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下载七一APP

报告总书记|龙河碧水入长江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3-03-09 08:56:21

初春时节,温暖的阳光照射在龙河上,平静的河面泛起点点亮光,清澈的河水如一条晶莹的丝带环绕着丰都县龙河镇洞桩坪村。

洞桩坪村村民向俊峰如往常一样,优哉游哉地赶着骡子,将肥料运往沿河的另一个村庄。他从小就在龙河岸边生活,看着如今的龙河他不由得感慨:“美景来之不易呀!”

龙河是长江上游右岸一级支流,发源于武陵山区,流入长江三峡库区,关联国家级武陵山生物多样性与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和三峡库区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

从污染源多、常年断流,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龙河(丰都段)已成为全国示范河湖。

治水——切断污染源

走进景致秀美的龙河国家湿地公园,龙河(丰都段)河道清澈见底,道路两旁绿树成行,无数游人在此欢度闲暇时光。

在过去,龙河(丰都段)两岸分布着30多家化工企业以及众多非法采砂点,水污染严重,部分断面水质曾为劣V类。污浊的河水有时伴随难闻的气味,令人避之不及。

作为丰都的“母亲河”,龙河在丰都县内蜿蜒62.5公里,因全流域人口多、工矿企业多,导致治理基础弱、治理矛盾大。

“但我们整治的决心更大、行动更坚决。”丰都县河库综合事务中心工作人员黄山介绍,2019年11月,龙河(丰都段)入选全国首批17个示范河湖建设名录。丰都县随即成立了示范河湖创建专项工作组,集结多方力量对龙河流域展开全面摸排,研究龙河治理方案。

全面摸排并非一项轻松的事,部分非法采砂地点比较偏远,开车行驶在崎岖的山路上,半路抛锚也是常有的事。“有时候,我们还要玩‘藏猫猫’的游戏。”黄山解释道,部分非法采砂取石者为了躲避检查,将作业时间改到周末甚至晚上。

得益于各部门的密切配合,龙河(丰都段)的采砂取石作业点被逐步关停。长江干流、龙河水质均达到Ⅱ类水标准,水功能区、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逐年稳步提高。

“河道改善了,环境变美了,我们喝水放心,呼吸也舒心了。”龙河镇皮家场村村民向庆东高兴地说。

2020年11月22日,龙河(丰都段)全国示范河湖建设顺利通过验收,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龙河已成为丰都人共享的乐土。

护水——实施组合拳

清晨雾气未散,三合街道罗山村村级河长秦闯拿着一根足有3米长的长杆网兜,和同事一起沿着龙河河岸捡拾垃圾。

他们习惯称自己为龙河儿女,四季守护龙河。

作为村级河长,秦闯需要每天前往龙河打捞垃圾、制止非法捕捞。“这些年来,河里的垃圾越来越少,我的工作也越来越轻松!”秦闯乐呵呵地说。

“多”与“少”的变化,是秦闯和其他龙河儿女的切身感受。

在丰都,像秦闯一样的村、镇两级河长还有很多,往上还有县级河长、市级河长。“丰都的水环境水生态是越来越好了,但我们绝不能走先治理、又污染、再治理的弯路,要让河流湖泊时时有人管护。”丰都县水利局副局长谭岚说。

对此,丰都县以河长巡河为抓手,创新建立龙河“一河三长”(河长、督导长、警长)机制,形成了执行、监督、执法三位一体的河道综合立体治理格局。

“一河三长”之下,还有百余名网格员打通河道管护环节的“最后一公里”,今年40岁的廖勇便是龙河镇中合场村的专职网格员。

“巡河能够第一时间发现问题、上报问题,并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长年累月地行走在龙河边的树林里,廖勇身上难免会有杂草和蚊虫留下的“小印记”,但日益清澈的龙河让他无惧严寒酷暑,兢兢业业地完成自己的工作。

2020年7月,龙河流域遭遇罕见洪水,河水陡涨又退,留下大量垃圾。“那段时间我们每天只能休息三四个小时,不仅要处理河水中的垃圾、不分昼夜地沿河段巡视,还要劝阻不了解汛情的村民靠近龙河。”廖勇和同事们24小时在岗在线,坚守在第一线。

除了依靠人力,丰都县还自筹资金2600万余元开展“智慧河长”建设。推动水质监测站、水位站、视频监控点建设;整合山洪灾害、中小河流水雨情等系统数据;利用无人机、卫星遥感等手段开展全方位立体巡河和信息采集……多措并举下,丰都县实现河流管护常态化,有效提升了辖区河湖空间管控能力。

兴水——打开幸福门

初春,在已关停的羊鹿沟小水电站附近,包鸾镇红花坡村村民刘希武正在自家农家乐里忙得火热。

羊鹿沟是龙河的小支流,河水清澈蜿蜒而下,两岸绿草萋萋,吸引了不少游客。

“2018年我返乡创业的时候,可没有这些美景呢。”忙碌间隙,刘希武讲起了之前的经历,“那时我打算借着村里靠山临河的自然优势经营农家乐,可周边的河坝环境又脏又乱,‘赶跑’了不少客人,我只好关停农家乐再次外出务工。”

在龙河整治前,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沿河而立的27座中小水电站大多年代久远,因下泄生态流量不足、梯级过密等原因,导致部分河段出现断流,露出光秃秃的河滩,成了村民们随手乱扔垃圾的场所,一些常年栖息在河畔的白鹭、野鸭也陆续离开。

2019年,丰都县结合龙河流域生态治理,将生态流量放在首位,责令整改和关停龙河自然保护区内的小型水电站。自2020年清理整改完成后,村民们又过上了“靠水吃水”的生活。

“水清了,岸绿了,我们搞旅游才更有底气。”刘希武信心满满地说。

在丰都,依靠优美的生态环境发展特色旅游致富增收的故事屡见不鲜。

走进三建乡绿春坝村保家楼的花涧小厨民宿,游客们三五成群围坐炉边,炭火上的热茶“咕噜噜”地冒出缕缕暖烟,香气扑鼻。

彭红娟是丰都县土生土长的“80后”,同时也是花涧小厨的经营者。在考察民宿选址时,保家楼片区依山傍水的地形、被保存完整的村落和龙河流域优美的环境,让彭红娟一见倾心。通过5个月的建设,花涧小厨试营月当月营业额就达10多万元。

5年来,重庆市始终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不断加强排查整治,水环境治理成效渐显。2022年,长江干流重庆段水质持续保持为Ⅱ类,74个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到98.6%,水生生物资源量不断增长、物种数量不断增多,流域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治水兴水,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是重庆的重要使命。未来,重庆将继续打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系统推进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江河湖库协同治理,不断改善长江生态水环境和水域生态功能。

编辑:卢韵竹 龙宣辰

声明:凡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七一网的作品,均系CQDK原创出品,欢迎转载并请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转载作品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