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下载七一APP

彭庆梅专栏|千万里寻根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3-03-11 23:21:42

这是我所见过的最大的鱼儿!在青岛水族馆淡水生物展览馆内,一条大鱼的标本吸引了我,它有一个响亮的名字——中华鲟。中华鲟植根于华夏大地,是我国特有的古老珍稀鱼类,是世界现存鱼类中最原始的种类之一,被国人视为中华瑰宝。

中华鲟的身体呈长梭形,两头细长,尾鳍上叶昂扬着,它的形体就像一艘小型舰艇。五行大而硬的鳞骨组成的骨板支撑着庞大的身子,体态无比壮硕,又像一位身披盔甲随时准备出征的将帅,看上去威武又威严。它的眼睛黑亮有神,两只小豆眼就像两粒小珍珠,眼睛后面的头部两侧各有一个喷水孔,呈新月形。它的眼睛前部扁平,稍微向上翘着,像极了耕犁头。它的鼻子钝圆,有似梅花状的花斑,口内无牙齿,口唇呈一条横裂,位于头的下面,口唇的前方长有四根触须,触须用来搜寻水中的食物。

以中华命名的大鱼不同凡响,它可是我国的原生民,血液里流淌着古老的中华寻根文化基因,骨子里自带中华气概。它的鱼鳞坚硬,属于硬鳞鱼类,背脊鳞骨及背部腹部两侧的鳞骨十分明显。五行鳞骨不仅线条明丽漂亮,还可以感知水流的方向呢。它的体态矫健且美丽,其形态酷似传说中的中华图腾巨龙。中华鲟又被称作龙鱼或者龙鳇鱼,或许龙图腾是由华夏先祖对龙鳇鱼的顿悟而来。龙鱼与龙哪个是启蒙呢?未可知。

在我国现存的史氏鲟、长江鲟、达氏鳇、库页岛鲟、中华鲟、西伯利亚鲟、鸭嘴鲟等几个品种中,中华鲟是鲟鱼类之中的大哥大。最大的中华鲟体重约六百公斤,体长约五米,也是我国淡水鱼类中体格最大、生长最快、寿命最长的鱼类。因此,中华鲟又被美誉为鲟鱼之王或者长江鱼王,有水中大熊猫之称,属于国家一级保护野生珍稀动物。中华鲟自古就具有王者风范,古时候,人们将中华鲟称作王鲔鱼。

这些鲟鱼之王体态壮硕威武,性情温和良善,捕食并不凶猛,甚至堪称斯文儒雅,它们主要以浮游生物小鱼小虾和水生植物为食。摄食时中华鲟张开口唇呈圆筒状,任由食物自由入口,利用口膜的伸缩性将食物吸入肚腹,如此斯文的摄食方式,有谦谦君子的儒雅之风度。中华鲟自带古老的中华民族文化气质,温文尔雅,恢宏大气。

中华鲟所属的鲟鱼类化石出现在中生代,近两亿年之前。在地球上天翻地覆的大灾难之中,恐龙种群彻底灭绝了,可鲟鱼类却顽强地生存下来了。神秘的鲟鱼物种是地球上现存的最古老的脊椎动物之一,中华鲟属于鲟鱼类中年轻的一种,它又被称为水生生物活化石,具有极高的科学研究价值,是研究鱼类演化的重要参考物种,在研究水生生物进化和地球变迁等方面亦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科学研究者对中华鲟成功进行人工繁育与放养,努力使这个古老的物种种群延续壮大,因此,我们也应尽最大努力保护和关爱野生动物,维护生态平衡,给濒危珍稀物种一个生存繁衍的安定家园,使华夏大地这一古老的物种永远陪伴我们。

面对这个庞大的珍稀物种,我惊叹惋惜,思绪万千,在亿万年沧海桑田变迁之中,很多物种灭绝了,这条大鱼是如何变成一副骨架的?如今,它以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标本形式呈现在我的面前,令我浮想联翩。当我再一次仔细地审视面前的大鱼时,我分明看到它的珍珠般的眼睛里噙满了泪花,它思念故乡了吗?海的那一头就是故乡,大鱼儿懂得,回家的路太长,要用一生去丈量,回家的路很短,时刻萦绕在大鱼的思归梦乡。

每年的夏秋季节,在大海里长大的成年中华鲟便离开大海,成群齐聚在长江口,沿着它们的祖祖辈辈用生命探索出来的生存繁衍之航线,溯河而上,开启艰辛的回家旅程。它们不畏旅途的艰难险阻,亦不留恋沿途的精致美景,溯流击浪,一路向前不回头,绕游过崇山峻岭,泅渡过激流险滩,不远万里回归心心念念的故土家园。直到第二年秋天,中华鲟才游回到朝思暮想的故乡,即水流湍急的金沙江一带,回归母亲河的中华鲟在故乡安心产卵繁育。刚出生的小鱼儿各自带有一个又圆又大的卵黄囊,像极了小蝌蚪,它们的颜色体态相同,在水里悠闲自在地浮游着,大约两周后开始摄食。深烙上故乡印记的小鱼儿在鱼妈妈的带领下,意气风发地踏上成长壮大的旅途,一路欢快地畅游,奔赴美丽的汪洋大海。

在长江与大海之间洄游,养成了中华鲟独特的生活习性。它们在母亲河出生,在大海里成长壮大,遵循着无论游到哪儿都会寻根故土繁衍的深情,世代天生自带华夏古老的寻根文化气质与执着信念。科学研究发现,江海洄游中处于产卵期的中华鲟以至于不再捕食,利用自身储备的营养维持体力消耗所需要的能量。这些少小离家老大回的大鱼儿的识途、忍饥和方向性令我惊叹不已,离家的路太短不必饮食,回家的路太长,归乡心切不思饮食吗?

中华鲟将后代繁衍在母亲河,使它们的子孙植根于华夏大地,无愧于它们的名字中华二字。这种在江河里出生,在大海里成长的生存模式,像极了那些旅居海外,却不忘记回归故土寻根的华夏儿女。寻根,千万里寻根,不正是中华民族凝聚力与向心力增强的纽带吗?

那些骨子里自带古老的中华寻根文化基因的大鱼,将炙热的赤子情怀与坚定的理想信念一脉传承,世世代代,生生不息。中华故园,鱼儿亦眷恋。

(作者系山东省临沂市作协会员)

编辑:王耀东

声明:凡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七一网的作品,均系CQDK原创出品,欢迎转载并请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转载作品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