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系列党课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党课参考》发布时间:2023-02-09 14:53:00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是在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过程中形成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必须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过程,也是气候风险降低、环境质量改善、健康损失减小以及生态系统的舒适性提升的过程。因此,党的二十大报告在部署推动绿色发展四大任务中,提出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并在其中特别强调要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
一、正确认识和把握碳汇的科学内涵
1992年通过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将碳汇(Carbon Sink)定义为:任何清除大气中产生的温室气体、气溶胶或温室气体前体的任何过程、活动或机制。森林、草原、湿地、农田、荒漠、水域、河口以及海洋等生态系统都有固碳的功能,可以归纳为陆地生态系统碳汇(绿色碳汇)和海洋生态系统碳汇(蓝色碳汇)两大类。
二、碳汇发展现状及问题
基于我国现有国情,多项研究表明,不论在何种GDP增速、能源系统转型力度,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CCUS)部署规模程度下,2060年我国能源相关的碳排放都高于零。这就意味着要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更需要加上森林、海洋碳汇等吸收方式,有效发挥森林、草原、湿地、海洋、土壤、冻土的固碳作用,提升生态系统碳汇增量。
三、增加生态系统碳吸收能力
实现碳中和的措施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减碳,二是增汇。山水林田湖草沙等生态系统本身就是碳汇,能够起到固碳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一是承认自然本身具有价值,二是肯定自然资源能创造价值。保护自然就是增值自然价值和自然资本的过程,通过建立自然价值评估机制、完善生态产权制度、优化生态补偿机制等措施,可以实现对自然资源本身价值以及创造价值的测算,并把生态环境要素融入生产力发展要素中。通过生态系统修复和改善等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不仅可以发挥生态系统固碳能力,还能对社会经济发展、人民健康福祉、环境改善形成深远的正向效益。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约束下,碳固定和碳蓄积已成为生态系统另一有价值的服务功能。下一步,可考虑将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产生的碳汇纳入全国碳市场,并创新相关转型金融产品和服务,这不仅是对现有碳减排机制的有益补充,也是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新通道。
●加快推进生态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
●科学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
●提升农业管理水平
●加强提升生态碳汇能力的科学研究
●提高优质生态产品供给能力
●创新绿色金融产品
(原载《党课参考》2023年第4期)
编辑:陈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