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文学·熊莉专栏|唤醒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3-02-23 10:54:38在她,一个和“十八梯”一起镶嵌在人们心中的美好女子,《扶贫印记·成渝双城女性力量影像展》策展人戴伶的呼唤下,在“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前一天,在“红房子”里,时隔六年间,我们第二次相遇是在的暖心暖情在影像展大厅。
温情适宜的戴伶及渝中区从未有忘记过、放弃过需要帮扶的我和我深爱着的家乡巫溪,就在这样精美的260余幅作品组成的影像展中也不曾放过我们,竟然挤出一个子展厅——《溪山行旅》来,让我这些奋力脱贫和为贫困姐妹脱贫而奋力帮扶的姐妹们、那无与伦比的、极其稀罕的、没有一丝杂质的笑脸,以及我山水、草木、田野之大美,得以随性张扬和恣意!爱,就这样注定在戴伶及影像展总策划邹小平女士等“蓄谋已久”的“经意”中、在摄影师们“精妙”瞬间的快门中定格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关爱关注里。爱,就这样播种在还不曾进过主城,更不用说见过“红房子”的姐妹们美妙无暇的憧憬里……
我观过影展后,马上与大家参与研讨,深深地感受到了一种特别的点播和无限向上的牵引力量。
……
回到巫溪,我看完大夫,迷糊了——我继而奔驰向大山深处,听到她及她们的呼唤声不是渐行渐远,而是愈远愈急促愈亲切。突然,我惊醒过来。原来,我和我大山里的姐妹们睡过头了。
迷迷糊糊的我,梦呓出我是谁?谁是我?
我应该是我,大山深处姐妹中的一员、那个致力于好人巫溪,厚德巫溪,心旅巫溪的我。
她、她们的呼唤,春天使者的呼唤,是在于唤醒我及我的姐妹们。通过脱贫攻坚战,已经醒来了很多的姐妹,但是,如何从真正意义上,让仍然还躺在帮扶政策上过日子的姐妹们都醒过来,让我们的村庄都醒过来,还是一个“痛”字。
痛,没关系;难,也没关系;慢,还是没关系。只要姐妹们立足从个人自治到家庭自治的量变、质变到村庄自治,就能完全彻底地拔掉苦根种上福田。实践证明:没有巫溪人做不到、做不好的事情,前提是需要我们明白自己是谁,该做到什么,该做好什么。因为,美好的日子是自己说了才算数的。
《溪山行旅》在最后这样写道:巫溪人“美”,与我们熟悉打磨出的“美”不太一样,她没有工业化,不来自于修图软件精细处理磨皮与液化;也不来自于矫揉造作的姿态,而来自于人意天光中的自然而然,来自于可居可游间的朴素生活,在所居之间,在真实之刻,与环境共同构筑起了现代乡村的日常之“美”。
好一个“人意天光的自然而然”的日常之美!
今天,她、她们在为我、我们的痛而痛;明天,她、她们将为我、我们的美而美!
对此,我深信不疑!(2021年3月9日)
编辑:李微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