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下载七一APP

余胜前专栏|为何父母心“可怜”

作者:余胜前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3-03-29 10:53:43



常言道,父爱如山,母爱如海。

人世间最伟大的爱莫过于父母之爱,父母之心也应该是天底下最可爱、最可敬的心。

为什么俗语却说“可怜天下父母心”呢?

我原来一直不太明白,等看到一些案例,自己也做了父亲之后,才慢慢体会到一点“可怜”的滋味。

我认识一位非常优秀的小学教师,也是一位非常伟大的单亲妈妈。

离异后的她为了把儿子培养成才,一边起早贪黑、熬更守夜拼命挣钱,一边想方设法让儿子上最好的学校,找最好的老师辅导儿子抓学习、练特长。儿子想要吃什么、穿什么、用什么,她都会倾尽全力去满足。 她把她最宝贵的年华,把她几乎全部的时间、精力和爱,都奉献给了她的儿子。

当然,辛勤的付出并没有白费。

在很多人的眼里,她的儿子也的确优秀:钢琴、绘画、书法无所不优,小学、初中、高中都拿了好几个国家级、市级的大奖,最后也比较顺利地考上了中国顶级的艺术学校。

然而,光鲜的背后,是这位单亲妈妈的满腹辛酸。其中的辛酸,不仅仅是身体的劳累、精神的疲惫,更有心灵的创伤。

小孩到大学之后,除了伸手向她要钱之外,从来不会给她打个电话。学校有寝室不住,非得要在外面租房子、住旅馆。学校的课不听、作业不做, 却整天想着出国、拜大师。 学校通知家长去面谈,小孩却满不在乎, 不仅不听她母亲的苦苦劝说,还动不动对她大吼大叫,甚至拳打脚踢……

我问她为什么不及早制止孩子这种行为,她说那个时候怕影响孩子学习,每次孩子对她发脾气、动手动脚的时候,她都选择忍了。结果忍来忍去,就忍成了习惯。

有好几次邻居和朋友都看不下去了,说要替她报警,却被她哭着拦下了。她担心警察把孩子抓去关起、受个处分,孩子的前途就给毁了。

可是,如果不采取措施让孩子彻底醒悟和改变,如此发展下去,又怎么谈得上有光明的前途呢?

见此情景,我不禁想起网络上看到的一幕让人匪夷所思的痛心案例:“巨婴”宅家打游戏,却逼迫老母亲四处借钱还房贷、供吃喝,老母亲借钱未果不敢回家,却被“巨婴”找上大街当众“背摔”……

是这些小孩的“基因”是白眼狼吗?还是父母的教育本身出了问题?

我们做了父母之后,都有一个心思,就是想把孩子教育成才,让孩子能够出人头地。为了孩子,我们巴不得付出一切,甚至自己的生命。但这种伟大的父母之爱,稍不留神,或稍不忍心,就可能步入几个误区。

误区一:再苦不能苦孩子。我们很多父母自己吃了很多苦才成长起来,却不想让孩子再吃自己受过的苦。殊不知,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苦是成长中最好的营养剂,在“甜食”“甜言”中长大的孩子根本经不起生活的任何摔打。不让孩子吃苦,就等于断送了孩子的成才路。

误区二:成绩好才有好未来。很多父母抱着“只要你学习成绩好,其他什么要求都可以满足”的态度,让孩子偏离了人生的航向。因为“我要做作业”,所以家务可以不做,家庭责任感淡漠;因为“我要上培训班”,所以全家人都应该“为我服务”,自然养成以自我为中心;因为“我成绩好”,所以“我想吃什么吃什么,想要什么要什么”,变得越来越任性;因为“我的特长优”,所以父母到处显摆、朋友个个赞美,便自以为是、目空一切,越来越看不起人……我们太在乎孩子学习的成绩和技艺的培养,却忽视了孩子品行的磨砺和人格的修炼。而无数身边案例证明,决定孩子一生成就和幸福的,不只是智商、才艺,更需要情商、逆商,需要健全的人格、豁达的性格、坚忍的品格。

误区三:我都是为你好,你就应该听我的。我们确实都希望孩子听自己的话,因为我们满心都是为了孩子好。如果孩子不领情、不听话,我们就感觉非常气恼,就会自觉不自觉地变成一个暴君:吼叫、强制、恐吓、威胁。越是想要孩子成为自己想要的样子,越是有过度的控制冲动,结果变成了一种情感勒索,压得孩子喘不过气来。但孩子毕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真正的爱不是决定和操控,而是引导和陪伴,不是怀疑和指责,而是信赖和鼓励。

溺爱出逆子,惯子如杀子。

千万不要让无私的奉献变成可怕的娇惯,不要让辛劳的付出变成畸形的挤压,不要让期待的爱意变成情感的操控。

但愿天下的父母心始终可爱、可敬,而不要那么可怜!

(作者单位:重庆悦来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编辑:陈诚

声明:凡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七一网的作品,均系CQDK原创出品,欢迎转载并请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转载作品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