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文学·秦和元专栏|枫杨与构树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3-02-14 10:19:37枫杨
枫杨树不需要人栽种,也不需要人管理。
春来,枫杨树生出了淡红的嫩叶,接着,在清新明亮的绿叶间,开出一串串淡黄色的花,像是枝叶佩戴了一串串珍珠耳坠,又像一根根长长的发辫,煞是好看。后来,这些长辫变成了一串串扁豆似的果实。秋天,果实干枯、脱落,随风飘散,种子落在哪里,它就在哪里生根发芽。河边、路旁、塘岸,或村庄的犄角旮旯,到处都是它们的身影。
枫杨树的幼苗长得很快,蹭蹭蹭,春夏两季就能长两三米高,一年就能长成亭亭玉立的小树,也有喜欢分叉的,则是旺盛的一株。
长得快的树往往木质疏松,木材的用途不大,枫杨树在有碍观瞻的地方,常常被人随手砍掉,但在对人无碍的偏僻处,几年时间,不知不觉地,它就长成了大树。在物资极其匮乏的年代,在有些人喜欢盗伐树木的年代,枫杨树因为材质的原因,免遭砍伐。
大树越长越大,越来越受到人们喜欢,慢慢地,时间久了,树下便多出一些方便人们乘凉休憩的石头或石凳。大树枝叶茂盛,浓荫如盖,斑鸠、喜鹊都在上面筑巢。大树长成了老树,有的还长成了古树,树下便成了人们常常聚集的场所。
河南新县西河湾有许多古老的枫杨树,其中有一棵,中间都空了,形成一个巨大的树洞,可以容纳四五个人。村里的老人说,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兵进村烧杀抢虐,村民们都往山里跑,几个来不及逃跑的人藏进树洞里,在洞口顺便靠上两捆柴禾,躲过了日本兵的搜查。现在,这棵古老的枫杨树更加沧桑,树洞更大,洞口增加到好几个。古树螭蟠虬结,倔傲嶙峋,浑身披着绿色的树衣,虽然全部中空,只靠树壁支撑着,却依然枝叶繁茂,生机盎然,这棵被称为“英雄树”的古枫杨,已成为旅游打卡景点。
最著名的枫杨树大概是安徽黟县宏村的那一棵,那是牛形村的两只牛角之一,五百多岁了,宏村人称之为红杨树。古时,村中姑娘出嫁,花轿要绕树一周,惜别家乡,伴着锣鼓声,树上喜鹊齐鸣,欢唱,祝福新人百年好合。因此,这棵树也是红喜事的象征,被称为“红树”。这棵古树不到两米高的地方就分叉了,接着又多次分叉:蓬勃旺盛,气势宏大,荫蔽邻里。
枫杨树生长快,根系发达,枝叶茂盛,冠幅宽广,绿化效果非常好,尤其适宜于河床两岸低洼湿地的绿化,而且它容易栽种,成活率高。但不知道什么原因,我们这儿没有人栽种枫杨树,园林部门也没有选择它们作为绿化行道树。我所见到的枫杨树都是野生野长的。
枫杨树虽不被人重视,却自己长成大树,长成老树,长成古树,所以我要特别地赞美它。
构树
最能够随处生长的,莫过于构树。
构树适应性强,喜光,耐干旱,耐贫瘠,也能生于水边,无论是中性土壤、酸性土壤,还是石灰岩山地,都能很好地生长。
小时候,村前屋后都长着构树,田边、地畔、小河边,也长着构树,无处不有构树的身影。
构树的花叶子比我的手掌还大,表面长着细细的绒毛,枝叶里都是乳白色的浆汁,猪很爱吃,有营养,猪吃了长得快。构树叶是我们打猪草的最爱。放学后,提上竹篮出门,不到半个小时就能拽一篮子构树叶,回家倒在猪槽里,猪吃得津津有味。
拽过叶子的构树,过几天又会长出新叶。那时的农村,“居家”必有猪。它是一家农户主要的经济来源,到年关,把大肥猪卖了,买几斤肉,置办一些年货,就可以欢欢喜喜过大年。家家户户都养猪,拽构树叶的人多了,构树往往长不大,好在它们的生命力极其顽强,怎么拽都拽不死。也许是叶子总是被拽,枝条不怎么生长,根系却更加发达,根长到哪里,哪里就冒出小树苗。路边的构树像篱笆墙一样,却没有一棵大树。人们对构树攫取得厉害,但还是有保护意识的,没有人会去砍构树。
构树皮也是好东西,很有韧性,很结实。我们到深山里砍回构树枝条,剥了皮,放在太阳下晒至半干,然后用棒槌锤打。捶打至外层的皮屑脱落了,剩下里层的皮质纤维,我们再将其搓成牛绳或捆柴的绳子。
构树对于我们来说,浑身都是有用的好东西。
现在,小区偏僻的角落里,也有两棵构树,大概和小区同龄,十多米高了,每到夏天,郁郁葱葱,隐天蔽日,覆盖小区一隅。树下及周边地区,也长出很多小构树苗,它们疯长起来,葳葳蕤蕤的,不讲规则,也不讲规矩,与小区那些修剪得圆球似的石楠、蘑菇状的春梅、正方体的小叶黄杨,不太协调,如不及时控制,会影响小区的绿化和美化,所以每年都被园林工人清理掉。秋天,构树结满毛球似的红色浆果,脱落后,砸在小区路面的地砖上,一块块殷红,保洁人员也不易清扫,若不小心踩到了浆果,会弄脏鞋子,于是有人建议锯掉。
小时候,我没有见到大构树;现在,我很难见到小构树。但愿小构树有它们自由自在的生长空间,更希望大构树不要被轻易锯掉。
(作者系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
编辑:贺兴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