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云阳县:“六个一”推进红色美丽村庄建设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3-02-15 17:12:37自2022年被明确为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对象以来,重庆市云阳县充分发挥红狮镇咏梧社区红色文化、农耕文化、乡村旅游等优势,以“六个一”措施推进红色美丽村庄建设,筑牢基层战斗堡垒,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坚持高位推进,谋划责任体系“一盘棋”
县委常委会专题研究红色美丽村庄建设工作,组建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县委分管领导任组长、副组长,县纪委监委机关、县委组织部等单位主要负责人担任项目联络员。市委组织部选派市水利局北大研究生1名到社区任职,县水利局选派1名副局长任第一书记,组建红色小分队,有序推进各项工作。制定《云阳县开展推动红色村组织振兴建设红色美丽村庄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和《红狮镇咏梧社区红色美丽村庄推进机制》,按照“一周一调度、一月一总结”模式,完善项目建设总清单,实现责任到人、倒排工期、按月跟进,确保项目高效有序推进。
坚持系统集成,贯穿党建引领“一条线”
完善“社区党委—党支部—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群众”五级联动机制,选优配强社区“两委”班子,2022年组织两委成员外出学习25次,规范发展党员1名,按照“1名社区干部+1名后备干部”模式培养后备干部,储备后备干部2名。整合资金,整修社区便民服务中心、村史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党员群众服务阵地。利用声、光、电、影等现代科技手段对彭咏梧纪念馆实施智能化升级改造,增加智慧解说、智慧提示功能。建立“双联五亮”机制,开展“两委”成员联组、党员联户,组织党员干部亮身份、亮职责、亮承诺、亮家风、亮家训活动,为72户在家党员户挂牌,党员帮扶联系农户35户,为27名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深化党员志愿服务。
坚持建管并重,推动项目实施“一条龙”
围绕《云阳县开展推动咏梧社区组织振兴建设红色美丽村庄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召开设计评审会、意见征集会等13场次,整合相关部门资源,聘请第三方机构2家,加速推进项目建设。争取资金4000余万,强化红色美丽村庄整体建设效果。深入实施农村党建提升行动,结合人居环境整治,设置“党员先锋岗”70余个,深入推进“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创建,设立人民调解室,打造红廉广场及法治小院各1个。
坚持红色引领,唱好文旅融合“一台戏”
依托本地彭咏梧纪念馆红色资源,串联九女山景区、云水谣,打造天空之境等特色景点,实现从“景点游”到“全域游”转变,“季节游”向“全时游”转变。2022年举办第二届“咏梧故里·五彩红狮”乡村旅游季系列活动,关注量突破500万人次。集中乡村建设、交通、农业、旅游等各方面资金支持红色旅游点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拓展研学旅行、乡村采摘体验、红色教育项目,年旅游接待人数突破10万人次。对全镇旅游从业者以及相关农户、贫困户进行《红色旅游》等课题讲授和旅游发展业务培训,让农村变景点、农民变老板、农业产品变旅游产品,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坚持多元参与,织密基层治理“一张网”
持续推进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强化“六治融合”,发挥乡贤、理事会等村民自治组织作用,形成多元共治、村民自治格局。完善“党员先锋岗+红色巡逻队”构筑群防群治防线,组建12人组成的“红色巡逻队”,形成了派出所、居委会、巡防队、党员和居民代表的五级防控网。常态化宣传发动,依托“咏梧故里”抖音号、微信号,制播孝老爱亲、安全消防等视频7则,播放量10余万。开展院坝会60余次,张贴海报200余张,发放传单6000余份,悬挂横幅60余条,结合辖区人员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养老诈骗宣传以及青少年网络诈骗宣传。
坚持协同共建,串联产业发展“一条链”
落实基本农田非粮化非农化要求,坚持因村制宜、多样发展,实施农田宜机化改造,提高农田产出能力。由社区集体经济组织主导,建设1000亩柑橘园、200亩李子园。以社区集体经济组织为纽带,分区规划布局观光农业、设施农业、特色产业,联企联农联市场,稳步推进农产品加工,推动农业产业链纵向延伸。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真正把红色资源优势转化为绿色发展优势。依托红色文旅公司,社区集体经济组织承接“红色教育套餐”服务,经营销售农旅特色产品,促进集体经济多元化发展、持续壮大。及时兑现收益分配、经营管理人员奖励,激发集体经济发展内生动力,2022年社区集体经济收入超过90万元。
编辑:周小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