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下载七一APP

七一文学·熊刚专栏丨儿时回忆③:在工厂的日子里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3-02-16 14:04:37

初中时光,虽一晃而过,我却记忆深刻。20世纪70年代中期,我来到万州初四中读初中,学习之余,学校每学年都给我们在工厂安排为期一个月的生产劳动。离开学校教室,投身到火热的生产实践中去,我们既兴奋,又好奇,数着日子盼望着这一天早日到来。

水井沟的老院子 孟学箴/摄

初中一年级,我们来到万州五金厂。五金厂是一个二轻企业,人们叫它“小五金”,坐落在学校下面不远水井沟一座老式大院里。五金厂的大门是一个老式石拱门,门前一对石门墩,几步石梯子通向大院。大院是安放着十几台老式机床的精工车间,冲床、锯床、钻床发出各种声响。工人师傅们穿着油腻腻的工作服在机器边忙碌着。转角一坡梯子上去,是又一个院落。左边是包装车间,堆满了不同种类和规格的纸箱和盒子;右边是镀金车间,装满药水的一长方形大池子冒着热气,一个个煤油灯头在池子里氧化镀铬,捞起来后变得发光发亮。再往上,能看见的区域就是办公室和伙食团。

五金厂主要生产“江城”牌各类挂锁和煤油灯头。20世纪70年代,家家户户都用挂锁,这个厂生产的挂锁,物美价廉,产品覆盖周边地区;农村基本没有通电,生产的煤油灯头,是农村的刚需。同学们大多分到包装车间和灯头车间,我和三名同学一个组,被分配到有点技术含量的精工车间。工人师傅们对我们很热情,他们耐心细致地教会我们怎样安全操作各类型机床。我们用冲床加工铁皮,用锯床给铜质锁芯开槽,用钻床给开了槽的锁芯打眼。在机声隆隆,马达飞旋,火花飞溅,一派忙碌的精工车间,想到小小年纪能够为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内心充满了自豪感。

工人大姐姐跟我们合影 /作者供图

在“小五金”劳动期间,我感受到工人师傅们的热情善良和真挚友情,对他们更是多了一份敬仰。守大门的王大爷师傅,心慈面善,不大言语,每天都围着烤火炉在门旁坐着。一天早晨,他慈祥地向我招手,我纳闷着走到他身边,他递给我一个在烤火炉上烤得二面黄的馒头,让我好生感动。那个年代,粮食定量供应,能够吃上一个烤馒头,也是一种奢侈。教我们操作机床的两个大姐姐师傅,对我们关怀备至,待我们如同自家小兄弟。个子高一点的李师傅姐姐,皮肤白,大眼睛,脸上总是挂着微笑;个子稍矮点的骆师傅姐姐,一头卷发,有点时尚,对人特别和气。伙食团的菜不够吃,她们经常从家里给我们带来油酥胡豆瓣和油炒酸豇豆。离开工厂的时候,我们和她们还有点难舍难分。她俩带着我们小组同学去西山公园玩了一天。回来的路上,我们到荣芳照相馆合影,将师徒“友谊”定格在黑白照片的方寸之上。

初中二年级,我们来到万州罐头厂劳动。罐头厂离学校很远,步行大约要1个多小时。这是一家让老万州人唇齿留香、记忆深刻的企业。生产有午餐肉、红烧猪蹄、猪肉蛋卷等肉类罐头;有蘑菇、芦笋、藠头、榨菜等蔬菜罐头;有糖水桔子、桃子等水果罐头。内销产品遍及国内100多个大中城市;外销占总产量的70%以上,使用国家罐头出口品牌上海“梅林”商标,远销亚、欧、美洲60多个国家和地区,美味美名传遍国内外。罐头作为曾经的奢侈品,那一口甜中带丝丝酸味的桔子罐头,那一盒年夜饭或许才能吃到的午餐肉,是我们儿时最美的回忆滋味。

罐头厂空罐车间 孟学箴/摄

初四中有一支由产业工人组成的宣传队。队长是一位中年女同志。她待人热情,阳光开朗,是罐头厂的工人师傅。我身体很瘦,个儿也不高,但作为学生代表,经常在开学典礼和散学典礼上发言。她在学校遇见我,总是笑眯眯的。有一次,她拍着我的肩膀说:“熊刚啊 ,你是光长心子不长肉啊。”目光满是亲切,表情带着怜爱。因为她,我对罐头厂的生产劳动多了些期待。

聚鱼坨罐头厂码头 孟学箴/摄

罐头厂很大,厂房很多,我被安排在芳香油车间参加劳动,主要劳动就是为榨取芳香油挑选品相好的桔子壳。芳香油车间在离厂门100多米远路边的一个院落里。车间主任,是一名复员军人,长得高大。我们常常列队听他讲话,他给我们介绍芳香油的重要性和用途。听到芳香油十分贵重,价值按“滴”计算,我们很受鼓舞,干起活来,劲头十足。芳香油车间,有一名四川省学铁人标兵,我们叫他“张铁人”。每天看着他系着围腰,穿着长长的胶筒靴,满头大汗地干着脏活、重活,我们都深受教育,感觉大庆油田铁人王进喜同志就在自己身边。

罐头厂房 孟学箴/

初中三年级,我们再次来到罐头厂。罐头厂生产的红桔罐头,清香适宜,甜而不腻,是人们喜爱的食品和馈赠礼品,大量出口外销。正是红桔成熟的冬季,我们参加了罐头厂“剥柑子”大生产。万州及周边农民生产的红桔纷纷运往罐头厂。一辆又一辆满载红桔的货车,滞留在石油站到罐头厂的马路上等待收货,马路边堆码着一筐筐望不到尽头的红桔。罐头厂大生产,历时一个多月,正式职工不够,还要向社会招聘大量的临时工。成千上万的人投入到“剥柑子”的大生产中,一时间,一马路人声鼎沸,人流如潮。

罐头厂红桔车间  孟学箴/摄

车间里红桔堆积如山,上百个圆簸箕整齐地排列着,簸箕里堆放着又红又大的红桔。我们10个同学一圈端坐在簸箕周边,一丝不苟地把桔瓣和桔皮、桔筋分开,将不同规格的桔瓣分装在不同的塑料盆里。分好的桔瓣被工人师傅送进另外的车间,经过层层筛选,选出大小相同的桔瓣,最后做成糖水红桔罐头。罐头厂剥桔车间实行两班制,晚上是临时工的天下。成百上千上夜班的人,蜂拥而至,来到罐头厂剥桔子。厂里有规定,严禁偷吃红桔。桔瓣在手中又大又甜,大家只能垂涎欲滴,吞着口水干活熬夜到天亮。

在罐头厂期间,也是我们改善生活的日子。每天中午,拿着饭盒去食堂打饭,这是我们的最美时光。罐头厂食堂的菜品价格低,品种多,食堂经常有生产余下的香气扑鼻的油炒碎碎肉、蛋卷皮和清炒蘑菇菌供应,普通清炒蔬菜和土豆片,也是油焖焖的。下午下班的时候,罐头厂食堂外面,经常有碎碎肉和蘑菇菌卖,十分便宜,很是抢手。我偶尔也买半斤碎碎肉回家,得到母亲的表扬,感觉就是家里的大功臣,暗自高兴好几天。

初中三年,正是我们心智发育成长的关键时期,也是系好人生扣子的重要阶段。参加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让我们接触了课堂以外的世界,拉近了与劳动人民的感情,体验了劳动创造财富的艰辛。我们后来能够形成热爱劳动、吃苦耐劳、不畏困难、脚踏实地的意志和品质,与初中阶段的这段经历不无关系。


编辑:李微希

声明:凡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七一网的作品,均系CQDK原创出品,欢迎转载并请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转载作品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