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下载七一APP

绿水青山绕巫山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3-02-20 08:49:50

“露染霜干片片轻,斜阳照处转烘明。和烟飘落九秋色,随浪泛将千里情。”

1月8日上午9时许,巫山县境内巫峡两岸,从沟谷到山顶,层层叠叠的红叶延绵起伏,成为长江三峡冬季最艳丽的色彩。

“真是太壮观了!”看见这一幕,来自四川省成都市的游客任雪菲,忍不住掏出手机记录下这份景色。吸引她的是万山红遍的美景,也是山与水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鸣。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多年来,巫山县不断加快建设步伐,凭借一片叶、一江水、一树果,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

一片叶

扮靓青山好颜值

在神女景区松峦峰边上的金大姐农家乐里,挂满了全国各地摄影家拍摄的红叶照片。

“今年的红叶较往年更红,来自湖北、四川等省份的游客络绎不绝。”农家乐老板金世香笑得合不拢嘴,“我们所在的青石村有十几家村民开办了农家乐。每到红叶观赏旺季,几乎家家满员。一年下来,我们经营农家乐的收入至少6万元。”

事实上,把红叶当成景观打造,是巫山县的无心插柳之举。

早在20世纪80年代,巫山旅游就享誉全国,秀丽壮阔的峡谷美景吸引了八方来客,每年接待游客人次轻轻松松就能突破百万,旅游收入达几千万元。

然而,随后一段时间,巫山旅游业开始步入下滑期,每年接待游客人次迅速跌落至几十万,旅游收入也大幅度下降。

2006年,巫山旅游业终于迎来了新的突破。巫山县委、县政府经过多次市场调研和论证,决定将红叶景观打造成巫山的旅游新产品。

“巫山红叶在长江三峡最具特色,有着面积最大、种类最多、景观最美、观赏周期最长、观赏价值最高的特点,既能涵养水土又能形成风景。”巫山县相关负责人称,“所以,我们一边扩大种植面积,让红叶变得更美;一边打造三峡红叶品牌,让红叶传得更远。”

2007年11月28日,首届巫山国际红叶节开幕,当天接待游客突破万人,那一年旅游接待人数较往年增长近10倍,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09亿元。越来越多的巫山人意识到要盯住红叶这座“宝藏”,才能让手中的这碗“旅游饭”更香。

“以前村民都将黄栌、乌桕这些红叶树砍了当柴烧。现在,大家都意识到保护红叶树的重要性,从砍树卖树转向看树护树。”金世香称。

截至目前,巫山县共栽植黄栌、枫香、红枫等红叶树2000余万株,总面积达120万亩;连续举办了16届中国·重庆长江三峡(巫山)国际红叶节,以叶为媒,多措并举推动全域旅游发展,全县近10万人吃上了“旅游饭”。

一江水

走好绿色发展路

冬日的长江,蓝天、白云、碧水交相辉映。来到长江巫山段,只见江面上有一群人手握网兜,在江雾中清漂作业。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水护士”。

“重庆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最后一道关口,巫山是长江流经重庆的最后一站。作为一名巫山人,我要守护好身边的环境,让每一捧长江水回味甘甜。”43岁的葛亮就是一名“水护士”,自2005年进入清漂队,他已经在清漂一线坚守了17年。

如今,作为巫山清漂工作队队长,葛亮每天早上7点上岗,下午5点半收工,与队友们一起负责长江干流巫山段和大溪、大宁河等9条支流的漂浮物清理工作。

“清漂看似简单,但这不仅是体力活,更是技术活,必须得掌握一些清漂技巧。”葛亮说,起初干这行,常常胳膊疼得连饭碗都端不起。很多人都劝他,说这个活儿很累,但他还是义无反顾地坚守到了现在。

17年来,葛亮自己也数不清用网兜舀了多少垃圾,“风里来、浪里走、水上漂、船上捞”就是他日常工作的真实写照。

令葛亮颇为欣喜的是,随着科技的发展,巫山对清漂船进行了升级,由人工船升为机械式船,一艘机械式清漂船的工作量抵得上10—20艘人工船,并且近几年,流经巫山的长江垃圾正在逐年减少,每年的减少量达数千吨。

推进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水资源保护,关停非法码头,禁止河道采砂,实施长江十年禁渔……巫山在大规模开展国土绿化、实施长江沿岸“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工程的基础上,做活“水文章”,打好水资源保卫战。

紧盯这一江碧水和两岸青山,巫山建成了1个5A级、3个4A级景区集群。2022年,全县旅游接待总人次同比增长17%左右,综合收益超过400亿元。

绿色发展,不仅仅是生态旅游。依托三峡地区独有的自然资源,巫山县正全力打造巫山云雨生态康养旅游度假区,探索融合发展新模式。经过几年的建设,摩天岭壹号、凯创·中央公社、“三峡·云嶺江山”生态康养小区等一批高端康养旅游度假项目已经吸引数千人入住。

一树果

唱响生态富民曲

下午时分,当记者抵达曲尺乡柑园村时,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乡亲们手拿电锯,麻利地修剪着脆李树枝。

“冬季是脆李管护的关键时刻,及时修枝整形有利于减少病虫基数,提高脆李品质。”趁着休息的间隙,彭斌热情地介绍起来。

彭斌是土生土长的柑园村人。大学毕业后,他没有留在城里工作,而是回到家乡,和父亲一起种起了脆李。

“我们家种了十几亩脆李,1亩地最高产值可达6万元。”彭斌称,因为品相好、口感正,他家的李子每斤卖价在20元以上,都是外地批发商大单进货,在四川成都、上海、辽宁等地供不应求。

如今,借着新媒体的热度,彭斌还通过电商、社交平台持续提高脆李品牌知名度。

事实上,彭斌只是巫山村民依靠脆李增收致富的一个缩影。

巫山脆李作为一种兼具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水果,已然成为助农增收、乡村振兴的“金果果”。

为进一步擦亮巫山脆李的“金字招牌”,巫山全力打造“江南百里李花长廊”和“江北千顷李庄”两大乡村生态旅游景观,连续两年成功举办“中国李乡·三峡花海”李花节,累计吸引游客200万余人次,带动群众创业和就业2万余人,实现乡村旅游综合收入8.4亿元。

一棵脆李树,从开花到结果,打通了包括赏花、采摘、农家乐、民宿、果品贸易等环节在内的全产业链,托起了巫山的绿色经济。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市委六届二次全会指出,要“着力打造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大力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

未来,巫山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市委六届二次全会精神,继续打造“一江碧水,两岸青山,三峡红叶,四季云雨”的生态美景,加快建设生态旅游、生态农业、生态康养为主的绿色低碳产业体系,让“生态资本”真正成为群众的“幸福资本”。

编辑:卢韵竹 许幼飞

声明:凡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七一网的作品,均系CQDK原创出品,欢迎转载并请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转载作品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