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光惠专栏|长在月亮里的小镇
文章来源:肖华智 冉彪 徐焱发布时间:2023-03-06 20:03:43斜阳西下,藏在了远山峰峦背后,落日的余晖褪去了最后一抹酡红。
暮色四合,夜,像半透明的墨油纸慢慢铺展开来,从浅灰、浅蓝到深蓝,直到染遍整个苍穹。万灵古镇像一个慵懒的少妇,散发着倦态、迷离的光。
万灵古镇,原名路孔古镇,位于重庆荣昌区,依山临水而建。宋、明时期,这里建了一些供行商休息、住宿和堆放货物的店铺,叫水码头,客商往来如织。清代嘉庆五年(1800年),当地绅士及乡民为了防御川东白莲教大起义的战火,将水码头扩建成了更具防御功能的寨堡——大荣寨。同时,万灵古镇也是原湖广填四川的集散地,享有“移民水乡”的美誉。
斑驳古老的城墙上,那棵千年古榕树历经风雨,依旧枝繁叶茂,默默见证着古镇的历史与变迁。坚固、高耸的日月门至今屹立不倒,守护着一方百姓的平安。
水,让小镇变得更加温婉雅致,有了江南水乡的风韵和味道。蜿蜒的濑溪河环绕古镇静静地流淌,孕育、滋养着勤劳淳朴的万灵儿女,大荣桥像一张弓倒映在河面上,河水从大荣桥流过,不急不缓,在白银滩前,水流形成一道银色瀑布,倾泻而下。河岸边树影婆娑,临河而建的民房顶上升起几缕青灰色的炊烟。有农妇沿河道石梯拾阶而下,在河水中浣洗。河里戏水的麻鸭钻出水面,甩甩头,拍打着翅膀,大摇大摆往家走。木船上,船夫熟练地摇动船桨,河面上荡开一阵阵涟漪。不远处,寺庙里传出的钟声悠悠回响。
寻一处沿河而建的木屋饭店,踩着吱嘎作响的窄窄的扶梯上到二楼,临窗而坐,店家倒上热腾腾的茶水。来上两碗河水豆花,一盘豌豆凉粉,红烧一盆刚从濑溪河里打捞上来的母猪壳,一大钵地地道道的滑肉汤,再炒上几个新鲜蔬菜,味道巴适极了。来了万灵古镇,米酒是一定要喝的。一人端一杯,谈天说地开怀畅饮,米酒的醇香在屋子里飘溢,唇齿留香,不知不觉已至微醺。
街边店铺早早掩上了门,透出几丝氤氲的余光,屋檐上挂着的红灯笼亮了起来,像一个个熟透的红柿子,在夜色里散发出朦胧的红光。街上的行人不多,三三两两。朋友们“勾肩搭背”游荡在小镇的青石板路上,摇摇晃晃,说着一些不着边的酒话。
来之前,我特意换掉了高跟鞋,唯恐鞋跟坚硬的敲击声惊扰那些尘封久远的故事。小镇的月夜,没有城市的喧嚣和霓虹,这里每一个角落都沉浸在一片古朴静谧之中,静得仿佛只听得见我们轻盈的脚步声。
不知何时,月亮悄悄地越过濑溪河边上的丛林,从容地爬上了夜空。习习凉风迎面扑来,夹带着淡淡水气和花的清香。银色的月光,如流水一般缓缓地倾洒下来,无声无息地弥漫着,柔柔地照亮小镇,恍若穿越历史的尘烟,踏入了一幅尘封千年的柔美画卷中,月光穿透茫茫夜色和狭长的小巷,洒在光滑的青石板上,小镇好似披上了一层软软凉凉的轻纱,远远近近的屋檐翘角都看不清细节,将地上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一石缸边,突然窜出一只小花猫,警惕地瞄我们几眼,“喵呜、喵呜”两声,打破了小街的宁静,随后迅疾消失在夜色里。
街巷转角处的雕花木窗下,是谁家的媳妇抱着孩儿,轻声哼唱着摇篮曲。孩儿在母亲温暖的怀抱中安然入睡,小手却还紧紧搂着母亲的乳。
月亮更高了,夜空隐隐浮现出几朵淡淡的云彩。披一身月光,穿过日月门,绕过烟雨巷,青石板铺就的街巷曲折、幽深,那白墙黛瓦的建筑,深深的庭院,古朴的木门,曲折的回廊,仿佛都在无声地向人们诉说着曾经的繁华和沧桑。从宋、明时期客商云集的水码头到防御大堡寨,再到如今的美丽宜居古镇,数不清有多少英雄好汉从这条古街经过,数不清有多少战马铁蹄的印迹烙在这青石板路上。
月上中天,月亮倒映于水中,仿佛少女害羞的脸庞,月光清澈、柔美,带着一丝丝凉意,轻抚着脸庞。此时的古镇似乎并没有太多睡意,或许是已经沉睡了近千年,也该醒一醒了。明月映照着小桥、流水、民居,河岸的垂柳在月光下随风摇曳,轻歌曼舞。湖水里突然“咕咚”两声,碧波漾开来,上面闪现出无数个月亮。
河面亮晶晶地闪着光,似散落一地的碎银。溶溶月光流淌,坐在桥上,吹着清凉的夜风,听河水潺潺,如临梦境,眼中、心里,柔柔的,润润的。忽闻一阵清远的笛声远远飘来,婉转悠扬。
我们走,月亮也在走,它悠悠地走过我的头顶,月夜下的小镇比白日里更添了几分朦胧与诗意,愈加婉约、柔美。月光如酒,醉了我的心房,醉了我身旁这个如诗如画的小镇。
走在前人走过的青石板路,沐浴着前人沐过的明月,不禁让人浮想联翩,荡涤尽心灵的阴霾和尘埃。夜色越来越浓,夜空如墨,月亮半眯上眼,为小镇盖上一层薄纱,鱼儿睡了,鸟儿睡了,小镇睡了。躺在木床上,枕着溪水,沐着月光入眠。
万灵古镇,一个长在月亮里的小镇,山水皆入画,韵味悠长。我在它的心里,它也在我的心里。
编辑:陈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