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下载七一APP

陈博洲 | 张复兴:大家之路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3-03-17 23:11:10

图片

人物档案

张复兴:著名山水画家,天津人,祖籍山西,1946年生。中国画学会副会长,中央文史馆书画院研究员、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院研究员,中国水墨画院副院长、中国友联画院画家、中国美协会员、一级美术师。

博象美术馆 · 画坛画语——

大家之路

——我所熟知的张复兴

◎文|陈博洲

1986年,五一劳动节,广西桂林市文化局八桂斋书画院在工人文化宫举行笔会。一个消瘦的少年在水泄不通的围观人群背后侧身往下一蹲,往前一拱, 犹如一条泥鳅般钻到了前面,如饥似渴地盯着笔会其中一位皮肤白皙的画家潇洒地挥毫泼墨,只见他时而皴擦并进,时而勾点同行,其遒劲的线条如同剑光刀影般迅速构成一座又一座的山峰、一片又一片的层林,每一块积墨又似天地间一股浑厚的元气凝聚在山脉峰峦间,激荡出画家胸中的万丈豪情。他意到笔随,雄奇秀丽的桂北风情,转眼间就被驾轻就熟地在一张四尺见方的宣纸上描绘得淋漓尽致。当这位画家题好字正要钤印,却发现忘记带印章,此时,这位画家拿起笔蘸了点朱砂,洒脱地在署名后面画了一个朱文“张”字的印章,犹如金石镌刻,笔笔见刀锋,让这个少年佩服得五体投地,满眼崇拜地望着眼前这位不认识的画家。

这位画家就是享誉当今中国美术界山水画坛的大家——张复兴,那个少年就是我。

亦师亦友 受益匪浅

那一年,我只有16岁,就是在这一年,我对张复兴先生产生无比崇敬之心。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心里便萌发出结识张复兴先生的念头。

信感初遇恨迟后,何须久来苦苦寻。

人与人之间的缘分似乎是一个无解的密码,这个密码谁都无法解开,也似乎是上天的旨意,你不能解开,也解开不了,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时隔7年后,一位朋友带着我敲响了桂林铁西西小区九栋的一家大门,一张皮肤白净、温和儒雅的脸庞随着大门的打开映入我的眼帘,就是他!一直崇拜的张复兴居然真的出现在我眼前!我记住了这一刻 ——1992年5月3日,我第—次拜访张复兴先生,也就是在这一天,我有幸成为张复兴先生的朋友。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入壁。

宽兮绰兮,猗重较兮,善戏谑兮,不为虐兮。

必须承认,有些人一望而知即为非凡人物。书斋里,我注视着淡然儒雅的张复兴,乐天达观的他,时而谈古论今,时而讲一段小故事,奔逸绝尘。那时,年轻的我便断定张复兴先生今后在中国山水画坛上注定是一位不朽的重要人物。此后,我一有机会就跑去他那里蹭点有趣的小故事听听,讲着讲着,他突如其来用刚学会的三两句潮汕话把从沉醉于有趣故事情节中的我喊了回来,一会儿,他又用一口标准的天津话说一则段子,我们彼此捧腹开怀,其乐无穷。谈笑间,我又往往会被他眯着眼睛专注地审视画面的神情吸引,他意存笔先,挥翰成风,我则立马紧盯着他的手腕,目光跟着他的笔头游走,受益无边;在欢乐的气氛中,感受到张复兴先生的大智若愚,平易近人的强大心境。也必须承认,一个积淀着深厚文化底蕴有修为的艺术家,他的创作行为是不需要哗众取宠的,而是能在任何情境中平静的、还原生活的、底气十足的去发挥其才智。情商十足的张复兴及其豁达开朗的个性就是一种艺术的真实,远离功利纷扰,回归朴真生活,也是艺术源于生活的崇高写照。

图片

《白云红树图》
138cm×68cm

我痴迷于看他作画的每一个瞬间。谈笑风生处,笔墨瞬息万变,层林峻岭,云雰弥漫的桂北山区风景跃然于纸。画面上,郁郁葱葱的山林如同风樯阵马,坚守着祖国的大好河山,形态各异的参天古木、复杂交错,犹如向高山稽首,也似朝拜苍穹。藤蔓在大树根部倔强地缠绕,从古木躯干直攀树梢,几颗红彤彤的野果坚定地高挂在藤蔓之上,万分瞩目,似乎在向苍莽山岳提醒,有我存在,山河魅力倍添,神州万川壮美无比。远处,依稀几间侗乡老屋,一条土狗趴在院坝上,神情平淡地盯着屋前的水车,看着水车缓慢地向几块山田灌溉,或许它正在忠诚地等待着主人劳作归来;芭蕉树下,三两只母鸡用爪子刨着泥巴,不停地寻找它们想要的蚯蚓……一幅来自生活,记录着桂北的侗乡风情画卷,就这样栩栩如生地呈现在眼前。画里,是张复兴那遒劲苍拙线条和恣意所欲地泼墨运用手段,灵性与意象碰撞出美的韵律,彰显出传统中国画笔墨的精神与底蕴;画里,是张复兴先生倾注着对生活的热爱,对神州大地无比的崇敬和深深的眷恋。他在艺术创作上最为可贵之处,就是将鲜活深邃的生活体悟,提炼、概括为与自然的心灵对话,凝视,对望,倾听,倾诉,同构,共鸣,他努力将种种深层次的精神体验用传统的中国画笔墨样式进行艺术的表达,这是他作为一名艺术家的时代担当和艺术探索,因而独具个人风貌。这种艺术探索是成功的,是千百年来历朝历代画家们苦苦追求的艺术信仰和目标,各个时代不乏成功者,而在当今画坛,张复兴以他贴近传统文脉、贴近时代生活、继承传统笔墨精华的艺术抉择,结合他那独树一帜的笔墨语言,成为再现整个时代的艺术家群体的优秀代表。

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

“寻常家山” 髙雅脱尘

阅读张复兴先生画作中这些来自生活的写照和师法自然的创作,深深感受到他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珍重,以及对传统文化艺术坚定不移的敬仰与执着。是的,张复兴与传统笔墨间就像是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场爱情,世间,有多少温柔乡,有多少美娇娘,然而,物欲横流似尘土,在张复兴面前如东风吹过,灰飞烟灭,他修炼至无欲则刚的心唯独对传统笔墨情有独钟,漫长的岁月,带走了他的无数个春夏秋冬,但带不走他对生命中这场爱情的魂牵梦萦和痴心守候。君心如磐石,妾心如蒲草。他知道,生命中有一个人在那里等着他,正如他一直在这里等着那一个人。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多少年来,他坚守着对艺术苦苦的追求,无尽的日日夜夜秉烛耕耘砚边,孤灯闻楚角,残月下章台。无际的孤独,无边的寂寞,谁人知道?又何须让谁知道?一切都无需声明,坚定的信念,就这样在无声之中前行,在因与果的跟前,你付出了十分的执着,得到的是十足的回应。

于是,承载着五千年文化精髓积淀的中国传统山水画艺术向张复兴敞开了胸怀,她那饱含华夏古老文化底蕴和独特民族精神的魅力紧紧地拥抱着张复兴,这一抱,让一直等候的张复兴猝不及防,也让他那颗纯净忠诚于传统笔墨的心,在山水画怀抱中瞬间如沐甘霖,不能自已,因此,张复兴把生命和灵魂与传统山水画艺术融为一体,如胶似漆地去热爱,他要在她美丽的酮体上描绘出锦绣的丹青,別无选择。张复兴在传统的领土上建立了自己的山水画家园。他是山水家园中雄姿勃发的王者,他是传统笔墨最美的情郎。

图片

《白云深处有人家》
138cm×68cm

此时,一个想让更多的人们去分享张复兴先生的艺术成就的念头在我脑海中油然而起,“张复兴山水画展” 应运而生。

1996年秋天,著名侨乡汕头市、这座弥漫海洋文化气息的百年商埠,碧空万里如洗,阵阵清风从南海吹来,让这座城市 格外清爽。来自社会各界的近600人挤满了龙湖文化展览馆的大厅,其中有市领导、艺术界精英、商界翘楚,当然也有一部分高等院校的莘莘学子,他们是前来祝贺极具学术性的“张复兴山水画展”的开幕。

这是一次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髓的展示!

这是一次别开生面的中国山水画的盛宴!

通过开幕式,通过电视新闻,通过各大报纸的报道,一传十,十传百,这时的张复兴成为焦点。社会各界人士蜂拥而至,前来领略这位闻其名而未谋其面的著名山水画家以及他的作品的艺术风釆。

120件作品悬挂在展厅中,每一件作品前都挤满了兴致浓厚的观赏者,或拍照,或流连,或盯着画 面如饥似渴地品味他那高古重拙的线条和浓厚华茂的积墨。特别引人注目的是他那一件《侗乡秋高》,这幅作品在1992年纪念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五十周年的全国美展中斩获铜奖,此次在他个人展览上,汕头的观众有幸一睹这件国展精品的风采,纷纷大呼过瘾。作品中,画面布局有元四家王叔明的茂密,整幅构成上以中锋为主、侧锋为辅的线条去表达他独特的绘画语言,注重皴、擦、 点、染等技法,墨色轻重有度,浑厚华滋,以传统笔墨去结合大自然的实景真情,用传统的语言对现实景物做自由的取舍再现,创作上展现了他对侗乡风情独特观察的体验和笔墨技法上的深度汇总,法度在继承北宋山水遗韵基础上又有着现代人审美意识 的精神气度,以个人强烈的笔墨语言符号而无悖于传统的意趣,记录着这个时代的自然气息,彰显出现代传统山水画的新格局,这是中国山水画的一个重大发展。

1992年前后,他形成了极具时代特征的个人风格。《一溪寒水出秋山》和《侗乡秋高》即是那个时期的代表作。大凡个人风格的形成,除了作者的文化素养、禀性、学识、悟性、才情等这些共性条件外,多发端于画家的一种有別于他人的特殊生命体验和艺术追求。如果说张复兴长期生活在南中国桂山漓水旁,多年倘佯在桂北越城岭的崇山峻岭当中,林木葱笼、风光清逸的自然景观给他带来的那些体悟和感动,频频再现于画作之中,这固然是形成其绘画风格的原委之一——就像很多画家那样,擅长去表现什么体裁,即不断锤炼与其相匹配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技巧,久而久之,日积月累,一种惯熟的笔法、墨法、表现方法就会日臻完善,形成有别于他人的艺术图式,建立起自己的辨识度,由此,表现什么地域、师哪种造化就成了关键。但于张复兴而言,其艺术风格的形成在艺术图式之外更多的是来自心性修养和精神追求。张复兴生性宽厚,心态平和,他一直憧憬并 崇尚一种田原牧歌式的生活,有一片平静清幽的心境,故而他赋予自己的画作一种抒情散文式的表现方法,追求髙雅脱尘的精神境界。他在描写体悟生活的同时,从自然造化当中,通过概括、提炼和意会,使自己笔下的云、山、树、水升华到文化的层次,映射着自已的思想情感,营造着自已的精神家园,发掘出超越自然物象的文化魅力,始终追求在画作中表现一个极具真切、平淡、恬静之美的山水境界,这就是他不拘泥于表现某地自然景观的初衷。多年来,他的足迹踏遍大江南北、山塞边陲、 人文古迹、名山大川,撷来原素,不懈创造,营构着属于自已内心的精神家园,人们称之为“寻常家山”,这“寻常”二字道出了张复兴不同寻常的追求和寄托。他喜读唐诗,并有他自己独到的理解,用他的话说,“李白牛烘烘,杜甫苦哈哈,白居易最受用!”他在尽享传统文化滋养的同时,在自已的精神家园中专注用情,因此铸就了其既根植于传统文脉、又彰显出个人精神追求的鲜明的艺术风格。从这个意义上解读张复兴,对于理解他艺术风格的形成是很有帮助的。

回顾1994年,他这一件在第八届全 国美展荣获大奖的作品《一溪寒水出秋 山》,这一画作是他山水画典型风格的作品,写景稠密,布局多重山复水,长于表现林峦郁茂苍茫的气氛,曲折深流的山泉如一曲《渔樵问答》古琴奏响,告知世人,尘世间名与利追逐不如这青山之巍巍,绿水之洋洋,山水间自得其乐的情与趣,方是生命的自由。画面笔墨圆润,意境清新,含英咀华,云烟满纸,浩浩汤汤,苍苍莽莽,望之气象万千,扑人眉宇。这种创作境界彰显出张复兴先生的胸中之丘壑,海纳百 川的大气象格局,这胸中丘壑是桂北山区 一带的客观山水糅合他的主观情趣共同铸就的,所以他的画作有通古融今的文化底蕴。张复兴山水画审美呈现一种抽象和具象相结合的特点,传统水墨写意技巧在他的作品中得到重大发展,臻于抒情达意的文人画境界。

人们亳不吝啬的用各种形式去消费自己的时间,用来欣赏张复兴的作品。于是,短短的几天里,张复兴的作品令美术界同仁在那个没有数码相机的年代消耗了无数的胶卷,去记住这次令人瞩目的山水画盛宴。更出乎意料的是,展览开幕的第一天,展出的作品被当地企业家及书画收藏界抢购一空,就连他随身带的几件小品也被书 画爱好者抢购走,预约订购也络绎不绝。市场,似乎要把这位遵承传统、弘扬传统的艺术家的皮都剥下来。这也证明,传统文化的精髓才是人们所需要的,艺术是来源于人们的生活,艺术是因为人们而存在。时至今日,不得不承认当时收藏家们的慧眼,今天,你想轻易得到张复兴作品已经不是件简单的事情,因为他太忙了。特别令我记忆犹新的是,一位大学美术教师满脸汗珠地跑到我跟前:“你把张老师请过来办展览,我有幸看到他的原作,非常欣赏,就是花掉两个月的工资也要收藏张老师的一幅小作品,这样我就有他的原作可以临摹了!”学无止境,这个词在这位美术教师身上彰显出它的含义和价值,至今,我对那位美术教师好学上进的精神还心存敬意。

图片

《春风飞扬》

138cm×68cm

沧桑磨砺 成就辉煌

英雄各有见,何必问出处。

世上,成功人物最为引人关注的就是其历史背景。张复兴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一个,很多人对他都有一个共同的猜问,他的老师是谁?他又出自哪所专业院校?

然而,成功人物往往有着不同凡响的经历。张复兴的不凡之处就是没有进过任何高等学府——靠自学成为当今中国山水画坛极具代表性的人物。青年时期,他曾经师从著名画家叶侣梅和活跃于桂林的众多画家一 道,结伴写生,寄情山水,从中受益匪浅。

儿时的张复兴命运多舛。1946年出生于山西汾阳的张复兴,就在他幼年时,母亲过早地走了。张复兴几乎没有品尝过母爱的温馨,一岁时便随爷爷奶奶到了天津,小住一段时间后回汾阳上幼儿园,几岁后又回天津上学,儿时的这种成长岁月,时至今日他都无法释怀对爷爷奶奶那一份沁入心骨的思念,他一直记住爷爷教他识字读文,背唐诗,辅导他写大楷。传统的庭训与熏陶,使得幼年的张复兴就能背出很多唐诗,写得一手漂亮的大楷,因此也为他日后的山水画创作奠定了扎实的线条功底。成长于晋津两地的张复兴先生,汾阳话、天 津话都十分标准。1965年,他分配到第一机械部桂林仪表厂工作,从此,开启了张复兴事业上的新篇章,他自此和桂林结下了不解之缘,也为他增加了第三种方言,熟知并热爱了他的这个第三故乡,这是一片他为之奉献青春的热土,一草一木、一山一川、风土人情,深入生命的青春片段,成为其后来艺术创作的不竭源泉。

正当青年的张复兴工作上渐入佳境时,又逢十年浩劫,出身普通职员家庭、年幼丧母、由爷爷奶奶带大的张复兴,自幼养成了中规中矩、不惹事生非的品性,即便是正值血气方刚的年纪,他也处事淡然, 波澜不惊。在这个混乱时期,别人会去观游行看批斗,而张复兴则进入图书馆闭门潜心学习画画。他独自畅游在知识的海洋里,这一时期他在图书馆里饱览各家画理画论精髓,吸北宋山水画的气象萧疏,烟 林清旷,峰峦深厚,势伏雄强,构图气势逼人,笔墨法度的正大气象;纳元代山水画之潇洒简远,妙在笔墨之外的尚气重韵,淡泊清逸的文人画风,特别是对四家中大痴及王叔明山水研究达到怀两者之心的境界;法明代工丽文人画之品位,将沈周山水之文人水墨写意精神融入自己灵魂,并深谙其早期笔墨之严谨细秀,晚年笔墨粗简豪放;取清代四王正统山水画之高古神韵,特别是他对中国绘画史上非常重要的杰出人物石涛的实践探索和革新精神十分崇仰,在创作上受其影响是深远的。在那段长期动荡的岁月里,张复兴就是在这种非常的环境中独自安静地走进各朝代名家的心境中,与古人遗韵作伴,从中追求他人生的梦想和信念。这个漫长的自学过程,为张复兴先生日后打开了大家之路的启程之门,也为他继承和发展传统笔墨筑就了坚实的基石。天下战乱纷扰,此间却是难得的一方净土,悠远宁静,与世无争。图书馆是张复兴先生的避风塘,也是他圆梦的驿站。

图片

《春晴图》
138cm×68cm

当历史的巨轮进入上世纪八十年代,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大江南北,大地的脸庞已经绿了。美术界的创作激情也风起云涌,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各画派艺术革新空前活跃。就在这个火热的时代,1985年张复兴从第一机械部桂林仪表厂调至桂林市文化局八桂斋书画院,从此,正式开启了他的职业画家之路。经过近十年的专职艺术创作,张复兴为广西的艺术创作贡献了杰出的力量,也多次在全国美展中摘取大奖,在美术界被人称获奖专业户。斐然的成绩使得他在1996年担任桂林画院院长一职。作为画院负责人,他领导着画院的创作队伍,长年累月的深入大自然采风写生,潜心研究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并将东西方文化的精髓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创作出一批具有鲜明艺术个性符合时代审美意识的佳作。生性责任心强的张复兴,在担任院长的十年间,带领着全体创 作生力军一起为桂林画院文化艺术建设呕心沥血,不断从一个辉煌走向另一个辉煌。

倾情教育 桃李天下

中国是以华夏文明为源泉、中华文化为基础,并以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国家, 是世界上历史悠久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她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照耀着全人类的发展进程,尤其是传统中国山水画,自五代历经北宋至今以来,在世界美术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焕发出她光彩夺目的光芒。北京,作为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国际交往中心,她承载着全体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向世界全面展开,因此,就有了各时期各领域人才北上京城发挥自己的才智,放大生命价值愿望。中国美术界也不例外,就像出生于广西桂林的画家石涛,这个半生云游的一代画僧,在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49岁启程京师,开始 “北漂”之旅,结交达官贵人,为他们作画,声名远播。历史,往往有着很多惊人的相似,1995年,49岁的张复兴先生开始了北上京华,广交朋友,为中国美术发展频出佳作,贡献着优异的成绩,并先后为中央办公厅创作《林莽春喧》;中南海总书记会客室创作大型国画《江山叠翠》;中南海勤政殿创作大画《朝云出岫》;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楼创作《清漓揽胜》;北戴河中央政治局办公大楼创作大画《春喧》;中宣部新楼创作大画;中央万寿路老干部活动中心创作《九寨沟》;人民大会堂宁夏厅创作《六盘山》;京西宾馆创作大画《水出 林莽》;北京市政府宽沟会所创作《春喧 图》;公安部办公大楼创作《九寨沟》;并受外交部邀请为中国驻美大使馆绘制《太行之秋》,包括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中央军委大楼、军事科学院等中央机关都留下张复兴的鸿篇巨制;亳无疑问,这一系列的艺术成果,展示在党和国家的重要办公机构中,奠定了张复兴先生在当代中国山水画坛的大家地位。

东方高空,一轮红日,熠熠的光芒照耀在张复兴这条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大家之路上。

在学术上功成名就、名声大震的张复兴先生不为一切光环而改变艺术追求的初心,他保留着平静、博大的胸怀,他要把艺术生命的价值发挥到更大化,那就是传承民族传统文化艺术途径 ——美术教育。历史的天空浩瀚无垠,摘星揽月的天梯一直是留给肩负重任敢于担当的攀登者,时代的江河惊涛拍岸,那一朵最美丽的浪花总是属于那些中流击水的弄潮儿。面对这位当代山水画坛的成功者,各个中国画学术研究机构络绎不绝地前来邀请他为其学员传道授业,张复兴先生义无反顾的承担起美术教育职责,为中国各大美术研究机构 培养了众多名家新秀,他的学生们也遍布全国各地,可谓桃李满天下,其中有不少弟子在各省、市美术研究机构担任负责人。

岁月的寒霜,看似献殷勤实则无情地给张复兴的满头黑发铺上一层银装,但,阻挡不了他那对传统笔墨的敬仰和深爱,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继承与传播,张复兴一直在路上。

2016年5月1日

图片

《傍溪人家》
138cm×68cm

图片

《桂北秋声》
138cm×68cm

图片

《桂山秋雨》
138cm×68cm

图片

《果然佳胜在清漓》
138cm×68cm

图片

《徽乡俏春》
138cm×68cm

图片

《漓江烟云》
138cm×68cm

图片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138cm×68cm

图片

《青山白练图》
138cm×68cm

图片

《秋山新雨后》
138cm×68cm

图片

《慰语重阳图》
138cm×68cm

图片

《溪畔雨催诗》
138cm×68cm

图片

《新安江上》
138cm×68cm

图片

《烟雨徽乡》
138cm×68cm

图片

《越城岭记忆》
138cm×68cm

图片
《沾衣欲湿杏花雨》
138cm×68cm


编辑:丁毅

声明:凡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七一网的作品,均系CQDK原创出品,欢迎转载并请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转载作品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