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下载七一APP

七一文学·李立峰专栏|翠云里记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3-02-22 13:50:38

周末,路过一家名叫“花园”的地方,被名字吸引,顺道一探。

花儿已经不见了踪影,但花盆还在,蔬菜在其中安了家。一棵棵油麦菜、香菜、小葱、小青菜等精神抖擞,让花盆生机勃勃,绿意盎然。

临近中午,孃孃们正在理菜,是一些冬葵、小葱之类的小菜。头顶,悬挂着店家自制的风干鱼和酱腊肉。而不远处的阳光下,晾晒着三大篮萝卜干,呈青灰色。

老板是一位五十岁左右的男子,拿出给厨房外花坛下一排一尺余高的花盆,朝里面装上花肥,准备种海椒苗和茄子苗。我早注意到,这苗是和买菜时一起买的。

“两三棵一起种不得行,它们会开枝散叶,长得很大。最好一盆种一个。”看着一盆种了三棵海椒苗,我忍不住插嘴。有限的养花和种菜经验,让我有一点自信。

男子憨憨一笑道,“搞起耍的嘛!”五棵海椒苗种了两盆。看来,他是真的在耍。接下来,该种茄子了。但听了我的话,男子显得犹豫了,自言自语道,“我再去整几袋子花肥来。”我会心一笑。

这个院子,上了年头,至少有十几年了,但看上去却不落后,没有破落感。相反,宴会大厅,全景包间,露天餐桌,蒙古包,一应俱全,甭管你吃中餐,吃烧烤,还是吃柴火鸡,都没有问题。

收银台的后面,是一个个水池,高低错落,水流潺潺。原以为是装饰,不承想是鱼缸。当食客点鱼了,男子便操起大抄网,在水池里捞。这水池,每个水池都有一间屋大小,四五个水池,养着不同的鱼。

我不禁为男子的奇思妙想叫好。这哪里是一个店,而是一个家!只有这样接地气的店,才能熬过疫情的考验吧。当门可罗雀的时候,花儿自然谢了,那就种上菜吧。花园变成了菜园,一样妙不可言,一样值得期待。

种过花的都知道,花不好养。美丽的花,不轻易被人驯服。枯萎之后,要么迅速换掉,要么连花带盆一起扔掉。其实,还可以种菜。菜种得好,一样可以代替花,装饰庭院。不换花就换思路。

翠云里有一家花市,还在建设之中。疫情闭关的日子里,枯死的花不少,现在依稀可辨,诉说着曾经的艰难。好在,一切都已随冬天,一去不返。

一家花店吸引了我的注意。店中女子看上去有四十多岁,正在给花盆擦水。“这擦的是什么,这么亮?”我好奇地问。“是润肤油。玉石要靠养嘛!”女子温和地答道。

我这才注意到,这花盆不是普通的石头,而是玉原石。它被切成一小块一小块,打磨圆润后,在正上面挖了一个坑,种上小型绿植,顿时成为了盆景。

“怎么想到这样做?”我好奇地问。

“就是喜欢。”女子说,她和姐姐在两处花市各有一家店,已经开了十几年了。在卖奇石之外,用自己艺术的眼光和天才的大脑,把植物和石头巧妙嵌合,让坚硬的石头有了柔软的外衣。

除了玉石之外,江中的鹅卵石、废弃的陶罐,也被种上蕨类、红枫、发财树等,摇身一变为艺术品。

“你看,没有一盆是相似的。有的是不卖的,我要欣赏个两三年再卖。”女子说,自己每天有干不完的活,但乐在其中。因为喜欢啊!

我不禁为女子的匠心独具所感叹!原来,卖奇石可以不枯坐、不傻等、不干熬。在没有顾客上门的日子,依然有许多事可做,给花盆擦油,给石头挖坑,给植物塑腰。商业,也可以很艺术。

在这样的日子里,内心丰盈,万物生长。

编辑:廖晨希 熊冬梅 全丽

声明:凡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七一网的作品,均系CQDK原创出品,欢迎转载并请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转载作品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