始,延续了两千多年。

元旦,本来是年节。什么是年节呢?就是从上一个正月初一到下一个正月初一。传统上农历大年初一就是元旦。古时这天又叫三朝和三元。三朝即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三元即岁之元、月之元、日之元。

一直到1911年,事情才发生了变化。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孙中山,宣布公元1912年为民国元年。随即又下令将公历,也就是阳历,作为官方历法,以1月1日作为一年初始的第一天,是为元旦。

走马灯变戏法一样当了大总统的袁世凯,又在两年后的1914年,把春节从立春挪到了阴阳历,也就是原来的元旦日——农历正月初一;往后依次端午叫夏节,中秋叫秋节,冬至叫冬节。

这样,春节由本来的从立春到立春的岁节,彻底变身为从上一个正月初一到下一个正月初一的年节。立春日则恢复本来面目,成为从节气到节气循环的一个普通节气。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此前的9月21日,毛主席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致开幕词说,决定采取和世界大多数国家一样的年号。27日通过的四个议案第二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纪年采用公元,本年为一九四九年。

1949年12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决议:每年10月1日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是为国庆节。

不久,韶山几个老乡到北京看望毛公润之,问起国号。毛主席笑着说:我们用公元纪年,今年是公元一千九百四十九年。老乡听了连连感叹:挺好,挺好,这样听着年头长。

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在人成运,成就了中华特有的干支纪年与生肖纪年。

天道地道决定着人道。故设天干地支以契天地其中,代表着一年中十二个不同的月令节令。十二生肖也出自天干地支。

甲午战争,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其中的甲午、戊戌、辛亥等词表达的是年份,是天干地支表示时间的方法。十天干,十二地支,简称干支,源自远古时代先哲对天象的观测。干支和生肖纪年,是中华历史所特有的,凝聚着祖先智慧的结晶。

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与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依次相配,循环往复,形成干支纪年。干支用来纪年月日时的历法就叫作干支历。

生肖又叫属相,生指生辰,肖指相形。最开始起源于古人对动物的崇拜。作为一种古老的民俗文化事象,一套用于纪年的生动符号,以及古天文历法的一部分,早在先秦时期,就已初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生肖系统。

鼠迹生尘案,牛羊暮下来。虎啸坐空谷,兔月向窗开。龙隰远青翠,蛇柳近徘徊。马兰方远摘,羊负始春栽。猴栗羞芳果,鸡砧引清怀。狗其怀物外,猪蠡窅悠哉。

南朝沈炯一首《十二属诗》揭示出,生肖这支源远流长、契若金兰的十二属相队伍,由中华民族的图腾神兽龙,加七个“正规军”即牛、兔、马、羊、鸡、狗、猪,再加上四个“野战军”即鼠、虎、蛇、猴,共同联合组成。

天干与地支的每一种组合,都是六十年一遇的中国年。而十二生肖就是十二地支的形象化代表,每一个人干支纪年的出生年月,都对应一种动物,即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十二生肖文化,源远流长,蕴含着一张一弛,一阴一阳,一动一静的哲学原理;又因其形象通俗,老少皆知,相对其他纪年,更能起到强化记忆的作用。

那么,生肖属相的转换又究竟从何时开始算起呢?

传统上,是以春节这一天为转换,也就是从立春岁节这一天起算新生肖。现在春节变成正月初一了,将错就错,一般还是顺势把春节,即正月初一看成生肖转换点。

由于十二生肖与天干地支、二十四节气关系密切,在一些地方,民间和旧历书还是坚持以立春转换生肖。

时与日驰,岁与年去;一岁又去,一年又来;愿得常如此,年年物候新。

无论按节序立春,还是按正月春节,公元2023年进入的是农历癸卯,兔年是它的主场。

早期甲骨文,就有了兔字,以后变化多端,写法多样,但都不离其长耳朵、短尾巴的特征。上承寅虎、下接辰龙,兔在十二生肖中排行第四,与十二地支中的卯对应。

卯,说文曰,像开门之形。言万物冒地而出,万物茂也,源自女性崇拜,旨在赞美神圣。

十二生肖,不只是纪年法,也是百姓生活中纪月、纪日、纪时的方法之一。一天十二时辰中的卯时,即清晨五时至七时,又称兔时。卯为春门,万物已出,代表着破晓的黎明和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爱吃萝卜爱吃菜,蹦蹦跳跳真可爱。软萌乖巧的兔与人类特别亲切和熟稔。在不同的文化传统与故事背景中,其形象又十分多元。玉兔呈祥,它被赋予“敏勤勇智仁和”六德,“狡兔死,走狗烹”“兔子尾巴长不了”佐证它也当过反派。

月中何有,白兔捣药,兴福降祉。有着天生的高配器官和独特技能,居住在月宫的玉兔,是月亮的代名词,呈现更多的当然是正派形象。

仓颉造字,加女曰娩,兔被视作繁衍后代、多子多福的象征;加力曰勉,是对兔衔草纹、生生不息的嘉许;加走之曰逸,则是对静如处子、动如脱兔,灵动机警、逸可追风之生存之策的称道。

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时间在指缝流逝,文化在心中铭记。腊月三十除夕夜的钟声一响起,就是过年,也就是大年正月初一了。

百节年为首。可以说,中国人的一整年都是在为此刻做准备;人们欢呼着,从里到外洋溢着笑容,鞠躬拜年,彼此道福,这也是人类在地球上进行的规模最大的集体活动了。

岁阴穷暮纪,献节启新芳。过年过节,人生原来就是这样被年、月、时,一尺、一寸、一分地度量着,长了一岁又一岁,过了一年又一年。

其实,鞭炮声里,等人们再跑出去一看,鸟在天上飞,鱼在河里游,山还是默默地伫立着,水照样在汨汨地流。年年岁岁,岁岁年年,和昨天似乎没有什么两样。

为什么呢?因为年岁其实就是一种文化,一份感情,一个味道,一幅画页——

在许多人的心里,年和岁是故乡走不完的路、是父母亲人笑不够的泪。

小朋友眼里的年和岁,就是一碗热腾腾的饺子、一身崭新的衣裤、一串噼里啪啦的鞭炮。

诗人、学者、文化人笔下的年和岁,既是休整,又是思索;既是总结,还是开拓;既是一次回归,更是一次出发。

天不言而四时行。年一过,就草木蔓发,春山可望了。阳光满路,温暖如初;心生欢喜,咸淡相宜。满怀上一年的热爱,奔赴又一年的山海。来吧,朋友!烟火起,照人间;且举杯,敬此年——

愿健康“兔”飞猛进,让生活扬眉“兔”气,祝事业前“兔”似锦。

编辑:石俊豪 冉开梅 全丽

声明:凡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七一网的作品,均系CQDK原创出品,欢迎转载并请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转载作品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