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莉专栏丨老人与小孩
作者:熊莉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3-03-28 16:19:43我固执地认为,老人和小孩在一起生活一段时间,是一件可遇而不可求的好事。
来自生命两端的老人我与小孙,一个在认真而执着地回忆着、消遣着,一个在天真无邪地向往着、奔跑着,两个不同的起点,是我们面对生命的历程、成长地真谛的孜孜求索。
一位小友调侃我:“是在不动声色却胸有丘壑地调度着自己的情感,构筑具有辨识度的‘隔代教育’法,恰逢其时地辅助性地融入了当下的时光”,尽管这是一个很勉为其难的书生气的拔高,我却毫不客气地接住了。
灌输,就是老人把最心爱的东西,给予自己小孩的一种最为原始、最为自私的法子。
记得五年前,只要小孙周末和我在一起,我就开始使用自己的法子,让他每天听一会儿“幼儿国学诵读机”的声音,因为我没有年轻人的育孩经验,就只好采取在小孙睡前听听圣贤话,起床时请圣贤来催催他,不求小孙听得懂,只是想把这些营养极品摄入到他的脑海里,去抢占一个记忆库,待今后他启航时用得上,这份只属于中国人前行的智慧源泉。
出乎意料的是,不求自到的事情当真发生了。当小孙接过他爷爷从乡下带回、削好的梨子时,小孙毫不迟疑地双手端给了奶奶我,奶奶我激动得眼泪花花自转,涌动出十分的爱让小孙吃,小孙却有百分的理由给我吃:“融四岁能让梨,沐三岁能让梨,我厉不厉害啊,奶奶!”
“啊!岂止是厉害,简直就是震撼!谢谢三沐!”
谁说小孩听不懂《三字经》《弟子规》,该懂的时候他就懂了,需要的时候他就用了,只要外界轻轻地触碰到他的脑海,他就与世界接轨了,这不就是国学神奇的力量吗?
老人用自己的习惯,就能潜移默化给孩子。我早睡早起,小孩也早睡早起;我在孩子面前不看手机,不看电视,小孩也想不起玩游戏、看电视;小孩作业时,我也可以写写画画记记;小孩看书时老人也可以看书,还可以时不时地各自推荐共享好书、好文、好句、好词和摘抄,甚至能引起强烈地共情共鸣,还甚至,碰上小孩正在兴致时,小孩宁肯放弃和爸妈独处的时间,也要和我在一起继续分享其快乐,这不就是一份可口可心的甜点吗?
“奶奶,是长大成你这样子最好?还是我这样子最好?”,八岁的小孙,突然间就有了这样看似轻巧的质疑,他勾连起的不正是浩大的人生解题吗?
现在的小孩,就是这样早早地、不知不觉地与“涉渡”和“拔升”纠缠上了,在问题意识与意蕴表达上洞开维度,那么,接下来就是生理和心理交叠巨变的重要阶段,真正涉渡到他从儿童变成少年,从少年变成成人的心理与思想了。
“奶奶!你喜欢现在的你吗?像我喜欢现在的我这样?”小孙在追根求源寻答案,他还没与社会交手,就轻逸地与奶奶交上了手,天真又有思量,充满哲思。
小孩的视角,天然的“去遮蔽化”,所以在面对被老人世界有意无意忽视的“细枝末叶”时,小孙的大道至简,就成其为我震撼人心的取景,这不正是一种福报吗?
我和我的小孙,正在基于不同视角对生命和内在情感世界的关切与转变,形成对大千世界自成逻辑的解释,不断的游移和转换,构成互补又富有张力,这不正是时代赋予给我们的“老小互助”吗?
“是谁让小种子钻出大地?是小种子想要钻出来的愿望?是小种子的魔力!”小孙看书时的嗤嗤笑声和喃喃自语,我似乎听见大珠小珠落玉盘一般的美妙旋律,又似乎找到了老人我收尾的力量,得到了继续成长的褒奖。
“奶奶!你千万千万别催别催我!我打算把我这个世界级的懒腰伸到四面八方去了!再起床!”一个清晨的美妙冷不丁被小孙彻底地掀开了面纱。
呵呵!紧握真理在手的老人我一不小心握住的是谬误!
时间在流淌,视角在转换,眼前的小孙,这成长的速度让老人我有些措手不及的感觉。
用平和开放的心态,尊重小孩、尊重老人这两种不同生命的状态,任其让幼小的童真被真爱所浸泡,让年老的纯善被真爱所感怀!
老人该有的气质即收尾动作,小孩该有的气象即天天向上,这种气质和气象,应该不失时机地去糅合它、去饱满它、去促成它与时俱进,与日俱增!
一个小信仰,一个小感动,一个小任性,一个小失败,一个小成功,一个小惊喜……每一个“小”都没白来过,都不可重来,都是要算数和计数的。
“小数怕长计”。老人我只愿我的小孙,用他年复一年的“长计”,让他日复一日的“小数”怕个够吧!
(2023年3月25日 周六 阴)
编辑:李微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