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凤国专栏丨最是乡愁别样浓(7)拜年的路
作者:孙凤国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3-02-03 11:00:37大年初一,按照故乡的习俗,晚辈给长辈拜年。
今年的拜年是隆重的,我和几个在外地工作的堂哥堂弟们因种种原因,连续多年春节没有聚齐,今年春节前,大家就早早地相约:排除万难,一定回家。
吃过早饭,按照前一日商量好的时间地点,由堂哥带着我们给长辈们拜年。第一站便是奶奶家。奶奶在二十多年前爷爷去世后,就由我父亲兄弟几人轮流照料,照料得细致入微,今年95岁高龄的奶奶身体依然硬朗。
奶奶今年住在四叔家,她看着挤满屋子的我们,高兴得合不拢嘴,忙不迭地向我们的口袋里塞瓜子糖果,一如三十多年前拜年场景的重现。
接下来便是几位伯伯叔叔家,最后是三叔家。三叔家离村子较远,堂哥提议,开车去。
他看到我惊讶的表情后说:山上去年新开发了一个旅游景点,修通了路,你的小轿车也能畅通无阻。于是,我和堂哥一人开着一辆车,载着其余的几个堂弟向三叔家驶去。
三叔家在离村子一公里外的一处半山腰上,那附近有一眼泉,泉水常年不断,七八户人家临泉而居,爷爷奶奶的家原来也在那个地方。
跟在堂哥的车后,行驶在宽阔的盘山路上,久远的记忆从岁月深处跳了出来。
在我的记忆里,这短短一公里的路承载了儿时无数的欢乐和泪水。
起初,父母到山上的田里干活,我坐在父亲用扁担挑着的筐里,晃晃悠悠地来到爷爷家,将我放到爷爷家后,他们继续向山上的田里出发,在田里干完活后,再把我接回家。赶上秋收忙碌的季节,爸妈顾不上我,爷爷的家就成了我的“根据地”,直到爸妈把这座山上田里的收成收回家,我才在筐子里晃晃悠悠地回到家。
后来年纪稍长,我被母亲牵着,跟着父母到爷爷家。再后来,我上小学后,父母到山上的田里干活时,我已经不需要爷爷奶奶的照看了,但母亲偶尔做点好吃的,就会装上一大碗,用食盒盛着,差遣我给爷爷奶奶送去。
那条路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公里长,但路过一条小溪、一个水库、一块坟地,既充满了危险又弥漫着恐怖。第一次去爷爷奶奶家,父亲把我送到村头,远远地望着,让家里的大黄(狗)陪着我。路过小溪,我小心翼翼地跨过一块块石头,经过水库,我远远地离开水面,但最恐怖的是经过那块坟地,大人们讲的恐怖故事在那个地方一股脑地涌出来,我一只手抱着食盒,一只手紧紧拉住大黄的尾巴,小心翼翼地行走,小心翼翼地呼吸,生怕弄出一点动静。等到了爷爷家时,身上的衣服已不知何时被汗水浸湿了。
走得次数多了,我渐渐喜欢上了这条路:春天里,路旁一朵朵野花争奇斗艳,我专挑最大的花喝花蜜;夏日里,溪里的鱼儿迎来了最欢快的时光,我把脚泡在水里,坐在石头上和它们对话;秋天里,山里的野果渐渐成熟,它们即使藏在最隐秘的角落也能被我发现;冬日里,颗粒归仓、万物寂静,但我知道,希望的种子正在地下悄悄发芽。在这条路上,我见证了一个又一个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有一年,我在镇上组织的知识竞赛中获得了一等奖,母亲炖了一只鸡,让我把爷爷请来喝一碗鸡汤。
我沿着路飞也似向爷爷家奔去,他看到我气喘吁吁的样子后,吓了一大跳。我上气不接下气地说明缘由后,爷爷把我抱在怀里,连说了三个“好”,接下来又说,“早晚把这条路修通了,让我的大孙子少受点罪。”
每年大年初一,我和堂哥堂弟们都会沿着这条路给爷爷奶奶拜年,我们在这条路上追逐打闹……我们在欢声笑语中一年年地长大,然后去外地求学、工作、娶妻、生子,分散在五湖四海,以前天天见面的兄弟们,相聚竟然成了一种奢望,我们长大的同时,爷爷也生病去世。
几分钟的车程一晃而过,不觉间已经到了三叔的家门口,我茫然地停下车,望了望爷爷奶奶以前的房子,有些怅然若失。
堂哥下车后说:“给三叔拜完年,继续向前开,我带你们到山顶新修的一个景点看看。”他见我有些失落,不明就里地一巴掌拍在我的肩头:“放心吧,一点问题都没有。”
编辑:孙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