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下载七一APP

郝安专栏|蕴藏中国大智慧的二十四节气(中)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3-02-25 10:00:00

4

二十四节气设定了四季均等的季节框架,每一个节气的敲定,都经过了百岁千秋的千锤百炼,百转千回的千思百虑,富有永恒的真实。

从黄经零度起,太阳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每年运行360度,共经历二十四个节气。在月初的叫节令,在月中以后的叫中气。节令和中气交替,各历时15天。

从立春到下一个立春,谓之一岁;春夏秋冬,是为四时。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四立者,为生长收藏之始;夏至、冬至二至者,为寒暑之极;春分、秋分二分者,为阴阳之和。此为八节。

又,五日谓之候,三候谓之气,六气谓之时,四时谓之岁。经典的二十四节气凡七十二物候历,用生灵万物的行运之规及大自然最曼妙的语言,记录植物的萌芽抽枝与开花结果,记录春夏秋冬的草木荣枯和候鸟来去,也记录一年中雷霆闪电跟风云雨雪的推移变迁。

5

生活五花八门,色彩斑斓。要从中理出个清晰的线索,把深刻的本质的东西表现出来,就必须高度概括,得出明确的概念。

概念通常是一种文化的集中表现,也是事物的集中表现;要集中就要抽象,它常常被抽象为理论、定义、观点。一般来说,经过抽象的东西都难免枯燥。

操揉磨治的二十四节气,一路删繁就简,一路朴素简约,一路通幽洞微,一路察天俯地。在山积波委的变故中披沙拣金,在云合雾集的变化中抽丝剥茧,最后提炼、概括、抽象,煎熬出破天荒的二十四个汉语名词系列;关键是经过高度抽象概括,它还很生动形象。可谓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穷极工巧,收纵张弛,别有春秋。

春秋冬夏,更早这样的四季排序,让象征耕种和收获的春秋,用来指代年岁或者历史。而极端气候夏冬各六个节气的形制命名,遵循着这样的规律:寒暑以时令言,雪水以天地言。一立一至,两小两大。唯一的异数是小满之后不是大满,而是命农勉作的芒种。

这显然不是随性而为,更不是百密一疏。此以芒种易大满者,皆因时物兼人事以立义也。小满是将满未满,好在适度,重在理性的提醒嘱咐;芒种是低下头来,耕稼陶渔,重在实际的辛勤劳作。虚实互见,对照生辉,蕴涵的是中华传统文化洞察世间人事的大智慧。

先秦典籍,已经有了完备规整的二十四节气。只两处与今不同:“雨水”在“惊蛰”后,“谷雨”在“清明”前。全都集中在春季,又都与雨水相关。俟西汉“三统历”把雨水时序移前;东汉“四分历”又将谷雨时序推后。还有惊蛰原来叫启蛰,因避汉景帝刘启的讳而改称惊蛰。

戋戋二十四回,区区四十八字,一言穷理,两字珠玑,高深博大,是在语言的精炼抽象之外,更具高度、更有概括力的一种象形。

6

一套精密的时间分割方式,沿用几千年的古代天文特殊历法。二十四节气最了不起的地方,是它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文化体系,从天象、气象、物象,地理、地域、地方,到生产、生活,民俗、民事,一直到它的认知哲学,包罗万有,一应俱全。

博洽多闻、腹载五车的不觉为浅,胸无点墨、目不识丁的不觉为深。正所谓独绝者矣。千百年来,因此翻涌出数不胜数、灿若繁星的诗词文联,歌赋咏叹。

主体文本惜墨若金,就连附属三候也是用字用心、炼字炼意到无以复加。如果说,二十四节气48字是字字珠玑最短的绝版史诗,那么,随者唱喁的民谣、谚语、候应就是一部民间版的通俗诗经。

七十二候,或古拙,或隽永,很大程度是在二十四节气映照下,旷日累时、饱经世故的另一种时间美学,其总结提炼出的更常见、有规律的标志性物候现象,都是一语破的,一针见血。

五天为微,十五天为著;五天一候,十五天一个节气。见微知著、观候知节的出处,原来是从节气来的。见微观候,知著知节。这两个词恰好又是节气本身最好的阐释和注脚。

编辑:廖晨希 熊冬梅 全丽

声明:凡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七一网的作品,均系CQDK原创出品,欢迎转载并请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转载作品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