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下载七一APP

七一文学·马海霞专栏|半个剃头匠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3-02-05 13:23:38

我父亲会剃头,只理男发,不理女发,算半个剃头匠。小时候我常见父亲下了班,从抽屉里翻腾出推子,用报纸包好,夹在腋下,临出门撂下一句话,给村里某某剃头去了。

我父亲1958年上小学四年级,那时学校经常劳动,老师见我父亲机灵,让我父亲学剃头。班里有三位男生一起学剃头,只有我父亲出徒了。以至于后来,我父亲提起这事就有些后悔,因为学了这门手艺,一年到头,除了正月清闲些,其余日子总有人喊去剃头。

村里有个理发店,理发师傅是两位中年妇女,一瘦一胖。村民想理发了,凭票去理发店理发。理一次发花五分钱,但找我父亲理发,一分钱不用花,而且还义务上门服务。

我父亲手艺如何,我一直没留意,也没听有人夸他手艺好,倒是理发店里的瘦理发师和胖理发师,出的洋相一箩筐。瘦理发师刮胡子用热毛巾烫伤了李大爷的脸,还刮破了王二爷的脑袋,胖理发师给谁推的平头都是坑,给三婶子剪的头发剪短了,三婶子一月没敢摘头巾。

凡是从理发店出来的村民,总边摸头发边吐槽,理发店里闹的笑话可真不少。父亲没出过笑话,父亲说,他倒是盼着他出个笑话,名声不好便没人找他了。

但总有人找我父亲,而且半夜也有人敲我家大门喊我父亲去剃头。我父亲和村保健站里的村医一样忙,夜里常有急吼吼的脚步,敲破门的叫喊,以至于我父亲都条件反射了,夜里胡同里的狗一叫,我父亲便立马穿衣服起床,从抽屉里摸出推子准备好。有时也有警惕过度的时候,狗叫了半天并无人来敲门,我父亲便脱衣再睡。

母亲笑父亲,夜里都是“急诊”,他比村医还忙。

腊月里,父亲更忙了,中午吃饭时间都得出去剃头,下午上班时直接装着推子上班,下班后再去剃头,很晚才回家。正月不剃头这个习俗让我的父亲在整个腊月里格外忙,我父亲有点恼火,大年初二,姑姑家的表弟来我家,我父亲总要给他剃头,有人不愿在正月里剃头,我父亲不信,他以身作则剃给他人看,我叔站在一旁嘿嘿笑,说他也不怕我父亲正月给外甥剃头。

正月里,父亲相对清闲,因为除了我表弟,没人找我父亲剃头。我父亲总算清闲下来,下了班便躺在床上看电视,或看书。有一年,我妈提议我们一家人去省城大姨家里住几天,好好逛逛省城。可我们到了省城,在大姨家吃过午饭,我父亲又着急往回赶,说他担心村里王二爷,年前王二爷重病在床,去给他理发,他身体不舒服,不愿理,说年后暖和了再理。春节那天,王二爷的儿子还对我父亲提起,王二爷恐怕熬不过正月。

我妈说,离了我父亲,王二爷照样有人给理发,可我父亲不听,还是独自回家了。王二爷几次病危,他家人喊我父亲去帮他剃了几次头,没承想,后来竟然奇迹般康复了,足足又活了许多年。

我父亲五十五岁那年,还在村办企业烧锅炉,我妈想让我父亲开个理发店,专门给老人小孩剃头,就我父亲几十年积累的顾客那么多,开店保证赚钱。

父亲不愿意,还反问道:我那手艺开店咋行?

我妈提起这事儿便吐槽我父亲,说我父亲不愿操心,说到底骨子里还是瞧不起服务行业,开店我父亲得伺候别人,义务给人剃头,我父亲地位就不同了,受人敬重。我父亲不吭声,依旧烧他的锅炉,一直干到六十岁得病。

父亲病后,行动不便,去不了理发店理发,我妈买了个插电的推子,让我给父亲推光头。我妈说我没父亲悟性好,推光头还推不干净,我父亲年少时,平头、分头、背头,都推得不错。真是白瞎了一手好手艺,若开店肯定顾客不少。

我父亲说,不开店,都是乡里乡亲的,开店咋好意思收钱。

原来,我父亲半辈子义务给他人剃头成习惯了,他学了这门手艺,却没利用手艺得利。我父亲说,错,得利了,我和村医一样受人敬重。

(作者系山东省淄博市作家协会会员)

编辑:王耀东

声明:凡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七一网的作品,均系CQDK原创出品,欢迎转载并请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转载作品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